天天看點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抗美援朝戰争期間,北韓的鐵原是志願軍重要的後勤基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各部均已彈盡糧絕,紛紛向鐵原靠攏。

美軍主帥李奇微當然也明白鐵原的重要性,為此糾集了七萬餘人,配備了1000多門重炮、1000多輛坦克,在大批飛機的支援下直撲鐵原,妄想占領此地後,将志願軍主力予以分割包圍。

在這樣的危急形勢下,彭老總指令由傅崇碧率領的第六十三軍,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鐵原堅守15天。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當時六十三軍是鐵原附近唯一建制完整的部隊,但光憑這支部隊去對抗兵員數量和武器裝備均處于絕對優勢的美軍,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尤為困難的是,六十三軍對抗美軍就必須建構完整的野戰工事,但要完成這個步驟就至少需要三天時間,而美軍來勢洶洶,旦夕将至。

面對這樣的危局,軍長傅崇碧給一八九師下達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也要在鐵原前阻擊美軍三天!

要知道,當時一八九師滿編也僅有9400餘人,一無重武器作戰,二無地形優勢(鐵原前為丘陵地帶),三無完整野戰工事,要想阻擊七萬美軍三天,無異于以卵擊石!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師長蔡長元當然明白這個任務有多麼艱巨,如果這次阻擊任務沒有完成好,不但一八九師有可能全部打光,還有可能讓六十三軍全軍覆沒,甚至讓整個戰局急轉直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蔡長元将軍面對這樣的巨大壓力,竟然采取了一個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将一八九師予以“拆散”!

我軍曆來有“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作戰原則,而蔡長元卻反其道而行之,将全師拆分成200多支小股部隊,每股30至40人。

随後,蔡長元将正面寬為20公裡、縱深長為25公裡的整個戰場切割成200多個陣地,在每個陣地上派一支小部隊。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也就是說,一八九師竟以聞所未聞的“天女散花”陣型來迎戰不可一世的美軍重裝叢集!

這個奇葩陣型不僅讓美軍将帥摸不着頭腦,就連蔡長元手下的不少幹部也大惑不解,因為這種戰術完全颠覆他們在軍事理論上的認知。

誰都知道,一支軍隊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威力,當然要集合為一個整體,就好比把拳頭攥緊才能打出力道。如今蔡師長竟主動将全師化整為零,拆分成一個個碎片,豈非“自廢武功”?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蔡長元采用的這個奇葩戰術,居然産生了奇效。

美軍雖然來勢洶洶,但當他們面對一八九師的“天女散花”陣型,卻像是一記重拳打在棉花上,有勁也不好使。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雖然一八九師的每個陣地都隻有一支三四十人的小部隊駐守,對于美軍來說構不成什麼威脅,但是美軍不可無視他們直奔鐵原而去。

原因就在于,如果美軍不管這200多支志願軍小部隊,就相當于把他們留在了自己的後方, 會對他們的後勤補給、指揮機關都形成緻命的威脅,相當于在其身後留下了無數顆“定時炸彈”!

面對這樣的奇葩戰術,美軍傻眼了,隻能放慢向鐵原推進的腳步,先把一八九師埋下的200多顆“釘子”一一拔除。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由于美軍的兵力和火力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是以這200多支志願軍小部隊都做好了全部打光的心理準備。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個幾乎沒有生還可能的任務,英勇無畏地迎戰美軍。

面對美軍上千門火炮的轟擊、上千輛坦克的碾壓、每日兩千架次飛機的狂轟濫炸和數萬步兵的沖鋒,每一名志願軍官兵奮力拼殺、決不退讓!

一支支部隊打光了,一個個陣地失陷了,但一八九師指戰員用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和傲然挺立的血肉之軀,為六十三軍主力部隊建構完整的野戰工事體系争取了足夠的時間,為鐵原阻擊戰最終的勝利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面對敵軍狂攻,将軍采用有悖常理的奇葩戰術,成為制勝關鍵

一八九師指戰員以鮮血和血肉為代價,就這樣頑強地堅守了三天。當他們接到軍部的撤退指令之後,剩下的不到5000人。

在接下來的12天裡,一八九師又與六十三軍其他部隊一道,共同在倉促建構的野戰工事中并肩作戰,英勇抗擊美軍4個師瘋狂的輪番進攻。

這場極為慘烈的戰役中,六十三軍将士共殲敵15000餘人,粉碎了美軍快速奪取鐵原、摧毀志願軍交通線和後方基地的陰謀,取得了一場彪炳軍史的勝利。

這次戰役也成為蔡長元将軍數十年戎馬生涯的代表作,他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勳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