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這是近年來常見于各種曆史文章的一句話,其意在說明魏忠賢并非如傳統認知中的那麼禍國殃民,對于明朝他也有過一定正面作用。

對于魏忠賢此人,曆史上早已經蓋棺定論,他把控政權,混亂朝綱,危及社稷。在他的威權之下,敢于直言的文官清流被貶斥喪身,阿谀奉承的小人卻扶搖直上。那麼,對于這樣一個曆史罪人,為什麼會有人替他翻案呢?甚至為他奉上延續明朝壽命這麼巨大的榮譽呢?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其實,這是因為有一些人發現,明朝在魏忠賢執政時期,雖然烏黑一片,但是在一些領域卻有過令人矚目的成就,魏忠賢對于社稷之“功”實在是在後世的批判謾罵之聲中被掩埋了。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項功績便是指揮軍隊抗擊後金入侵。

那麼,魏忠賢真的是被曆史錯怪的英雄嗎?他在指揮軍隊方面,又到底有着怎樣的功績呢?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魏忠賢翻案風潮

不知道從開始開啟,曆史領域刮起了一股為古人翻案的風潮,不少古人都被拿出來重新解讀,讓今人認識到了他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而魏忠賢也被這股風潮波及。

其實,為魏忠賢翻案的事情,并非是今人心血來潮,而是在明代就已見端倪。相傳在李闖王進入北京城的前夕,亡國的烏雲籠罩在大明君臣的頭頂,崇祯又急又氣,卻又沒有撫江山于将倒的實力,隻好大罵文官無能。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這時,一個宦官趁機奏道,若是魏公在此,局面當不至于到如此地步。這一句話觸及了崇祯帝的心事,當下淚流滿面,心中回想起魏忠賢的種種好處來了,急忙命人去好好收殓魏忠賢的屍骸。

當然,國家滅亡就在旦夕之間,底下人有沒有聽從崇祯帝的指令去收斂魏忠賢的遺骸,後人不得而知。但這段記錄,的确成了為魏忠賢翻案正名的重要依據,人們以此為基礎,“發掘”出了魏忠賢對于明朝許多功勞。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在人們對曆史的重新審視解讀中,魏忠賢牽制東林黨,維持政局的微妙平衡;打擊A錢腐敗,改革稅收,充盈大明國庫;知人善用,指揮得當,抗擊後金的入侵。其中人們最關注的莫過于魏忠賢抗擊後金的事情了,畢竟戰争的事情是最能讓人熱血沸騰的了。

那麼,魏忠賢抗擊後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他的指揮對明朝軍隊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為自己打仗和為别人打仗

後金也就是也就是後來的滿清,自他崛起之後,就一直觊觎着明朝的錦繡山河,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而在抗擊後金的過程中,雙方也是有勝有敗。總的來說,前期明朝基本能取得戰役的勝利,打退後金的進攻,随着明朝内政腐敗,國力衰弱,在和後金的對戰中就越來越顯露頹勢。而有的人發現這個轉折點恰好就在魏忠賢倒台之時。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換言之,魏忠賢掌權時,明朝在軍事方面是占據優勢的,而魏忠賢被崇祯帝問罪倒台之後,明朝的優勢便全然喪失了,跌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那麼,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人認為魏忠賢之是以能打勝仗,是因為他在為自己打仗,而其他将領都是在為别人,也就是皇帝打仗。

具體來說,就是魏忠賢以宦官之身掌權,要面對朝野的洶洶之論,為了維持住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他必須拿出政績。于是他是一心一意地抗擊後金的,派出的軍隊也是自己最優秀的心腹,是以能夠打勝仗。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而反觀其他将領,他們受制于皇帝,說到底是替皇家賣命。而且,在打仗過程中,還有受到來自朝廷的種種猜忌,朝廷既害怕邊關将領擁兵自重,和中央分庭抗禮,又害怕将領和後金暗中往來,賣國投敵。在種種限制之下,邊關将領又怎麼能夠盡力施為呢?

從這種觀點看來,魏忠賢似乎真的成為了保家衛國的“英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三、反對的聲音

事實上,在替魏忠賢翻案的風潮刮起來之後,就一直存在着反對的聲音與之抗衡。

首先從崇祯帝重葬魏忠賢的遺骸說起,這段記載在翻案的各種文章中被被反複提及,但事實上,這段記載并不見于明史,也不見于當時任何的史料記載,而是出自于小說家馮夢龍的《燕都日記》,雖名日記,馮夢龍寫作此書卻未到北京,而是在江南。而且明朝舊人在看過這段記載後也曾指出這段記載荒謬到不需要辯駁。

其次,再來看看魏忠賢和抗擊後金的關系。實際上,明朝對後金作戰前期的優勢,很大程度來源于紅衣大炮,而紅衣大炮被引進的時候,魏忠賢還隻是後宮一個叫不上名字的小太監罷了。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而指揮明朝軍隊和後金作戰的是孫承宗,毛文龍和袁可立等将領。這些将領中,沒有一個是魏忠賢的黨羽,相反,修築防線,收複失地的孫承宗與東林黨關系匪淺,是魏忠賢的冤家對頭。

最後再說一說魏忠賢為了對付輿論,而“為自己打仗”的觀點,這個觀點看起來合情合理,實際上卻毫無依據,因為魏忠賢壓根就不是一個看重輿論的人,他如果真的看重輿論,就幹不出縱容底下人自己立生祠,生入孔廟,配受供奉這種會招緻天下讀書人口誅筆伐的事情。

為自己打仗,還是為别人打仗?魏忠賢掌權對明軍有多重要?

同樣,面對朝野反對自己的聲音,魏忠賢的應對方法也絕不是拿出過硬的戰功和政績讓對手閉嘴,他的處理方法十分簡單,那就是殺。在魏忠賢掌權期間,因為反對他而遇害之人不計其數,《五人墓碑記》便是一例明證。

結語

為曆史人物翻案本無可厚非,因為曆史是複雜的,我們所能看到的往往隻是其中一面,是以,才不斷地需要新觀點來開闊我們的認知。但翻案應當建立在事實基礎上,做到有理有據,而不應該為翻而翻。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