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这是近年来常见于各种历史文章的一句话,其意在说明魏忠贤并非如传统认知中的那么祸国殃民,对于明朝他也有过一定正面作用。

对于魏忠贤此人,历史上早已经盖棺定论,他把控政权,混乱朝纲,危及社稷。在他的威权之下,敢于直言的文官清流被贬斥丧身,阿谀奉承的小人却扶摇直上。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历史罪人,为什么会有人替他翻案呢?甚至为他奉上延续明朝寿命这么巨大的荣誉呢?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其实,这是因为有一些人发现,明朝在魏忠贤执政时期,虽然乌黑一片,但是在一些领域却有过令人瞩目的成就,魏忠贤对于社稷之“功”实在是在后世的批判谩骂之声中被掩埋了。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项功绩便是指挥军队抗击后金入侵。

那么,魏忠贤真的是被历史错怪的英雄吗?他在指挥军队方面,又到底有着怎样的功绩呢?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魏忠贤翻案风潮

不知道从开始开启,历史领域刮起了一股为古人翻案的风潮,不少古人都被拿出来重新解读,让今人认识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魏忠贤也被这股风潮波及。

其实,为魏忠贤翻案的事情,并非是今人心血来潮,而是在明代就已见端倪。相传在李闯王进入北京城的前夕,亡国的乌云笼罩在大明君臣的头顶,崇祯又急又气,却又没有抚江山于将倒的实力,只好大骂文官无能。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这时,一个宦官趁机奏道,若是魏公在此,局面当不至于到如此地步。这一句话触及了崇祯帝的心事,当下泪流满面,心中回想起魏忠贤的种种好处来了,急忙命人去好好收殓魏忠贤的尸骸。

当然,国家灭亡就在旦夕之间,底下人有没有听从崇祯帝的命令去收敛魏忠贤的遗骸,后人不得而知。但这段记录,的确成了为魏忠贤翻案正名的重要依据,人们以此为基础,“发掘”出了魏忠贤对于明朝许多功劳。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在人们对历史的重新审视解读中,魏忠贤牵制东林党,维持政局的微妙平衡;打击贪污腐败,改革税收,充盈大明国库;知人善用,指挥得当,抗击后金的入侵。其中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魏忠贤抗击后金的事情了,毕竟战争的事情是最能让人热血沸腾的了。

那么,魏忠贤抗击后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的指挥对明朝军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为自己打仗和为别人打仗

后金也就是也就是后来的满清,自他崛起之后,就一直觊觎着明朝的锦绣山河,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而在抗击后金的过程中,双方也是有胜有败。总的来说,前期明朝基本能取得战役的胜利,打退后金的进攻,随着明朝内政腐败,国力衰弱,在和后金的对战中就越来越显露颓势。而有的人发现这个转折点恰好就在魏忠贤倒台之时。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换言之,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军事方面是占据优势的,而魏忠贤被崇祯帝问罪倒台之后,明朝的优势便全然丧失了,跌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人认为魏忠贤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他在为自己打仗,而其他将领都是在为别人,也就是皇帝打仗。

具体来说,就是魏忠贤以宦官之身掌权,要面对朝野的汹汹之论,为了维持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必须拿出政绩。于是他是一心一意地抗击后金的,派出的军队也是自己最优秀的心腹,所以能够打胜仗。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而反观其他将领,他们受制于皇帝,说到底是替皇家卖命。而且,在打仗过程中,还有受到来自朝廷的种种猜忌,朝廷既害怕边关将领拥兵自重,和中央分庭抗礼,又害怕将领和后金暗中往来,卖国投敌。在种种限制之下,边关将领又怎么能够尽力施为呢?

从这种观点看来,魏忠贤似乎真的成为了保家卫国的“英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三、反对的声音

事实上,在替魏忠贤翻案的风潮刮起来之后,就一直存在着反对的声音与之抗衡。

首先从崇祯帝重葬魏忠贤的遗骸说起,这段记载在翻案的各种文章中被被反复提及,但事实上,这段记载并不见于明史,也不见于当时任何的史料记载,而是出自于小说家冯梦龙的《燕都日记》,虽名日记,冯梦龙写作此书却未到北京,而是在江南。而且明朝旧人在看过这段记载后也曾指出这段记载荒谬到不需要辩驳。

其次,再来看看魏忠贤和抗击后金的关系。实际上,明朝对后金作战前期的优势,很大程度来源于红衣大炮,而红衣大炮被引进的时候,魏忠贤还只是后宫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太监罢了。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而指挥明朝军队和后金作战的是孙承宗,毛文龙和袁可立等将领。这些将领中,没有一个是魏忠贤的党羽,相反,修筑防线,收复失地的孙承宗与东林党关系匪浅,是魏忠贤的冤家对头。

最后再说一说魏忠贤为了对付舆论,而“为自己打仗”的观点,这个观点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却毫无依据,因为魏忠贤压根就不是一个看重舆论的人,他如果真的看重舆论,就干不出纵容底下人自己立生祠,生入孔庙,配受供奉这种会招致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的事情。

为自己打仗,还是为别人打仗?魏忠贤掌权对明军有多重要?

同样,面对朝野反对自己的声音,魏忠贤的应对方法也绝不是拿出过硬的战功和政绩让对手闭嘴,他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杀。在魏忠贤掌权期间,因为反对他而遇害之人不计其数,《五人墓碑记》便是一例明证。

结语

为历史人物翻案本无可厚非,因为历史是复杂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往往只是其中一面,所以,才不断地需要新观点来开阔我们的认知。但翻案应当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做到有理有据,而不应该为翻而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