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1951年11月2日,志願軍第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四二一團奉命對駐守在新村南山無名高地的美軍發起了進攻。

這是一座100多米高的孤山,南北約1500米長,東西約500米寬,有三個突兀的山頭。

但它的位置正處在志願軍346.6高地陣地的前面,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與志願軍交鋒的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勳師”——美騎一師的第八團,他們在個無名高地上布置了一個連和一個火器排的兵力。

陣地上構築了地堡與堅固工事,陣地前鋪設了三道鐵絲網和布雷場,在背後不遠的幾座大山上還設有炮兵陣地。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四二一團二營在領受任務後曾多次組織勘察地形。經過周密組織後于11月1日晚向敵接近。

次日淩晨1點多鐘,總攻開始,志願軍數十門大炮對着新村南山高地和敵人縱深的炮兵陣地猛烈轟擊了20多分鐘。

炮擊剛停,擔任突擊任務的二營五連、六連便發起了沖鋒。戰士們神速地通過了500米的開闊地,連續奪下了兩個山頭。

敵人狼狽地逃上最後的一個山頭,企圖以優勢火力頑抗。

五連五班冒着敵人的交叉火力,從山的左翼發起沖鋒。爆破組在戰友火力的掩護下勇猛地爆破了兩道鐵絲網,轟開了沖鋒的道路。

戰士唐學禮雖然年僅19歲,是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卻表現得異常沉着老練,在這次戰鬥中大放異彩。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在沖破敵人第二道鐵絲網時,唐學禮的左手就負了傷,他顧不上包紮,迅速将幾顆手榴彈投進了敵人的地堡,炸死了十多個敵人後,就沿着交通壕繼續向前沖去。

美軍發現唐學禮沖上來了,慌忙投過來一顆手榴彈。随着一聲轟響,唐學禮臉上被彈片劃破,但他不顧一切地沖上去用英語大喊:“繳槍不殺!”

地堡裡的敵人在高喊“投降”的同時,卻冷不防打出一槍來。

幸好這一槍并未擊中唐學禮,他氣得大罵了一句,向地堡投了一顆手榴彈。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一個敵人被炸死、一個敵人被炸傷,還有一個敵人高喊着“我投降、我投降”,從地堡裡爬了出來。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唐學禮發現還有不少敵人躲暗處朝志願軍打冷,他非常氣憤,決定狠狠地教訓這些敵人。

為此,唐學禮抱着他一挺沖鋒槍,利用自己移動迅速、身手靈活的特點,專打那些鬼鬼祟祟的敵人。

他忽東忽西、忽左忽右,有時對準敵地堡疾速沖擊,有時蹲在隐蔽處守“株”待“兔”,打得異常靈活巧妙,消滅了不少敵人。

在打掃戰場時,唐學禮沒走兩步就被地上橫七豎八被擊斃的敵人擋住了去路。他跨過一名被打死的敵兵時,發現他似乎在蠕動,還以為自己的眼花了。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剛要往前邁步時,有個被“打死”的敵兵卻自動地滾過來撞在了他的腳上。他用腳踢了一下,對方一動也不動,他仔細一看,此人身上沒有一點血迹,用手摸摸胸口,卻暖和和的……

唐學禮心裡有數了,便喊道:“起來,不要裝死了!”

然而裝死的美軍士兵沒有一點反應。

“卡嚓”一聲,唐學禮故意拉響了槍栓,又将槍口觸上那名敵兵的鼻子,用英語喊道:“跟我走,寬大你!”

敵兵裝不下去了,隻好爬起來舉起了雙手。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另一個裝死的美國敵人也翻起身,舉着手不停地喊着:“投降!寬大!”

天亮後,唐學禮把俘虜押到六連時,臉上的血迹還未幹。衛生員給他包紮了左手的傷口,又給他臉上的傷擦了藥。

指導員勸唐學禮下去休息,他笑了笑說:“這點傷算啥?”轉身又沖上了山坡。

在這場不到兩小時的激戰,全營共殲敵240多人,俘敵20多名,繳獲各種炮3門、輕重機槍8挺。光是唐學禮一人斃傷敵18名,俘敵3名,可以說是大放異彩。

有意思的是,美軍駐守的344高地雖然距新村南山高地隻有不到250米,但他們看着200多名同伴被殲,卻不敢增援,隻是盲目地亂放槍,反倒像為志願軍沖鋒助威。

志願軍與美軍開國元勳師交鋒,一名19歲的新兵為何大放異彩?

師長葉建民(1955年少将)在聽取四二一團的戰鬥彙報後,高興地說:“面對美軍所謂的‘開國元勳師’,一名年僅19歲的新兵也能打出這麼出色的表現,那我們的部隊還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敵人呢!”

他見到唐學禮後,深有感觸地說:“并非每個人天生就是戰士,但即便是新兵,隻要有戰勝敵人的堅定決心,而且善于學習、不怕犧牲,就能成為像唐學禮一樣的優秀戰士!”

在全師的戰鬥總結大會上,葉建民特别表揚了唐學禮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号召全師指戰員向他學習。

有意思的是,1997年葉建民将軍在其撰寫的自傳《百戰情思》一書中,詳細記述了唐學禮在新村南山無名高地戰鬥中大放異彩的表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