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皇帝春節家宴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麼?《紫禁城裡過大年》揭秘啦

新春佳節清朝皇宮裡也發紅包嗎?皇帝初一吃的餃子什麼餡兒?元旦家宴是滿漢全席麼?後宮裡要懸挂什麼樣的年畫?……2022年1月16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宮廷曆史專家任萬平攜新書《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在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開講,她為在場觀衆一一解答這些疑惑。

清皇帝春節家宴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麼?《紫禁城裡過大年》揭秘啦

這本新書是臨近2022農曆春節之際,故宮出版社推出的一本來自紫禁城的“年俗寶典”。由任萬平主筆,彙集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上百種“年俗文物”,圍繞着中華民族的最傳統節日——春節,進行最具權威、系統的介紹與展示。

對于清朝後宮裡迎新春需要懸挂什麼樣的年畫?任萬平透露說,要挂宮訓圖。據史料載,清乾隆帝谕令宮廷畫師繪制宮訓圖12幅,表現“古後妃之懿行者”,再對每一幅書有贊語,懸挂在後妃居住的東西六宮,目的是教育後妃在新的一年中謹遵壼範,襄助皇帝。如按現代教育學的理論,此則為榜樣示範法。

東西六宮的懸挂位置是,景仁宮為《燕姞夢蘭圖》;承乾宮為《徐妃直谏圖》;鐘粹宮為《許後奉案圖》;延禧宮為《曹後重農圖》;永和宮為《樊姬谏獵圖》;景陽宮為《馬後練衣圖》;永壽宮為《班姬辭辇圖》等。

值得一提的是,滿族把所有的面食都叫饽饽。按乾隆四十八年元旦夜裡,寅時皇帝在乾清宮的東側弘德殿吃煮饽饽,太監傳送來一種饽饽4個,皇帝吃了3個,另外1個送到了佛堂上供。那麼乾隆皇帝的餃子是什麼餡兒呢?《乾隆帝歲朝行樂圖》這份檔案并未記載。不過清末檔案中也有對皇家餃子的記載,如光緒十一年元旦子時皇帝在養心殿吃餃子,第一次進了豬肉長壽菜(馬齒苋)十二隻,第二次進了豬肉菠菜餡十二隻。

清皇帝春節家宴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麼?《紫禁城裡過大年》揭秘啦

講座中,任萬平還曝光了乾隆四十八年元旦家宴餐單。皇帝桌上的菜肴是:拉拉(黃米飯)、燕窩挂爐鴨子、挂爐肉野意熱鍋、燕窩芙蓉鴨子熱鍋、萬年青酒炖鴨子熱鍋、燕窩蘋果燴肥雞、托湯鴨子、額思克森(發酵的)鹿尾醬、碎剁野雞、清蒸鴨子鹿尾攢盤、羊烏叉(尾骨)、燒鹿肉、燒野豬肉、鹿尾、蒸肥雞、竹節卷小饅頭、番薯、年糕、小菜5個、澆湯煮饽饽、燕窩冬筍鴨腰湯。額食6桌:攢糖1種、饽饽13種、奶子13種、菜2種共擺2桌;幹濕點心8種1桌,盤肉13盤2桌,羊肉2方1桌。

“妃嫔桌上的菜肴是:拉拉、菜4種、盤肉3種、攢盤肉1種、小菜2種。另外皇帝吃過後,會把上述的菜肴賞賜給妃嫔。”任萬平表示,單看這家宴餐單,并非外界盛傳的“滿漢全席”那樣花樣繁多。

此次講座,亦是對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使用年節禮俗展品最多、利用故宮遊覽全場域氛圍營造的同名展覽的再現。在講座中,任萬平副院長就書中所涉及的上百件(套)紫禁城新年主題儀物圖檔,結合宮廷制度,将往日皇家的新年氣象為讀者精準解析,立體而形象地闡釋宮廷禮制與習俗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意義,以及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傳承與弘揚。講座不僅融入了故宮博物院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又是對過往優秀展覽的一次精彩回顧。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編輯/喬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