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子書分享丨《巴金全集》(全套26本)

電子書分享丨《巴金全集》(全套26本)

《巴金全集》(全套26本)

【簡介】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2005),字芾甘。漢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愛情的三部曲》,散文集《随想錄》。祖籍浙江嘉興。清光緒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門正通順街。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筆名為巴金。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華東醫院。

“巴金”這一筆名源自他在法國留學時認識的一位姓巴的同學“巴恩波”。巴金正在翻譯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曆克塞維奇·克魯泡特金”。他把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為了他的筆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僚地主家庭。1914年母親去世。1917年父親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後,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争期間輾轉于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呐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曆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長篇小說創作在我國現代小說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譯著也很多。解放後,他寫了許多優美的散文。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曾兩次赴北韓前線通路,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随想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勳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号。1977年至1983年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目錄】

電子書分享丨《巴金全集》(全套26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