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他是一位唐朝頗受争議的詩人,他的一首勸人珍惜糧食的詩家喻戶曉,小孩子都會背,他一度被稱為“憫農詩人”。但身居官場,後來更是成為唐朝宰相,他的生活是以而奢侈,被衆多詩人所诟病,他便是唐朝詩人李紳。抛開生活上的奢靡,李紳的詩是值得細品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的十首詩作,抛開其後期生活上的奢靡,單從詩文角度去深悟,還是值得後人深究的。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憑借一首《憫農》讓其名垂後世,他在政壇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他的身上,可以展現一位讀書人實作最終的官宦理想,這與其自身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李紳出生在一個沒落家族,他的曾祖父是李敬玄,但早年喪父,由寡母将其撫養長大。母親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從小培養李紳對讀書的興趣,而李紳也沒有讓母親失望,他對知識充滿渴求的欲望。李家後輩,沿襲着苦讀的家風,多年沉浮下,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紳終于入仕。

從李紳為官生涯來看,他的忠心與敢于進言的品質還是值得推崇的。不論是在京師還是地方為官,李紳謹記家訓,均保持着耿介的一面,心系黎民百姓,此品質與其曾祖父李敬玄如出一轍。但在波谲雲詭的官場上,敢怒敢言的性格讓李紳也吃了不少苦頭,是以他難免遭到排擠,緻使其官宦生涯并非一帆風順。據記載,李紳敢于站出來與不同政見的人魚死網破,同時向李唐王朝表達熾熱忠心,此品質是值得歌功頌德的。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中唐元和年間,詩壇湧現大量的新樂府詩,史稱“新樂府運動”,該運動的倡導者是元稹與白居易,但發端者則是李紳。從現存的詩作中不難發現,李紳寫詩并非為文而作,許多詩篇是痛斥社會弊端,敏銳的發覺時政的過失,反應民間疾苦,針砭時弊,可見李紳是為民、為事而作,并非無病呻吟。此類詩歌是李紳進入官場前幾年所做,也是為了能夠讓當局者看到民間疾苦,一方面可以認為李紳是為國為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盡快升遷而做出的政治态度。

據史料記載,李紳為官之地很多,這是因為他在朝野遭到奸人所害,如此遭遇在心靈上必定受到影響,諸多詩文中展現着悲怆的氛圍,又帶有對故地懷念之情。他紀錄事件,寫景寫物,同時抒情,是其一生官宦寫照,也是其心路曆程的展現。另外,仕途坎坷,官産沉浮,李紳難免有衰老之歎,在其部分詩文中也得以展現這一情感。又因為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難以恢複繁榮景象,各種社會弊端顯露,作為一位文人,他關注國家安危,讓其詩文帶有可惜的意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即便離開朝廷,地方為官,李紳還是遭到誣陷,在詩文中表達冤屈的态度,加之身體衰老,沒有精力去應對,晚年詩文中會展現頭白身衰的感歎。李紳還有一部分交遊酬唱類的詩歌,他與元稹和白居易為好友,又是同一陣營裡的詩人,他們彼此互贈的詩歌有很多,也能說明詩人的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在當時唐朝詩壇,具有一定的地位。

再說李紳的人品,他少時家境貧苦,是以能寫出讓人珍惜糧食的千古流傳的詩篇。但為官後,對厭惡浪費的觀念有所淡化,據說他喜歡吃雞舌頭,是以每次吃這道菜的時候都要殺300隻雞,可見其奢侈程度。是以,這一舉動是被諸多名家一緻诟病的。但我們單純從詩歌的角度去看李紳的詩,還是值得後人品鑒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李紳的十首佳作,了解其一生,體會其精神,感悟其人生遭遇,相信還是有感觸的。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唐朝備受诟病的詩人,李紳十首詩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