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伯禮談中藥治療對奧密克戎有效,依據是什麼?

新年伊始,奧密克戎開始在國内引發本土社群傳播。1月8日,天津出現本土奧密克戎病例;1月9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河南安陽2名病例與天津本土疫情屬于同一傳播鍊……縱觀全球,截止1月14日,已有128個國家出現奧密克戎感染者,其中美國自1月份以來單日确診新冠肺炎感染人數超過百萬,其中奧密克戎感染者超過九成……

西安“封城”也讓人們難免想起2年前的武漢“封城”,而在1 月 11 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出席天津疫情防控釋出會時指出,中藥治療對奧密克戎有效,将發揮更大的作用。張伯禮說:基于前期治療經驗,中藥對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改善明顯,轉陰時間比較快,複陽的比較少,轉重的比較少。

張伯禮談中藥治療對奧密克戎有效,依據是什麼?

在以往的中醫治療展現出來的好處,這次依然展現了出來,而且更加突出——這樣說的依據可能是什麼呢?沒有特效藥也沒有對應疫苗的奧密克戎變種狙擊戰裡,中藥有效的原因何在?

面對未知病毒:中醫對“證”不對“病”的原理是什麼?

從兩年前流行至今的新冠病毒,其實有非常多的變種,目前的“主要敵人”奧密克戎毒株,最早發現于非洲國家波紮那,随後在南非迅速傳播——新冠變異毒株是按希臘字母來排序的,希臘字母總共有24個,從阿爾法(α)到歐米伽(Ω),而奧密克戎(ο)在希臘字母中排第15位。

新的變種意味着不同的病毒分類,在分子層面,對應着不同的結構,從物質基礎上來說,新的變種與之前的病毒存在很大的差異,是以基于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需要特異性地開發藥物或者疫苗,才能治療新的病毒引發的疾病。

而中醫并不是這樣認識新冠的,這從張伯禮院士的描述中也可見一斑:“基于前期治療經驗,中藥對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改善明顯,轉陰時間比較快,複陽的比較少,轉重的比較少。”中醫針對的是一組症狀,而不是直接針對某一個病毒來治療的,這就要分析中醫的一個重要概念“辨證論治”中的“證”。

張伯禮談中藥治療對奧密克戎有效,依據是什麼?

“症”,是指發病時的一種症狀,是疾病引起患者主觀感覺不适,以感冒為例,“感冒”無論在中醫西醫裡對應的症狀往往都包含發熱、咳痰、流涕,這些症狀的出現會引導醫生考慮感冒的診斷,在西醫的分析架構中,進一步的确診往往需要依賴輔助檢查,以明确是病毒性感冒或是細菌性感冒,但是中醫的診治邏輯就是另一個架構了:中醫分析的是症狀群,或者更準确的說是一組互相關聯的症狀組合,而這就是“證”。

繼續用感冒的例子,中醫辨識的要點并非是病毒或是細菌,而是“寒熱”:

比如,這裡的風寒感冒對應的就是一列的關聯症狀,對于醫生乃至患者本人都是比較容易辨識的,而這一組症狀即對應了“風寒”這個證,“證”,是各種緻病因素即病邪與人體防禦功能即正邪互相鬥争過程中出現的一組病理體征和主觀症狀的綜合。

這一系列的症狀群最後導向的是同一個病因:受了風寒之邪産生了感冒的表現,而風寒在中醫裡對應的治法就是辛溫解表——說白了就是用熱性的方式驅散風寒,是以姜糖水發汗乃至蒸三溫暖都是治療風寒感冒的方式,而具體的治療處方就是桂枝湯,相應的,風熱感冒也有對應的方劑——其中又以闆藍根為代表,是以這也就回答一個困惑,為什麼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以用闆藍根?不辨證,治療自然是無效的。

張伯禮談中藥治療對奧密克戎有效,依據是什麼?

這裡我們就明白了,中醫治療疾病的核心邏輯是識别症候群,并依據症候群導出病因,再對因治療,而西醫的治療也是針對病因,而它的病因往往是細菌和病毒這樣的具體事物,後者的好處在于可以更加精确,但是面對變化多端的病原體本身,像抗原抗體這樣一一對應的西醫模式或許反倒沒有中醫高效,因為即使病原體的結構有一定改變,隻要其引起的主要症候群不變,中醫的治療方案就是相對唯一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三藥三方”這樣的新冠針對性中藥方案。

奧密克戎引起的新冠,依然可以用中藥嗎?

在醫學界頂級期刊之一的JAMA發表的文章中我們看到,西醫學界依然把治療奧密克戎的希望放在了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上,而中醫的對策依然是辨證論治。

張伯禮談中藥治療對奧密克戎有效,依據是什麼?

懂得了中醫的“症”和“證”,再回顧一下張伯禮院士強調的内容——發熱、咳嗽、咽痛,其實我們便不難了解為何他認為中藥對奧密克戎有效了,因為目前大範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種,其引起的疾病症狀群并未發生顯著的變化,從中醫的角度說,也就是“證”并沒有變化。那麼之前的三藥三方依然是可以依賴的核心處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

而我們其實可以從三方的組成中看出新冠的“證型”:

這三組處方其實都有麻杏石甘湯的化裁,其成分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它針對的症狀群是身熱不解,咳逆氣急,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者,《傷寒論》記載: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對照新冠肺炎的“十大症狀”: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 (味)覺減退、鼻塞、流涕、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的症狀,是有較多相似之處的,而其核心症狀正如之前風寒風熱感冒的鑒别,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即偏向熱性病症。

在這個狀态下,中醫的優勢展現在:雖然病毒是未知的,但是病毒引起的特異性症狀群是相對唯一的,這種症狀群或者說“證”背後的病因是相對确定的,那麼便可以用處方去治療,而這時候中醫的安全性就展現出來了——不必開發新的藥物,而是把既往用過的中藥基于既往的記載進一步優化組合,也就是上面的基于麻杏石甘湯開發出的“三方”,由于這些中藥組合在既往的臨床中已有很多的應用,是以也不需額外進行新的臨床實驗,而是可以直接用于新冠肺炎的狙擊戰,而我們都知道,在病毒面前,時間就是生命,盡早阻斷傳播和避免新冠輕症惡化為重症一樣,既然中藥能解決這些症狀并最後使得核酸轉陰,我們就應該及時投入這些治療方案。

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中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目前,中藥的使用主要在于新冠輕症的治療和愈後的康複,新冠重症所依賴的呼吸機、ECMO以及疫苗都是現代醫學的産物,但這不妨礙我們承認中藥對新冠的療效,尤其是在變種更疊頻繁,而輕症患者多、傳播速度快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做的是讓更多新冠患者治愈于輕症狀态而不是上呼吸機和ECMO,把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态,把更多寶貴的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患者,這恰恰是中藥的優勢所在。

參考來源:

[0] Yang L , Liu S , Liu J , et al. COVID-19: immunopathogenesis and Immunotherapeutics[J].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1] 李燦東, 方朝義.中醫診斷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

[2] Del Rio C, Omer S B, Malani P N. Winter of Omicron—The Evolving COVID-19 Pandemic[J]. JAMA, 2021.

[3] Ssaka B , Qaka B . Omicron SARS-CoV-2 variant: a new chapter in the COVID-19 pandemic[J]. The Lancet, 2021, 398(10317).

[4] Jassat W , Karim S A , Mudara C , et al. Clinical Severity of COVID-19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s in Gauteng, South Africa During the Omicron-Dominant Fourth Wav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5]楊玉瑩,窦曉鑫,王方園,彭瑩瑩,孟靜岩.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三藥三方”之中醫理論探讨[J].天津中醫藥,2021,38(06):700-705.

[6]張曉雨,劉碩,孫楊,邱瑞瑾,陳昭,唐健元,商洪才.從“三藥三方”談中藥新藥審評理念、研發思路及政策[J].中國新藥雜志,2020,29(16):1818-1821.

撰文 | 徐天成

編輯 | Swag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