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堪稱是世界軍史上的奇迹,當時的我們一窮二白,工業基礎相當薄弱,而美國卻是世界頂級強國,實力比我國強了不是一點半點。是以在開戰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看好我們能赢。
但我們硬是在萬分艱苦的條件下,多次痛擊美軍,成功将美國人給趕回了38線,最後還讓美國人在他們沒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書上簽字。
這個結果實在很難得,我們當時後勤、武器等方面都不如美國,那為什麼能赢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的意志!
他們踏上了異國他鄉作戰,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等到戰事平定,很多人又毅然返鄉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這樣不慕榮光、一心為國的情懷實在令人動容。
其中有位一等功臣就是這類人裡的代表,他在1956年回國,本來上級要給他安排一份工作,但是他拒絕了,回到家鄉隐姓埋名了44年。直到2000年孫子要報名參軍,他拿出自己的證件想要“走後門”,這才被人熟知他的功績。
他的名字叫劉祚坤!

圖:年輕時的劉祚坤
劉祚坤1927年出生于湖北鹹甯的一個農民家庭,由于家境貧寒,劉祚坤在7歲時就幫着地主家放牛、砍柴,做些體力活來補貼家用。
那時候窮是窮了點,但至少還是一家團圓的,可惜好景不長,在劉祚坤15歲時,父母無端被日寇殺死,此後的他隻能吃“百家飯”長大。
好在他很能吃苦,被同村的一名木匠看中收徒,學會了一門謀生的手藝,在舊社會中艱難地活着。
新中國成立之後全面推行土改,劉祚坤分得了十多畝田地,農忙時就下地,閑了就給鄉親們做木工活,而且這時的他有了妻子與孩子,日子一天一天在變好。
然而1950年美國人就将戰火燒到了我國邊境,甚至有戰機越境轟炸我國的城鎮村莊,當年被侵略時的慘痛日子又一幕幕重制在了劉祚坤的眼前。
劉祚坤很明白現在的好日子是新中國帶來的,如果不保衛好祖國,那子子孫孫又會被侵略者踐踏。是以,從未出過鹹甯的劉祚坤響應政府“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号召報名入伍。
雖然劉祚坤報國的心思很強烈,不過組織也要進行調配安排,直到兩年後劉祚坤才接到了赴朝的通知。
1952年中秋一過,劉祚坤便辭别了妻兒,在鄉親們的注視中踏上了征程,成為志願軍305部隊122中隊辎重1連1排3班的一名戰士。
他所在的部隊雖不在前線沖鋒,但危險程度絲毫不減,當年美軍掌握着絕對的制空權,時常轟炸我們的運輸補給線,劉祚坤他們也是‘提着頭’在為志願軍做貢獻!
1953年,劉祚坤所在的部隊被調往志願軍某後勤部第5分部 ,轉到後方的龍城火車站執行保障任務,遠離了戰場,當時還有很多人鬧意見,畢竟不在前線就少了立功的機會,對于榮譽感極強的軍人來說是種打擊。
劉祚坤卻顯得不同,他不争不搶,積極服從上級安排,到了龍城火車站依然每天兢兢業業,在站崗執勤之餘還會利用他的手工技能對倉庫設施修修補補。
這些行為被所有人都看在眼裡,是以獲得了上級的多次表揚,上司還号召衆人向劉祚坤學習。
際遇這東西有時候就是奇怪,有的人拼了命想立功但沒有機會,有的人則是不争不搶卻立上了功,當然,這功勞是拿命換來的!
1953年4月26日,第5分部收到了後方運來的五車廂的航空汽油,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當晚正好輪到了劉祚坤這批人值班,他們也知道這些汽油的珍貴,是以時刻保持着警戒。
過了大半晚都沒什麼事,劉祚坤本以為這天就能安然度過了,沒想到突然聽到了飛機的轟鳴聲。
兩架美軍B-26轟炸機很快飛臨龍城火車站,随即又扔下了一連串的炸彈,其中一發正好落在裝滿航空汽油的車廂附近。爆炸後的彈片穿透了鐵皮又引爆一個汽油桶,瞬間升起了一條火柱,如果不及時進行搶救,隻怕這五車廂戰略物資都會被摧毀。
當時中國想要運送東西到達北韓需要穿過層層封鎖,每一批物資都是彌足珍貴,更何況是航空汽油。
是以劉祚坤沒有多想,咬着牙就朝着已燃燒的車皮而去。
美機當時尚未撤走,一直朝着龍城火車站内掃射,劉祚坤貓着腰靈敏地躲避子彈,使勁渾身解數到達了車廂周邊。
第一節車廂由于接連被彈片襲中,火勢已經無法阻止,劉祚坤便果斷沖向了第二節暫時安全的車廂。他拿起鐵鍬朝着已有些凹進去的車門拼命砸下,待有了一條縫隙後又用木棍伸進去做支撐硬撬。
在他累得近乎虛脫時終于将車門打開了,時間緊迫,劉祚坤根本來不及休息,咬牙把一桶桶油從車廂裡滾出去。
在他滾下20多桶油後,火勢已經蔓延過來,整個車廂被烤得炙熱,濃霧讓裡面難以視物,汽油随時有可能會被引爆,但劉祚坤沒有停下手來,他知道自己多救下一桶油,前方就會多一分勝算、少死些戰友。
在這種意念之下,即便腳被油桶砸得鮮血直流,劉祚坤動作仍然沒有半分變慢,周邊的志願軍和北韓同志看到他如此勇敢也連忙沖過來幫忙。
他們這群人冒着生命危險搶運了兩個多小時,幸運的是最終把後面四個車廂的325桶汽油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事後統計劉祚坤一人就搶救了85桶!
做完這一切後,劉祚坤緊繃的神經終于松了下來,力竭後的虛脫讓他直接暈了過去,身邊的人連忙把他送到了附近的戰地醫院。
第二天北韓人民軍就特意派遣軍官去醫院對劉祚坤進行慰問感謝,後來又多次讓人來了解當時的事件經過,并将其編入了《抗美援朝功臣模範紀念史冊》中。
為了表彰劉祚坤對抗美援朝做出的貢獻,志願軍後勤部政治部為他記了一等功,志願軍以及北韓勞動黨都授予了他“一等功臣”榮譽稱号。
1956年5月,劉祚坤随部隊回國,不久後選擇複員回家,上級上司對他進行過多番挽留要為他配置設定工作,但劉祚坤認為自己現在還有行動勞作能力,應該把崗位留給更需要的戰友。
回到鹹甯老家劉祚坤依然每天幹幹農活、做做木工,從來不提自己立功的事,但有村民們好奇,他說的也都是志願軍的勇猛事迹,當被問到自己,他隻說:我就是幫忙擡東西、站崗而已。
出發前是做什麼,回來後還是做什麼,立下大功卻從不顯擺自傲,甯願默默無聞,這就是一心為國的高尚情操!
圖:劉祚坤晚年照
直到2000年,距離他回國已經過去了44年,這時他才因為一件事想要表露自己的功績。
這年劉祚坤的長孫劉軍華已長大成人想要參軍報國,但是由于當地的征兵名額有限,劉軍華沒被選中。
如果是别的事,劉祚坤肯定不會用當年的軍功來幫忙,但孫子這是要繼承他的事業為國奉獻,那就不同了。
已經73歲的老人劉祚坤找出了自己的志願軍一等功臣證書和二級戰士榮譽證書,以及一本《抗美援朝功臣模範紀念史冊》,輾轉30多公裡來到了鹹甯市民政局雙擁辦。
雙擁辦的所有從業人員在看過他帶來的東西後,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着震驚與敬佩,在得知這位功勳老人的願望後,進行了層層上報,最終驚動了首長,特批了劉軍華入伍。
同時劉祚坤的事迹也被宣揚開來,得到了衆人的廣泛關注,當地政府、民政局都多次去他家關懷慰問。也有熟人問他,你當初為什麼不拿你的軍功章去換好日子過?
劉祚坤對這些看得很明白,他直言: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已經足夠幸運了,立個功并不算什麼。這思想覺悟令人佩服!
2003年,劉祚坤因病去世,享年76歲。
以點窺面,從劉祚坤身上我們就能看到當年所有志願軍的精神,正因為有這種“為國奉獻在先,不計個人利益”的精神,我們才能戰勝強大的美國、才能逐漸發展直至騰飛。
這些功臣們的付出,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才是國家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