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堪称是世界军史上的奇迹,当时的我们一穷二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而美国却是世界顶级强国,实力比我国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在开战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看好我们能赢。

但我们硬是在万分艰苦的条件下,多次痛击美军,成功将美国人给赶回了38线,最后还让美国人在他们没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书上签字。

这个结果实在很难得,我们当时后勤、武器等方面都不如美国,那为什么能赢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意志!

他们踏上了异国他乡作战,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等到战事平定,很多人又毅然返乡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样不慕荣光、一心为国的情怀实在令人动容。

其中有位一等功臣就是这类人里的代表,他在1956年回国,本来上级要给他安排一份工作,但是他拒绝了,回到家乡隐姓埋名了44年。直到2000年孙子要报名参军,他拿出自己的证件想要“走后门”,这才被人熟知他的功绩。

他的名字叫刘祚坤!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图:年轻时的刘祚坤

刘祚坤1927年出生于湖北咸宁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刘祚坤在7岁时就帮着地主家放牛、砍柴,做些体力活来补贴家用。

那时候穷是穷了点,但至少还是一家团圆的,可惜好景不长,在刘祚坤15岁时,父母无端被日寇杀死,此后的他只能吃“百家饭”长大。

好在他很能吃苦,被同村的一名木匠看中收徒,学会了一门谋生的手艺,在旧社会中艰难地活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推行土改,刘祚坤分得了十多亩田地,农忙时就下地,闲了就给乡亲们做木工活,而且这时的他有了妻子与孩子,日子一天一天在变好。

然而1950年美国人就将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甚至有战机越境轰炸我国的城镇村庄,当年被侵略时的惨痛日子又一幕幕重现在了刘祚坤的眼前。

刘祚坤很明白现在的好日子是新中国带来的,如果不保卫好祖国,那子子孙孙又会被侵略者践踏。因此,从未出过咸宁的刘祚坤响应政府“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号召报名入伍。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虽然刘祚坤报国的心思很强烈,不过组织也要进行调配安排,直到两年后刘祚坤才接到了赴朝的通知。

1952年中秋一过,刘祚坤便辞别了妻儿,在乡亲们的注视中踏上了征程,成为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1连1排3班的一名战士。

他所在的部队虽不在前线冲锋,但危险程度丝毫不减,当年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时常轰炸我们的运输补给线,刘祚坤他们也是‘提着头’在为志愿军做贡献!

1953年,刘祚坤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志愿军某后勤部第5分部 ,转到后方的龙城火车站执行保障任务,远离了战场,当时还有很多人闹意见,毕竟不在前线就少了立功的机会,对于荣誉感极强的军人来说是种打击。

刘祚坤却显得不同,他不争不抢,积极服从上级安排,到了龙城火车站依然每天兢兢业业,在站岗执勤之余还会利用他的手工技能对仓库设施修修补补。

这些行为被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因此获得了上级的多次表扬,领导还号召众人向刘祚坤学习。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际遇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奇怪,有的人拼了命想立功但没有机会,有的人则是不争不抢却立上了功,当然,这功劳是拿命换来的!

1953年4月26日,第5分部收到了后方运来的五车厢的航空汽油,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当晚正好轮到了刘祚坤这批人值班,他们也知道这些汽油的珍贵,因此时刻保持着警戒。

过了大半晚都没什么事,刘祚坤本以为这天就能安然度过了,没想到突然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

两架美军B-26轰炸机很快飞临龙城火车站,随即又扔下了一连串的炸弹,其中一发正好落在装满航空汽油的车厢附近。爆炸后的弹片穿透了铁皮又引爆一个汽油桶,瞬间升起了一条火柱,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只怕这五车厢战略物资都会被摧毁。

当时中国想要运送东西到达朝鲜需要穿过层层封锁,每一批物资都是弥足珍贵,更何况是航空汽油。

因此刘祚坤没有多想,咬着牙就朝着已燃烧的车皮而去。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美机当时尚未撤走,一直朝着龙城火车站内扫射,刘祚坤猫着腰灵敏地躲避子弹,使劲浑身解数到达了车厢周边。

第一节车厢由于接连被弹片袭中,火势已经无法阻止,刘祚坤便果断冲向了第二节暂时安全的车厢。他拿起铁锹朝着已有些凹进去的车门拼命砸下,待有了一条缝隙后又用木棍伸进去做支撑硬撬。

在他累得近乎虚脱时终于将车门打开了,时间紧迫,刘祚坤根本来不及休息,咬牙把一桶桶油从车厢里滚出去。

在他滚下20多桶油后,火势已经蔓延过来,整个车厢被烤得炙热,浓雾让里面难以视物,汽油随时有可能会被引爆,但刘祚坤没有停下手来,他知道自己多救下一桶油,前方就会多一分胜算、少死些战友。

在这种意念之下,即便脚被油桶砸得鲜血直流,刘祚坤动作仍然没有半分变慢,周边的志愿军和朝鲜同志看到他如此勇敢也连忙冲过来帮忙。

他们这群人冒着生命危险抢运了两个多小时,幸运的是最终把后面四个车厢的325桶汽油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事后统计刘祚坤一人就抢救了85桶!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做完这一切后,刘祚坤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力竭后的虚脱让他直接晕了过去,身边的人连忙把他送到了附近的战地医院。

第二天朝鲜人民军就特意派遣军官去医院对刘祚坤进行慰问感谢,后来又多次让人来了解当时的事件经过,并将其编入了《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中。

为了表彰刘祚坤对抗美援朝做出的贡献,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为他记了一等功,志愿军以及朝鲜劳动党都授予了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

1956年5月,刘祚坤随部队回国,不久后选择复员回家,上级领导对他进行过多番挽留要为他分配工作,但刘祚坤认为自己现在还有行动劳作能力,应该把岗位留给更需要的战友。

回到咸宁老家刘祚坤依然每天干干农活、做做木工,从来不提自己立功的事,但有村民们好奇,他说的也都是志愿军的勇猛事迹,当被问到自己,他只说:我就是帮忙抬东西、站岗而已。

出发前是做什么,回来后还是做什么,立下大功却从不显摆自傲,宁愿默默无闻,这就是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操!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图:刘祚坤晚年照

直到2000年,距离他回国已经过去了44年,这时他才因为一件事想要表露自己的功绩。

这年刘祚坤的长孙刘军华已长大成人想要参军报国,但是由于当地的征兵名额有限,刘军华没被选中。

如果是别的事,刘祚坤肯定不会用当年的军功来帮忙,但孙子这是要继承他的事业为国奉献,那就不同了。

已经73岁的老人刘祚坤找出了自己的志愿军一等功臣证书和二级战士荣誉证书,以及一本《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辗转30多公里来到了咸宁市民政局双拥办。

双拥办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看过他带来的东西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震惊与敬佩,在得知这位功勋老人的愿望后,进行了层层上报,最终惊动了首长,特批了刘军华入伍。

同时刘祚坤的事迹也被宣扬开来,得到了众人的广泛关注,当地政府、民政局都多次去他家关怀慰问。也有熟人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不拿你的军功章去换好日子过?

刘祚坤对这些看得很明白,他直言: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足够幸运了,立个功并不算什么。这思想觉悟令人佩服!

2003年,刘祚坤因病去世,享年76岁。

为让孙子参军,一等功臣不得已‘走后门’,拿出勋章后惊动首长

以点窥面,从刘祚坤身上我们就能看到当年所有志愿军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为国奉献在先,不计个人利益”的精神,我们才能战胜强大的美国、才能逐步发展直至腾飞。

这些功臣们的付出,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才是国家的脊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