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諾門坎戰役日軍死傷慘重,希特勒懇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我怕了

1945年4月30日,四面楚歌的希特勒最終在總理地下室飲彈自盡。希特勒生命的結束,标志着他所建立的第三帝國最終土崩瓦解。

希特勒一生政治生涯和軍事生涯中,最大的失敗莫過于兵折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對德軍來說近在咫尺,卻又堅不可摧。最終蘇聯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給予德軍緻命的打擊,最終取得戰争的勝利。

莫斯科不僅是拿破侖揮之不去的夢魇,也成了希特勒終生的遺憾。當初,希特勒對拿下蘇聯是充滿了信心,為了拿下蘇聯,希特勒曾經向日本發出懇求,一起出兵會師莫斯科。事與願違的是,日本這個盟友背叛了希特勒,并沒有選擇進攻蘇聯還是南下太平洋,去捅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的屁股。為何日本始終沒有選擇進攻蘇聯呢?因為日本怕了,諾門坎戰役中日本被蘇軍狠狠教訓了一頓,日本人是真的怕了。

日本對蘇聯躍躍欲試

蘇聯成立後,日本是很不服氣的。總想着教訓一下蘇聯,在蘇聯遠東和中國東北地區,是蘇日的核心利益糾結之處。

日俄戰争中,慘勝的日本人取得了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和半個庫頁島,日本人明白一旦蘇聯恢複了力氣,在遠東地區部署重兵,将會直接威脅到日本本土的安危。為了消除後患,日本人一直對蘇聯躍躍欲試,其實日本人根本摸不清蘇聯的軍事情況如何,隻能試探性地摸索。

面對日本蠢蠢欲動的舉動,斯大林對日本人的野心很清楚,如果不狠狠地教訓一下日本,日後必是一個大的隐患。

當時歐洲除蘇聯以外的國家基本上被德國掃平,蘇聯與德國雖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希特勒的人品那可是說翻臉就翻臉,沒有強大的軍事威懾,任何和平條約隻是一張廢紙。

諾門坎戰役日軍死傷慘重,希特勒懇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我怕了

此時的蘇聯面臨着嚴重的内憂外患,經濟上出現了嚴重的農業危機,集體農莊的推行導緻生産力下降,大量農民消極怠工,緻使土地荒蕪糧食歉收。軍事上,蘇聯經過一番慘烈的大清洗,失去了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官,軍隊整體素質斷崖式下跌。

日本人也知道蘇聯國内的大概情況,目前的蘇聯還保有幾成實力,隻有動手後才知道是貓還是虎,一場蓄謀已久的戰役即将拉開帷幕。

第一階段

1939年日軍在距離海拉爾200公裡的中蒙邊境,一個叫諾門坎的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呼倫貝爾市西南部,新巴爾虎左旗諾門罕日德地區,日軍在此地集中重兵,準備試探一下蘇聯的虛實。

蘇大林知道日軍行動後,對日本此行的目的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為了打擊日軍的嚣張氣焰,斯大林命朱可夫調兵遣将,狠狠地滅一下日本人的威風。

外蒙古作為中日蘇的戰略緩沖地帶,蘇聯并沒有在此地部署很多的兵力。面對日本人的咄咄逼人氣勢,朱可夫一邊迅速調兵遣将,一邊将大量的火炮、坦克通過鐵路運輸到諾門坎地區。

通過迅速地調兵遣将,蘇聯一共集結了接近500輛坦克、385輛裝甲汽車、542門火炮和迫擊炮,515架飛機,蘇蒙聯軍的參戰人數達到57000人。

諾門坎戰役日軍死傷慘重,希特勒懇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我怕了

這場侵略戰争中,日本共投入了500門火炮、182輛坦克和300多架飛機,參戰人數達到了75000人,甚至在戰争後期日軍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也參與進來。

在人數上日軍略占有優勢,火力配置上暴露了日本軍隊的短闆。日本人的坦克不僅數量少,還主要以輕型坦克為主,在高大的蘇聯坦克面前,日軍的坦克根本不堪一擊。

1939年5月13日晚上9點,一支日本搜尋小隊來到了距離諾門坎80多公裡的甘珠爾廟。這支小隊有104名騎兵和90名裝甲兵,隸屬于關東軍第23師團,小隊長的名字叫東八百藏。

5月14日到15日,東八百藏向師團求援,日軍緊急派出5架飛機支援。東八百藏在沒有師團的指令下,襲擊了哈拉哈河以東的蒙古軍隊。日本憑借着空中優勢和火力優勢,打死打傷蒙古軍隊300多人,後蒙古軍隊撤退到哈拉哈河以西,日本人取得了這場小規模戰鬥的勝利。

得知日軍襲擊蒙古軍隊的消息後,蘇聯按照《蘇蒙互助協定》緊急調遣遠東部隊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36師向諾門坎附近集結。蒙古騎兵第6師是最後進入戰場的一支部隊,到了5月下旬,蒙古騎兵6師在河面上架設浮橋,為蘇聯部隊的行進做準備。

5月28日當第一縷陽光照射在蒙古草原的時候,正在渡河的蘇軍遭到了日軍的突然襲擊,襲擊蘇軍的日軍除東八百藏的200人搜尋隊外,還有山縣武光手下的1000多人和僞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

日軍兵分三路對蘇軍發起進攻,遭到襲擊的蘇軍迅速展開反擊。依靠着坦克和摩托化優勢迅速被動轉主動,日軍沒想到蘇軍的火力如此兇猛,被打得潰不成軍。這場小規模戰鬥中,東八百藏本人被當場擊斃,其手下的搜尋隊有115人戰死、85人失蹤,山縣武縣所率領的部隊損失151人,還有92人下落不明,傷亡率高達20%。

第一階段,雙方各有勝負。日軍在付出一定代價下,呼叫航空部隊在廣袤的蒙古草原上對蘇軍狂轟亂炸,蘇軍也沒有占到什麼便宜。

第二階段

日軍在與蘇軍交火後,日本軍官對普通士兵大肆宣傳軍國主義教育,使得日軍對戰争情緒高漲,欲與蘇軍一決高下。

6月18日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為了避免再次遭到日本航空部隊的襲擊,朱可夫指揮将士開辟森林、修建機場。機場修建好後,蘇聯飛機與日本飛機展開決戰。

諾門坎戰役日軍死傷慘重,希特勒懇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我怕了

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瞬間大約500桶汽油被航空炸彈引爆。

6月20日,日軍出動23師團20000餘人,在指揮官小松原地帶領下,全軍向諾門坎地區出發。此外關東軍還調遣第1坦克團和第2飛行集團支援第23師,共有12個步兵營、70輛坦克、180架飛機。

1939年7月2日,日軍趁蘇軍還未站穩腳跟,依靠兵力優勢向蘇聯發動進攻。蘇軍人數沒有日軍多,憑借着裝甲火力的優勢,蘇軍采取白天進攻夜晚撤退的靈活戰術,不斷對日軍進行襲擾。

日本指揮官小松原熟知蘇軍的慣用戰術,并且知道蘇聯内部曾取消過裝甲部隊,但對于朱可夫使用的靈活戰術,讓這個自诩為“蘇聯通的”師團長很是狼狽。

日軍将發動總攻的時間确定到了8月24号,然而朱可夫早已做好了應對措施。他先是讓部隊拆掉坦克上的消音器,讓他們在陣地上來回調動來麻痹日軍。後蘇軍找來幾個大功率音響,模拟打樁機的聲音迷惑日軍,讓日軍誤以為蘇軍是在修築防禦陣地而不是發動進攻。

8月20日淩晨5時45分,蘇軍在日軍睡夢中發動了攻擊。蘇軍派出150架飛機和幾百門火炮,短時間内向日軍陣地發射了3.1萬噸炮彈,在蘇軍猛烈炮火的轟炸下日軍損失慘重。炮火停歇後,蘇軍派出所有的坦克和裝甲車,形成一道鋼鐵洪流向日軍陣地發起進攻。

諾門坎戰役日軍死傷慘重,希特勒懇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我怕了

日軍被打得猝不及防,屍橫遍野、潰不成軍。在蘇聯的鋼鐵洪流下,日軍毫無抵抗之力,被蘇軍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日軍為了挽回戰争的頹勢,甚至派出石井細菌部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731部隊,先後在哈拉哈河投放20多公斤各種病毒、病菌,包括黑死病、瘧疾、炭疽病等,企圖用生化力量打敗蘇軍。

731部隊在河流中投入大量病菌後,高度對外保密,隻有少數高層上司知曉情況。為了避免日軍誤飲用河水,下令士兵禁止飲用河水。這本是見不得光的事情,也怕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但由于蘇軍飲用水是後方鋪設的管道,是以沒有蘇軍飲河流中的水。反倒是日軍對23師團的不少士兵,在口渴難耐情況下飲用河水,即使日軍早已下達禁令,還是有1000多名日軍感染各種病菌。

最終日軍還是沒有抗住蘇軍的猛烈攻擊。9月9日,東鄉駐蘇大使向蘇聯提出諾門坎停戰要求。9月15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于9月16日淩晨2時停止一切實際軍事行動。

諾門坎戰役日軍死傷慘重,希特勒懇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我怕了

在這場戰争中,蘇日具體傷亡情況也沒有明确的資料,總的來看共有三個版本,分别是日本自家的說法、蘇聯的和中國的。

據日本學者林三朗《關東軍與蘇聯遠東軍》記載,日軍先後投入兵力為15975人,損失12220人,其中戰死4786人、受傷5455人、失蹤639人、患病1340人,損失率達80%。日本人一直喜歡瞞報戰損,其可信度值得思考。

蘇聯人的記載中顯示日軍投入兵力為76000人,其中戰死、傷病達18000人;但按照蘇聯方面資料統計,日軍僅戰死至少18300人、被俘虜為464人。

最後是中方的記載,據中國學者厲春鵬等人著《諾門罕戰争》記載,根據參戰的日軍第6軍軍醫部編制的諾門坎事件日軍傷亡調查表,日軍死亡為7696人、負傷為8647人、失蹤為1021人、共計為17364人。

不管怎麼說,諾門坎戰役的失敗徹底讓日軍認識到了什麼是鋼鐵洪流,什麼是國家之間實力上的差距。這場戰争日本除了死亡數萬人外,沒有撈到一點油水。對日本來講,占領西伯利亞和遠東沒有南下太平洋劃算,因為那裡擁有大量的礦産資源和石油資源,諾門坎戰役結束後日本大學營将大量兵力投放在太平洋地區,開始重點進攻美國、英國、法國的殖民地,即将引起下一輪血雨腥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