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從沮漳畔走來的

文壇巨子任光椿

作者 袁在平

HAPPY NEW YEAR

當陽河溶,古稱“烏扶邑”;到明代,在袁中道的遊記中,又稱之“合溶”。沮河、漳河從古老的大荊山向南、向東南奔來,流經到這裡之後,合成一股,叫沮漳河。顯然,“河溶”之名,正是源于沮漳二水于此相彙相溶。

沮漳二河,自古通航。坐落在沮漳二河相彙處的河溶古鎮,也自自然然地成為了沮漳平原上的一個水陸交通樞紐,一個商賈雲集、貿易繁榮的口岸。據傳,古代著名的遠安娅絲及鹿苑茶,便是從這裡轉運到下江武漢、南京、上海,然後販運到東南亞一帶的。東漢末年,寄身于荊州劉表處的失意文人王粲,于此登樓作著名《登樓賦》。其所登之樓,便是坐落在河溶附近沮漳三角洲上的漢當陽城。該賦所描繪的兩水夾洲的壯美景象,也正是寫的河溶一帶之奇景。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不知古河溶具有何種魅力,唐代大天文學家一行和尚看中了它。一行在玉泉寺修行了數年之後,便突然來到了河溶鎮;他在這裡建起了一座三星寺和三口井;據傳,這三口井是一行和尚作觀察、研究天文現象之用的。本文主人公任光椿在他三歲(1931年)時,還親身遊覽了三星寺這座古刹;據他回憶,寺“在河溶的東邊,七八裡處”,“寺内有三座古井,據傳為一行所鑿”。至今,河溶鎮尚存三星寺及三口井的遺址遺迹。

顯然,河溶鎮曆史悠久,曆史文化底蘊豐厚。在曆史上,這裡是否出過偉人或著名人物?這已是不得而知了。然而,到了當代,這裡則出了一位地道地道土生土長的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的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書畫藝術家、文化學者任光椿。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1928年農曆七月初十,任光椿誕生在河溶鎮北郊任家槽坊老屋,祖輩務農。父親任孫達,經商,商号“任克昌”。母親楊永秀,家赤貧,任楊氏童養媳;生子女16人,活3人——即姊任光芸、任光椿及妹任光玉。

任光椿6歲入河溶國小讀書;8歲,因聰穎、成績優異而從初小二年級跳入高小五年級續讀,時學校校長徐子敬。這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任光椿與同學們組成一支小分隊,在河溶鎮及農村,宣傳抗日,并逐戶募集廢鐵,捐給國家,支援抗戰。1938年,因日寇逼向鄂西,河溶國小停辦。任光椿從徐子敬習國畫;在徐家渡私塾從徐子仁讀《古文觀止》。次年,在王家搗口從徐介人習古文與新文學。

1940年夏,日機轟炸河溶,投彈47枚,炸毀房屋數十間,死數人。任光椿一家乘船溯漳河而上,逃難至淯溪,居尚家岩山村中。同年下半年,當陽、河溶完全淪陷。待局勢稍穩定後,始遷回河溶任家槽坊老屋。次年,任光椿于河溶鎮附近的朝陽山學校(古麥城遺址處)繼續讀國小,直至畢業。時從徐介人學文學,從趙春珊習曆史。

1942年入沙市江陵中學讀書;次年入當陽縣立國中(校址位于當陽廟前橫店)續讀兩年至畢業。時他積極參加了學校排演的《表》、《放下你的鞭子》等文藝劇目演出,宣傳抗日。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任光椿考入湖北省立漢陽高中讀書,并畢業。1949年肄業于武昌中華大學(後合并于武漢大學)中文系;同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51年畢業于武漢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時崔嵬為該大學文藝學院院長,文藝名流俞林、麗尼、聶绀弩等為該院副院長。不久,任光椿被派往武昌紙坊農村參加清匪反霸、秋征支前等工作;以後又先後被派往武昌娘子湖、荊州老蘇區洪湖等地參加土改工作,曾任土改工作隊副組長、組長。

1951年在洪湖土改工作期間,他與魯慕迅、劉銘琇合作繪制的年畫——四扇屏《農村十二月》正式出版發行,時年22歲。次年,他作年畫《豐收》,于《中南農民》雜志封底發表。1953年,調入《長江日報》任美術編輯,時于該報發表了他所即興創作的新詩《歡迎你,從斯大林那兒來的弟兄》,産生了轟動效應。下半年,調至中南局宣傳部工作,與文學長輩、該部理論處副處長郭小川為朝夕相處的同僚。次年秋,中南局撤銷,任光椿被調至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工作。當告别武漢、奔赴湖南長沙時,任光春已是一位在文學園地和美術園地上嶄露頭角的、具有較雄厚實力的青年文學作者和美術作者了。

湖南長沙,是任光椿的第二故鄉。他在這裡度過了極坎坷、極艱難、最痛苦的人生;同時,他在這裡又獲得了他在文學上、書畫藝術上和學術上的極輝煌燦爛人生。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1955年,他在《湖南日報》上發表詩作《一座水閘的誕生》。1958年,他向文藝理論研究及其寫作進軍,先後在《湖南文學》、《湖南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關于社會主義文藝》、《關于新詩》、《發揚中國畫的風俗畫、人物畫、肖象畫傳統》等文藝評論文章;并繼續發表農村速寫、國畫等美術作品。

1959年3月,他在《湖南文學》上發表長詩《蘭香與小虎》,在全國讀者中引起了轟動。據《湖南文學》編者報道:長詩《蘭香與小虎》發表後,“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編輯部每天都收到五、六封讀者來信”,評論、贊揚這一作品。五月,《湖南文學》發表《關于長詩座談紀要》,對該長詩作了高度評價。然而同年7月,風雲突變:在同一《湖南文學》上,開始發表批判《蘭香與小虎》的文章。緊接着,上級采取了組織措施,對任光椿實施車輪戰術,日夜進行批鬥,時達半年之久。最後定為右傾反黨分子,開除黨籍,下放到礦山,下井挖煤,在礦山工地修鐵路、築煤倉。因勞累過度,重病纏身,險遭生命劫難。

1962年,任光椿被平反昭雪,恢複黨籍。次年,出席湖南省第三次文代會,被選為省文聯委員、省作協理事,繼任《湖南文學》小說、散文編輯組組長。于是,他便全心身地投入了培養、扶植業餘文學作者的工作中;諸如古華的處女作《杏妹》,胡英的處女作《山裡人》,均系經他發現、修定,在《湖南文學》上發表;這對該二位業餘作者,起到了巨大的扶持鼓舞作用。自此至他逝世的數十多年間,任光椿曾任大型文學叢刊《芙蓉》編輯部主任,《湖南文學》、《文學月報》、《楚風》、《小溪流》等刊物主編,湖南省文聯黨組成員、執行主席兼作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編審。為湖南文學藝術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在個人創作上,任光椿是著名的長篇曆史小說大家、散文家、詩人、書畫家、文化學者。1959年,自他創作的長詩《蘭香與小虎》為他帶來巨大災難後,他沒有退縮;而是把目光聚焦到曆史小說創作上,決定用小說這種極具表現力度的文學形式,來反映“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這一系列關系着中國前途命運的光明與黑暗、革命與反動、前進與倒退的疾風暴雨式、鐵與血的殘酷鬥争曆史。他在長篇曆史小說創作上,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鐵的紀律與原則:即必須尊重曆史,在主要曆史人物及主要的、重要和重大的曆史事實與事件上,必須求真求實,而決不允許自己虛構。

1979年,他的首部長篇曆史小說《戊戌喋血記》完稿,《羊城晚報》逐日連載,達40餘天。1980年,大型文學叢刊《當代》選載《戊戌喋血記》第一章;同年8月,該書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許多地方廣播電台,将該曆史長篇進行了連播。《戊戌喋血記》這部曆史巨制,計發行達32萬餘冊。緊接着在數年内,他的另兩部曆史巨著《辛亥風雲錄》、《五四洪波曲》相繼問世。進而建構起了他的在新時期文壇上産生了巨大震撼力的曆史長篇《時代三部曲》。其中,于198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風雲錄》榮獲孫中山基金會文藝大獎。為此,中國作家協會于1994年在北京召開了“任光椿曆史小說創作研讨會”;到會的著名作家、評論家,對他的曆史小說創作進行了深入探讨,對他所取得的文學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國内評論界,特别是香港各大報刊,對此均紛紛發表了許許多多的評論、專訪。

1995年至1996年,他分别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人物三部曲》——即《譚嗣同》、《黃興》、《将軍行——蔡锷傳》和一部長篇曆史紀實文學《火城》(寫“長沙保衛戰”之著)。進而,這《人物三部曲》、《火城》彙同其《時代三部曲》之共計7部曆史鴻篇巨制,便“形成了他長篇曆史題材創作上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并重的系列文學經典”(湖南省文聯黨組書記、作家羅成琰為任光椿所作《悼詞》)。

他出版了散文集《生命之戀》,詩集《薔薇集》,翻譯詩集《迷鳥集》;出版了用古漢語創作的短篇系列曆史小說集《芙蓉王國秘史》;另還有不少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學術論文、翻譯作品等,散見于全國各地及海外諸個國家的報刊雜志。其文學作品和文章,累計逾一千萬字。詩集《薔薇集》,獲詩刊社2001年優秀詩集獎。詩作《夢見母親》被收入美國出版界出版的中美詩選集《風中蝴蝶》;散文《獅·鷹·鹿》被選入香港出版界出版的《當代中國散文選》。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任光椿在書畫藝術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樣令人刮目相看。1992年,他以百餘幅國畫佳作在長沙舉行了個人畫展;爾後分别在美國、曼谷、香港等地的重大藝術活動中展出。國畫《周子愛蓮圖》、《醒獅圖》等榮獲第2屆、第3屆華人藝術大會國際榮譽金獎和特别金獎;國内《文學報》、《文藝報》,美國《世界周報》、《舊金山時報》、《僑報》,均紛紛對此刊登評論文章,給予了很高贊譽。多幅國畫作品被選載入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畫集《作家的畫夢》、由海峽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作家書畫卷》、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百美圖》畫集,為中國、日本、南韓、加拿大、比利時五國藝術界團體聯合授予“當代書畫藝術名人”的稱号。1996年他應邀偕夫人邱湘華女士,出席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第23屆世界人文學科交流大會,并被授予美國AB工金獎。

2005年8月31日22時25分,任光椿因心髒衰竭、搶救無效而與世長辭,享年77歲。湖南省文聯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省委常委兼省委宣傳部部長蔣建國、省文聯主席譚談、省作協主席唐浩明及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兼局長劉鳴泰及老作家謝璞、未央等重量級人物,都出席了追悼會儀式,為任光椿作最後告别。省文聯黨組書記羅成琰緻悼詞;著名散文作家謝璞在會上發言。無疑,整個湘鄉的文藝界,讀者、作者,生他養他的沮漳河畔的父老鄉親們,均為中國文壇上失去了一位優秀的作家、書畫家、文化學者而感到十分悲痛,都寄予了深切深沉的懷念。

2006年9月于宜昌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作者簡介

從沮漳畔走來的文壇巨子任光椿

袁在平,1944年生,湖南資興人。武漢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湖北省宜昌市群藝館副研究館員,湖北省作家協會、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地方刊物編輯和文史研究工作,在國家、省、市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文史文章、學術論文100餘萬字。《宜昌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副主編、首席主筆,《中國民俗志.伍家崗卷》(中國文聯出版社)總纂。參與了第二屆《宜昌市志》(方志出版社)撰稿。與夫人龔興華合著出版有68萬字文史專著《三峽史海鈎沉錄》(長江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