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从沮漳畔走来的

文坛巨子任光椿

作者 袁在平

HAPPY NEW YEAR

当阳河溶,古称“乌扶邑”;到明代,在袁中道的游记中,又称之“合溶”。沮河、漳河从古老的大荆山向南、向东南奔来,流经到这里之后,合成一股,叫沮漳河。显然,“河溶”之名,正是源于沮漳二水于此相汇相溶。

沮漳二河,自古通航。坐落在沮漳二河相汇处的河溶古镇,也自自然然地成为了沮漳平原上的一个水陆交通枢纽,一个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口岸。据传,古代著名的远安娅丝及鹿苑茶,便是从这里转运到下江武汉、南京、上海,然后贩运到东南亚一带的。东汉末年,寄身于荆州刘表处的失意文人王粲,于此登楼作著名《登楼赋》。其所登之楼,便是坐落在河溶附近沮漳三角洲上的汉当阳城。该赋所描绘的两水夹洲的壮美景象,也正是写的河溶一带之奇景。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不知古河溶具有何种魅力,唐代大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看中了它。一行在玉泉寺修行了数年之后,便突然来到了河溶镇;他在这里建起了一座三星寺和三口井;据传,这三口井是一行和尚作观察、研究天文现象之用的。本文主人公任光椿在他三岁(1931年)时,还亲身游览了三星寺这座古刹;据他回忆,寺“在河溶的东边,七八里处”,“寺内有三座古井,据传为一行所凿”。至今,河溶镇尚存三星寺及三口井的遗址遗迹。

显然,河溶镇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历史上,这里是否出过伟人或著名人物?这已是不得而知了。然而,到了当代,这里则出了一位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画艺术家、文化学者任光椿。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1928年农历七月初十,任光椿诞生在河溶镇北郊任家槽坊老屋,祖辈务农。父亲任孙达,经商,商号“任克昌”。母亲杨永秀,家赤贫,任杨氏童养媳;生子女16人,活3人——即姊任光芸、任光椿及妹任光玉。

任光椿6岁入河溶小学读书;8岁,因聪颖、成绩优异而从初小二年级跳入高小五年级续读,时学校校长徐子敬。这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任光椿与同学们组成一支小分队,在河溶镇及农村,宣传抗日,并逐户募集废铁,捐给国家,支援抗战。1938年,因日寇逼向鄂西,河溶小学停办。任光椿从徐子敬习国画;在徐家渡私塾从徐子仁读《古文观止》。次年,在王家捣口从徐介人习古文与新文学。

1940年夏,日机轰炸河溶,投弹47枚,炸毁房屋数十间,死数人。任光椿一家乘船溯漳河而上,逃难至淯溪,居尚家岩山村中。同年下半年,当阳、河溶完全沦陷。待局势稍稳定后,始迁回河溶任家槽坊老屋。次年,任光椿于河溶镇附近的朝阳山学校(古麦城遗址处)继续读小学,直至毕业。时从徐介人学文学,从赵春珊习历史。

1942年入沙市江陵中学读书;次年入当阳县立初中(校址位于当阳庙前横店)续读两年至毕业。时他积极参加了学校排演的《表》、《放下你的鞭子》等文艺剧目演出,宣传抗日。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任光椿考入湖北省立汉阳高中读书,并毕业。1949年肄业于武昌中华大学(后合并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毕业于武汉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时崔嵬为该大学文艺学院院长,文艺名流俞林、丽尼、聂绀弩等为该院副院长。不久,任光椿被派往武昌纸坊农村参加清匪反霸、秋征支前等工作;以后又先后被派往武昌娘子湖、荆州老苏区洪湖等地参加土改工作,曾任土改工作队副组长、组长。

1951年在洪湖土改工作期间,他与鲁慕迅、刘铭琇合作绘制的年画——四扇屏《农村十二月》正式出版发行,时年22岁。次年,他作年画《丰收》,于《中南农民》杂志封底发表。1953年,调入《长江日报》任美术编辑,时于该报发表了他所即兴创作的新诗《欢迎你,从斯大林那儿来的弟兄》,产生了轰动效应。下半年,调至中南局宣传部工作,与文学长辈、该部理论处副处长郭小川为朝夕相处的同事。次年秋,中南局撤销,任光椿被调至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当告别武汉、奔赴湖南长沙时,任光春已是一位在文学园地和美术园地上崭露头角的、具有较雄厚实力的青年文学作者和美术作者了。

湖南长沙,是任光椿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度过了极坎坷、极艰难、最痛苦的人生;同时,他在这里又获得了他在文学上、书画艺术上和学术上的极辉煌灿烂人生。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1955年,他在《湖南日报》上发表诗作《一座水闸的诞生》。1958年,他向文艺理论研究及其写作进军,先后在《湖南文学》、《湖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文艺》、《关于新诗》、《发扬中国画的风俗画、人物画、肖象画传统》等文艺评论文章;并继续发表农村速写、国画等美术作品。

1959年3月,他在《湖南文学》上发表长诗《兰香与小虎》,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轰动。据《湖南文学》编者报道:长诗《兰香与小虎》发表后,“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编辑部每天都收到五、六封读者来信”,评论、赞扬这一作品。五月,《湖南文学》发表《关于长诗座谈纪要》,对该长诗作了高度评价。然而同年7月,风云突变:在同一《湖南文学》上,开始发表批判《兰香与小虎》的文章。紧接着,上级采取了组织措施,对任光椿实施车轮战术,日夜进行批斗,时达半年之久。最后定为右倾反党分子,开除党籍,下放到矿山,下井挖煤,在矿山工地修铁路、筑煤仓。因劳累过度,重病缠身,险遭生命劫难。

1962年,任光椿被平反昭雪,恢复党籍。次年,出席湖南省第三次文代会,被选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理事,继任《湖南文学》小说、散文编辑组组长。于是,他便全心身地投入了培养、扶植业余文学作者的工作中;诸如古华的处女作《杏妹》,胡英的处女作《山里人》,均系经他发现、修定,在《湖南文学》上发表;这对该二位业余作者,起到了巨大的扶持鼓舞作用。自此至他逝世的数十多年间,任光椿曾任大型文学丛刊《芙蓉》编辑部主任,《湖南文学》、《文学月报》、《楚风》、《小溪流》等刊物主编,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执行主席兼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编审。为湖南文学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在个人创作上,任光椿是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家、散文家、诗人、书画家、文化学者。1959年,自他创作的长诗《兰香与小虎》为他带来巨大灾难后,他没有退缩;而是把目光聚焦到历史小说创作上,决定用小说这种极具表现力度的文学形式,来反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一系列关系着中国前途命运的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前进与倒退的疾风暴雨式、铁与血的残酷斗争历史。他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上,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铁的纪律与原则:即必须尊重历史,在主要历史人物及主要的、重要和重大的历史事实与事件上,必须求真求实,而决不允许自己虚构。

1979年,他的首部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喋血记》完稿,《羊城晚报》逐日连载,达40余天。1980年,大型文学丛刊《当代》选载《戊戌喋血记》第一章;同年8月,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许多地方广播电台,将该历史长篇进行了连播。《戊戌喋血记》这部历史巨制,计发行达32万余册。紧接着在数年内,他的另两部历史巨著《辛亥风云录》、《五四洪波曲》相继问世。从而构建起了他的在新时期文坛上产生了巨大震撼力的历史长篇《时代三部曲》。其中,于198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风云录》荣获孙中山基金会文艺大奖。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1994年在北京召开了“任光椿历史小说创作研讨会”;到会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对他的历史小说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内评论界,特别是香港各大报刊,对此均纷纷发表了许许多多的评论、专访。

1995年至1996年,他分别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人物三部曲》——即《谭嗣同》、《黄兴》、《将军行——蔡锷传》和一部长篇历史纪实文学《火城》(写“长沙保卫战”之著)。从而,这《人物三部曲》、《火城》汇同其《时代三部曲》之共计7部历史鸿篇巨制,便“形成了他长篇历史题材创作上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并重的系列文学经典”(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作家罗成琰为任光椿所作《悼词》)。

他出版了散文集《生命之恋》,诗集《蔷薇集》,翻译诗集《迷鸟集》;出版了用古汉语创作的短篇系列历史小说集《芙蓉王国秘史》;另还有不少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学术论文、翻译作品等,散见于全国各地及海外诸个国家的报刊杂志。其文学作品和文章,累计逾一千万字。诗集《蔷薇集》,获诗刊社2001年优秀诗集奖。诗作《梦见母亲》被收入美国出版界出版的中美诗选集《风中蝴蝶》;散文《狮·鹰·鹿》被选入香港出版界出版的《当代中国散文选》。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任光椿在书画艺术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令人刮目相看。1992年,他以百余幅国画佳作在长沙举行了个人画展;尔后分别在美国、曼谷、香港等地的重大艺术活动中展出。国画《周子爱莲图》、《醒狮图》等荣获第2届、第3届华人艺术大会国际荣誉金奖和特别金奖;国内《文学报》、《文艺报》,美国《世界周报》、《旧金山时报》、《侨报》,均纷纷对此刊登评论文章,给予了很高赞誉。多幅国画作品被选载入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画集《作家的画梦》、由海峡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卷》、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美图》画集,为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比利时五国艺术界团体联合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的称号。1996年他应邀偕夫人邱湘华女士,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23届世界人文学科交流大会,并被授予美国AB工金奖。

2005年8月31日22时25分,任光椿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享年77岁。湖南省文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省委常委兼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省文联主席谭谈、省作协主席唐浩明及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兼局长刘鸣泰及老作家谢璞、未央等重量级人物,都出席了追悼会仪式,为任光椿作最后告别。省文联党组书记罗成琰致悼词;著名散文作家谢璞在会上发言。无疑,整个湘乡的文艺界,读者、作者,生他养他的沮漳河畔的父老乡亲们,均为中国文坛上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作家、书画家、文化学者而感到十分悲痛,都寄予了深切深沉的怀念。

2006年9月于宜昌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作者简介

从沮漳畔走来的文坛巨子任光椿

袁在平,1944年生,湖南资兴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湖北省宜昌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地方刊物编辑和文史研究工作,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文史文章、学术论文100余万字。《宜昌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副主编、首席主笔,《中国民俗志.伍家岗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总纂。参与了第二届《宜昌市志》(方志出版社)撰稿。与夫人龚兴华合著出版有68万字文史专著《三峡史海钩沉录》(长江出版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