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 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心路曆程

1月16日上午,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新黃河用戶端·濟南時報承辦的“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啟動儀式暨專家咨詢會在濟南報業大廈舉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副局長王廷琦,山東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級研究員王永波,山東省文物局原副局長由少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王守功,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等受邀出席。本次活動意味着“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啟動儀式後的專家咨詢會上,各位專家對項目的具體實施提出了諸多寶貴建議。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 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心路曆程

“考古熱”背景下講述山東考古人的故事

“考古熱”是近幾年常被提起的一個話題。從海昏侯墓到三星堆遺址的發掘,再到霸陵确認,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出圈,到《國家寶藏》《中國考古大會》熱播,網友熱情關注與激烈讨論的背後,是國家對文物發掘、保護、傳承的重視,折射了國民文化自信的提高。

啟動儀式上,王廷琦在講話中詳細介紹了項目發起的背景。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 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心路曆程

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緻信祝賀,充分肯定100年來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發揮的重要作用,強調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這是自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關于考古的重要講話一年之後,再次對考古工作作出重要訓示,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我們做好新時代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王廷琦表示,一百年來,幾代中國考古人兢兢業業、上下求索,不斷探尋着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作為中國考古的重要一分子,山東考古也走過了同樣曆程。自1928年吳金鼎先生發現城子崖遺址以來,幾代山東考古人在海岱大地上栉風沐雨、砥砺研求,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再到曆史時期的考古學文化架構,使山東成為實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地區之一,揭示出海岱文化的深層内涵及其在中華文化傳統形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山東有六項考古發掘項目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代代考古人筚路藍縷,他們中有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有活躍在學術前沿的著名專家學者,還有拼搏在考古工作一線的青年才俊。他們的人生經曆都是山東考古曆史的一部分,但是考古人的特點是默默無聞地專注于田野考古和學術研究,缺乏系統的口述曆史記錄。随着時間的推移,對德高望重的老考古人的口述曆史進行搶救就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他們的人生經曆、考古風範,他們對考古的了解、見識,都值得被記錄。

為此,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經過認真研究和慎重考慮,正式啟動“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的心路曆程,系統展現山東考古人的奮鬥曆程,呈現山東考古的輝煌曆史和成就,凝聚起具有海岱氣派的山東考古精神。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 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心路曆程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将形成多個成果

山東考古經曆了幾代人的接續傳承,而作為主流媒體,濟南時報與新黃河用戶端也一直追尋着考古人的足迹,經過長年報道形成了考古報道的優良傳統,是山東考古的重要見證和記錄者。

早在1999年洛莊漢墓考古發掘時,濟南時報的考古記者就吃住在考古工地進行跟蹤報道,伴随着洛莊漢墓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濟南時報的相關報道也掀起了全省媒體的考古報道熱潮。多年來,濟南時報及新黃河用戶端持續深耕考古報道,密切關注山東考古動向,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報道,其中尋訪濟南境内40多處考古遺址的系列報道《考古濟南》,和曆時三年采訪全省境内所有重要博物館,講述博物館重要文物背後故事的系列報道《文物傳奇》,都獲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 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心路曆程

近幾年來,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趨勢下,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形成了以“六報一網五端一中心”為主,由各媒體運維的百餘個微信公衆号、微網誌、網站等組成的立體化全媒體矩陣,構成了獨特的傳播優勢。項目負責人介紹,團隊接下來将有步驟有層次地推進,完成三個層次的項目成果目标,包括口述曆史項目文本實錄和影像實錄;精編文字和視訊在多個媒體平台釋出;荟萃項目精編内容,由正規出版社出版《海岱考古大家談》一書;進行全媒體全平台覆寫式宣傳推廣,打造“海岱考古”的全國影響力。

口述曆史怎麼談?專家有話說

啟動儀式後的專家咨詢會上,王永波、由少平、王守功、鄭同修、孫波等專家圍繞口述曆史項目的内容、形式,人物推薦、宣傳推廣方式等方面各抒己見,提出了寶貴建議,王廷琦在總結講話時對項目實施的重要意義做了進一步闡釋。

由少平從三個方面對口述曆史項目的必要性和社會意義進行了闡述,認為在口述曆史項目“見物見人”的過程當中,應該反映時代發展、經濟發展、文物保護制度,将三個方面緊密結合,使閱聽人看到蘊涵着時代目前的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建設發展密切相關的故事。

“海岱考古大家談”口述曆史項目正式啟動 全面記錄山東考古人心路曆程

王永波認為口述曆史項目“怎麼談”是關鍵,提供了三個思路:第一個是從考古發現的重大事件開始,也就是從山東的重要考古發現引出線索;第二個是從考古學史的角度,以考古人在不同時代的工作狀态來反映時代的發展;第三個是從佐證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角度,這是基于山東在全國考古界有着最清晰的考古文化序列來考量的。

究竟是見人還是見物?是突出考古成果重大發現還是突出專家?與會專家一緻認為将兩者有機結合是最好的。在呈現形式上,大家的觀點也基本一緻。鄭同修表示,考古是一個非常嚴謹、嚴肅的事情,要注重科學性、嚴謹性、趣味性、故事性。在泛娛樂化的當下,央視的《考古公開課》等節目展示出了很高的水準,考古節目要讓專家們看着嚴謹、科學,讓老百姓看着開心,但是不能太娛樂化,嚴謹應該放在第一位。

孫波提醒道,項目宗旨是“記錄百年考古輝煌,展示齊魯考古榮光”,我們要先搞清楚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引以為豪的。關注考古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重要的一點是幾代考古人通過孜孜以求的探索積累的方法、經驗、理論成果。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年輕一輩的考古人,“他們還沒有成為‘大家’,但貢獻亦不可忽視。”

新黃河記者:任曉斐實習生尤天宇

攝影:黃中明

編輯: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