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如今很多人有一顆想運動的心,但無奈從早到晚,很難空出一段完整的時間來鍛煉。有人擔心晚上運動太興奮睡不着,甚至有說法稱晚上鍛煉等于慢性自殺……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然而,據瑞士科學期刊《運動醫學》刊登一項研究,晚上運動不僅不會損害睡眠品質,還能增加深度睡眠時長。

《生命時報》(微信内搜尋“LT0385”即可關注)結合研究采訪專家,開出有助健康的五張“運動處方”,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受訪專家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教研室教授 陸一帆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 苟 波

晚上運動助眠還扛餓

瑞士體育類頂級科學期刊《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刊登一項研究:晚上适量運動基本不會對于睡眠造成負面影響,還有一定改善睡眠的作用。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研究人員分析11717篇文獻,最終篩選出23篇真正有價值的論文,并對其資料進行荟萃分析得出結論:在睡前進行耐力跑或自行車騎行等适度運動,不會對睡眠産生負面影響,反而會增加深度睡眠的時間。

研究人員發現,連續幾個晚上做運動的測試者,他們21.2%的睡眠時間是在深度睡眠中;如果有一個晚上不鍛煉,深度睡眠則降至19.9%。

具體晚上幾點運動最合适呢?

澳洲查爾斯史都華大學做了一個實驗發現,在傍晚進行30分鐘運動不僅不影響睡眠,還能減輕饑餓感。

研究人員對11名參與者進行了3次測試,分别測試他們在早上(6~7點)、下午(2~4點)和晚上(7~9點)運動後睡眠和食欲的狀态。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研究人員發現,晚上7~9點運動,不僅對睡眠沒有不利影響,測試者血中胃饑餓素濃度也較低。研究同時強調,短期單次運動可能與饑餓感降低無關,但晚間7~9點運動并沒有損害睡眠品質。

運動能抵消睡不好傷害

運動不僅可以增強睡眠品質,還能減緩睡不好給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運動量達到或超過推薦量,可能會抵消睡眠品質差對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品質最差和鍛煉最少的人死于心髒病、中風和癌症的風險最大。研究人員據此認為,這兩種活動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關聯。

為更深層次探究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提取了參與英國生物庫研究的志願者的健康資訊。他們利用這些資料,對參與者每周正常的身體活動水準進行觀測。

世衛組織運動指南提示,每周最佳運動量是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超過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根據不同身體活動強度,參與者被分為三組:高強度組、中等強度組和低強度組;然後根據睡眠類型、睡眠時間、失眠、打鼾和白天嗜睡情況,研究人員又對他們的睡眠品質進行評估。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經過11年的跟蹤監測發現,沒有中度以上體育活動且睡眠不好的人,比那些體力活動較多、同時睡眠得分較高的人,全因死亡的風險要高出57%。并且這些人死于各種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肺癌的風險也高出很多。令人欣喜的是,對于那些睡眠得分不高、但體力活動得分較高的人來說,這種風險幾乎消失了。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身體活動水準達到或超過世衛組織推薦的運動量,或可消除睡眠品質差帶來的傷害。”

五張運動方适用不同人群

長期堅持适度運動具有控體重、改善睡眠、提升身體機能、延年益壽等多種好處。

力量鍛煉

控體重

說到減重,不少人認為多動就行,其實不然。科學的減重,運動雖是首選,但關鍵看怎麼動。苟波說,力量訓練是減重的最佳方法。

力量訓練能增強肌肉,肌肉發達,基礎代謝率随之提高。

基礎代謝率是指一個人在靜止不動的狀态下,身體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需要消耗的卡路裡數,如果一個人的基礎代謝率是1000大卡,那麼就算他一整天都不動,都會消耗掉1000大卡。舉重、舉杠鈴等都是比較簡單的力量訓練。

美國心髒病協會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星期至少做2次、每次30~45分鐘的力量訓練。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力量訓練還可以搭配一些食物,這不僅能提供運動時必要的營養和幫助身體恢複,而且可以降低肌肉痙攣的危險。苟波建議,運動前不妨吃些杏仁、香蕉、全麥面包、酸奶、蘋果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提醒:力量訓練也要有個度,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不适宜大運動量的力量訓練。

競争性運動

睡得香

睡眠是大腦皮質細胞的保護性機制,也就是說,神經“累了”,就需要轉換性休息。“刺激”神經轉換的關鍵就是運動。

陸一帆表示,适宜的運動能讓人睡得更香,特别是競争性運動,這些運動會使人産生疲勞感,并能使神經興奮與抑制過程交替進行,進而有助于睡眠。

青壯年可選擇足球、籃球、排球等體力消耗較大的競争性球類運動;

中老年人可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

小孩可多參加遊泳、爬山等運動。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提醒:運動強度要把握好,體力好的人,每天可做2小時左右的運動;體力一般者安排45分鐘即可。

碎片化鍛煉

強心腦

很多人忙于工作沒時間運動,其中大部分工作都離不開“久坐”。世界衛生組織行為危險因素研究表明,久坐是導緻死亡和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苟波建議,不妨将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利用好,試試每天5~7分鐘的碎片化運動,會讓身體找回“活力”。如俯卧撐、深蹲起、原地高擡腿、前弓步等都是很好地選擇,每次做1~2組每組20~30次。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這些碎片化運動不僅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還能刺激大腦,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後,效率會更高。

提醒:初次做這些運動的和中老年人可以循序漸進地來,不要一口氣就做20~30個,以免運動過量發生意外。

有氧運動

照亮心情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的一項研究顯示,有氧運動能提升人的情緒,有助于緩解精神壓力,進而捍衛健康。

焦躁不安健步走:劇烈運動易使人受傷,可通過走路來緩解,沿途的風景、樹上的蟬鳴會讓人感覺惬意,有助釋放不良情緒。

情緒郁悶可遊泳:在水裡會有舒緩、放松及自由的感覺,郁悶的情緒會“随波而逝”。

壓力太大做瑜伽:身體的拉伸與呼吸間的協調配合,可使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與放松。

技巧性運動

提升靈活性

有統計顯示,跌倒已成為導緻老年人失能的頭号“殺手”。防止跌倒,反應、平衡協調能力十分重要。陸一帆認為,一些技巧性運動不僅可以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還能起到提高平衡感、反應水準和協調性等作用,讓老人遠離跌倒。

小球運動練反應

反應能力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身體對大腦指令的反應。小球運動對抗相對弱,但節奏快,要求手腦保持高度的一緻性,經常參與可提升反應速度。羽毛球、乒乓球都是不錯的選擇。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

跳舞練平衡協調能力

眼下流行的廣場舞,手腳随着音樂的律動一起“搖擺”,是平衡協調的綜合“演繹”。此外,日常做單腿站立也可達到同樣效果:做這個動作的時,周邊一定要有一個支援物,萬一站不穩可以扶一下,避免摔跤。

還可以練習重心轉移,先将重心轉移到左邊,過一會兒恢複直立,再把重心轉移到右邊,有利于步态協調平衡。▲

本期編輯:鄧玉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單祺雯

等等,右下角點個在看

科學家:晚上這個時段運動,不僅助眠還扛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