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引言

上甘嶺,北韓金化郡東北方向幾公裡處的一個小村莊。在1952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在此地激戰一個多月,上甘嶺戰役也永遠地載入了我軍的戰史。不過,上甘嶺這個地名第一次被志願軍将士所熟知卻不是因為1952年的這次戰役。在1951年4月6日,志願軍司令部、4個兵團的軍政指揮官以及北韓人民軍将領在此地開了一個作戰會議。在這次會議中,一個志願軍戰史中規模最大的作戰方案“出爐”了。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一、集中4個兵團12個軍向美軍發起反攻

開這次作戰會議,彭德懷總司令的心情比第四次戰役時好了不少。第3兵團和第19兵團的6個軍已經來到北韓,參加長津湖之戰的第9兵團也在休整五個月後,恢複了元氣。盡管50軍和66軍回國休整,可首批入朝剩下的4個軍(38、39、40、42)都是志願軍的王牌部隊(42軍戰鬥力稍差)。再加上炮兵、鐵道兵、後勤部隊以及各技術兵種,志願軍的總兵力已達60多萬人。

自從第四次戰役開始,李奇微在指揮聯合國軍經過了“屠夫行動”和“撕裂者行動”後,繼續穩紮穩打向38線推進,此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達14個師、3個旅和3個南北韓師近30萬人。李奇微的大軍馬上就要殺過來,固守防禦的結果隻會失敗,志願軍必須要适時反攻。彭德懷下了決定,不但要打,還要打一次規模更大的仗。目标則是:

殲滅聯合國軍五個整師,包括三個美軍師。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最終,彭德懷制訂了一個由4個兵團12個軍(軍團)(有1個軍團是北韓人民軍)參戰的作戰計劃,這是志願軍在北韓兩年九個月的戰鬥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具體兵力部署如下:

1、第3兵團的12、15、60三個軍為中央突擊集團。

2、第19兵團的63、64、65三個軍為右翼突擊集團。

3、第9兵團為左翼突擊集團,共指揮20、26、27和39、40(隸屬于第13兵團,38和42兩個軍未參加此次戰役)五個軍。

這次戰役在我軍的戰史中被稱作“第五次戰役”。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二、兩位副司令員與彭德懷發生了意見分歧

打肯定要打,可怎麼打?洪學智、鄧華兩名志願軍副司令員和彭德懷發生了分歧。洪學智希望放美軍進入38線,然後進行分割,尋機逐個殲滅;彭德懷則堅持阻敵于38線附近。最終,中央軍委采納了彭德懷的方案。

不管多少年後,再有人複盤第五次戰役時,都會有一個問題:如果當初按照洪學智的打法,志願軍的作戰意圖是否能完全實作?人員傷亡是否會小一些?

洪學智和鄧華希望把敵人放進來打的根本原因是:

當時的條件不太适合打這麼大規模的戰役

。由于志願軍的主攻方向在西線,參戰的11個軍裡隻有39和40兩個軍熟悉地形。第3和第19兵團剛入朝不用說,即使是早到北韓的第9兵團,也是在東線作戰。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左一是洪學智上将

彭德懷為什麼要堅決在38線附近打呢?他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即擔心美軍再進行一次仁川登陸般的作戰。利用這種大兵團作戰盡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可以打擊美軍的信心,迫使其内部對繼續戰争産生動搖之心。

從現在所公布的資料來看,李奇微确實有過再進行一次登陸作戰的打算。不過,當時的美國政府并不想戰争擴大化,他們認為:

戰局隻要控制在38線,就不會再向北韓增兵。

然而,如果站在彭德懷當時的角度,他不可能知道這些資訊,為了不讓志願軍的後路被截斷,第五次戰役的作戰方案也不能完全說是不妥。

那麼,通過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或者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得到了哪些經驗和教訓呢?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三、地面兵力的優勢已經不能應對現代化的立體作戰

志願軍的指揮方式多數以解放戰争為參考對象,尤其在北韓進行完前三次戰役後,美軍被多次穿插、迂回、不習慣夜戰等弱點被無限放大。即使志願軍也知道空中力量是個硬傷,仍然認為隻要我們的地面兵力有足夠的優勢,後勤補給得足夠得力,穿插打得足夠堅決,就可以彌補中間的差距。然而,在聯合國軍海、陸、空立體作戰的打擊下,這些已經很難實作。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從第四次戰役開始,李奇微已經指令部隊要齊頭并進,注意兩支部隊之間的間隙,這讓擅長打穿插的志願軍少了很多機會。另外,志願軍有時就算對美軍形成局部優勢兵力,也很難将其完全殲滅。自從第四次戰役的砥平裡之戰開始,李奇微下了死指令:被分割、包圍了也不許撤退,利用火力的優勢盡量對志願軍造成殺傷。最多堅守8天,志願軍的補給即将消耗殆盡。

在第五次戰役中,40軍120師兩個連曾經圍攻美第92裝甲野戰炮營。按說對方是炮兵,戰鬥力遠沒有陸軍強,可将士們用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打下來。最後,這兩個連的士兵剩下不足百人。

客觀地說,以當時志願軍的火力配置,縱然有人數上的優勢,也不足以在一次戰役中殲滅聯合國軍的五個整師,這個作戰目标制訂得确實有點高。

上甘嶺,一個需要被銘記的地方,不僅僅是上甘嶺戰役

結語

正視差距才能在戰争中做出準确的預判。彭德懷總司令在後來也曾毫不避諱地直言,第五次戰役是他軍事生涯的一場敗仗。也正是通過這次戰役,讓我們看到了與軍事強國之間的真正差距。可以說,上甘嶺這個地名永遠地跟中國人民志願軍或者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聯系在一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