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1948年蔣介石在部署淮海戰役時,老蔣與美軍顧問團團長巴達維将軍因意見不合而大吵一架,巴達維将軍憤然離席。老蔣望着巴達維遠去的背影,大罵道:這個美國人太狂妄了,他剛才的語氣哪像建議,簡直是指令!美國人,我算看透了,竟幹一些過河拆橋的事情。老蔣到底和美國人有什麼沖突呢?以至于最終鬧得不歡而散!關于這一切也需要從頭說起!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蔣介石夫婦和史迪威

蔣介石為何選擇和美國人合作?

1935年,為了整軍備戰,也為打造一支全新的中國軍隊,蔣介石購買了大量德國造的武器,并聘請大量德國軍界進階将領來充當軍事顧問,以德國軍隊的裝備和整訓體系來重新打造新式國防軍,大有一副破釜沉舟的決心。因為在老蔣看來中國軍隊戰術素質和戰術素養普遍偏低,單兵素養和武裝裝備遠遠落後于其他軍事強國,單單日軍的綜合素質就強于中國軍隊。此時日軍正在陳兵于東北地區,對華北和中原地區虎視眈眈,随時都有可能發動全面侵華的戰争。

為了應對這一不确定的因素,老蔣不惜下血本請德軍的進階将領來負責這次整軍的事宜,并用德軍訓練方式和德軍的裝備來整編中國軍隊,并抽調國軍中戰鬥力最強悍的87師和88師、中央教導警備師等部隊來接受德軍的裝備,按照德軍的訓練方式來整訓這些部隊,這些部隊就是日後在淞滬戰場上大名鼎鼎的“德械師”,這些德械師的标志是毛瑟步槍和毛瑟手槍(也叫駁殼槍和盒子炮),及M35鋼盔。德械師在後來“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大放異彩,讓日軍驚呼在淞滬戰場中出現德國軍隊,但很快在日軍瘋狂進攻中這些德械師損失慘重!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德械師

當老蔣聽見德械師在淞滬戰場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老蔣氣得差點暈過去,因為這些德械師是老蔣的命根子。但老蔣很快意識到現在還不是傷心的時候,需要找到另一棵大樹來做依靠,而此時的德國剛剛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自顧不暇也就不太可能繼續援助中國武器。怎麼辦呢?老蔣想到蘇聯,曾經的盟友(在黃埔軍校時期,老蔣和蘇聯有一段短暫合作蜜月期),老蔣抱着試一試的态度派代表團去莫斯科會見斯大林商量軍援的事宜,沒想到斯大林答應了老蔣軍援的請求。

當年談判内容我們可能無從知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蘇聯方面想依靠中國軍隊的力量牽制日軍主力,使日軍無法兵出東北進犯蘇聯的遠東地區。蘇聯方面答應援助老蔣20個師蘇械裝備。于是大量蘇械武器出現在抗日戰場上,最有代表性是DP捷格加廖夫輪盤輕機槍。其中中國軍隊第一支機械化師200師就是蘇械裝備的典型代表。但很快蘇聯方面因為衛國戰争爆發,蘇聯方面自顧不暇,也就中斷了對中國的援助。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蘇式輪盤機槍

蔣介石和美國合作的蜜月期

為了适應抗戰的需要,老蔣急需找到能提供更大軍援的合作對象。而此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出口基地,不可能對巨大的中國市場視而不見。老蔣委托大舅子宋子文去美國洽談援助軍火的事宜。美國軍火商們巴不得得到中國這個大客戶,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美國政府提供大量軍火給老蔣,恰逢太平洋戰争爆發,美國政府需要老蔣在中國戰争牽制大量的日軍,是以援助老蔣大量的美式武器,在滇緬地區組建中美聯軍共同對付日軍,并答應老蔣幫助其訓練和裝備20個美械師,以及派美軍進階将領史迪威給老蔣做參謀長,史迪威還有一層身份就是美國方面的代言人。此時美國方面對老蔣可以說是有求必應,可以說是蔣介石和美國方面合作的蜜月期。

蔣介石和美國方面爆發沖突的根源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美國援助中國的武器

但美國方面總想控制老蔣,想把老蔣變為傀儡,但老蔣是不可能聽美國方面的話,這是老蔣和美國方面後來爆發沖突的根源。老蔣多次警告史迪威不要幹擾他的指揮,我才是中美聯軍中緬戰區的總司令,而你史迪威隻不過是我的參謀長,你隻需做好你分内的工作就行了。而史迪威則認為蔣介石不會指揮而且幹擾指揮,外行指揮内行瞎指揮,而且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投訴老蔣過于專權。兩人為此發生多次争吵,在潛意識裡美國和史迪威想全面地控制老蔣,但是老蔣這人富有野心和主見,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于是老蔣和史迪威就爆發出不可調和的沖突,其實史迪威也代表了美國方面的某些想法,是以也可了解成這是老蔣和美國方面的沖突!這些沖突逐漸演變成緬甸戰場的軍權之争。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當時杜聿明正在率遠征軍在緬甸同古至仰光一線準備與日軍主力進行會戰。但是就會戰方向蔣介石和史迪威之間産生嚴重的分歧,杜聿明一時間不知道聽誰!

在老蔣眼裡覺得你史迪威和美國方面在緬北方向沒有什麼部隊,隻有少量的空軍,憑什麼指揮我的王牌部隊?而史迪威則認為老蔣在戰場上猶豫不決和幹預指揮,耽誤了戰機。老蔣和史迪威因多次因意見不合而發生争吵。

這可讓杜聿明頭痛,這兩位都是他的頂頭上司,到底聽誰的?史迪威不管怎麼說是緬甸戰區中美聯軍的負責人,于情于理都應該聽史迪威的。但老蔣畢竟是國軍的統帥,又是杜聿明的校長,杜聿明這人有一特點是對老蔣的指令絕對的服從。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猶豫,正當杜聿明不知道該聽誰的指令時,日軍開始向中國軍隊開始進攻,并切斷中國軍隊的後路。遠征軍隻有後退避其鋒芒。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蔣介石和史迪威是面和心不和

在後退方向上老蔣再一次與史迪威産生嚴重的分歧——老蔣主張把遠征軍主力退回到國内,而史迪威則認為應該把遠征軍退到印度進行美式整訓。兩人互不相讓,沖突越鬧越大,但日軍可不管你,迂回到遠征軍後面打了遠征軍一個措手不及,遠征軍沒辦法隻好分為兩路,一路經野人山退回國内,另一路孫立人的新38師和廖耀湘的新22師來到印度蘭姆伽接受美式整軍。

兵敗野人山再一次激發老蔣和美國之間的沖突,美國認為老蔣根本不會打仗,再上在國軍在國内的正面戰場中一敗再敗,美國人公開質疑老蔣在浪費美國提供的援助。

美國重新信任蔣介石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蔣介石夫婦巡視中國遠征軍

但是随着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步步緊逼,眼看日本和德國兩大法西斯陣營就要會師波斯灣包圍盟軍,美國方面則更需要老蔣的軍隊在中國戰場和滇緬戰場中限制更多的日軍,使之無力西征與德軍會師。

美國方面為了哄老蔣完成牽制日軍的任務,隻能加大對中國軍隊的援助,并答應在滇西幫國軍整編30個整訓師,并派大量的空軍助戰,值得一提的是美方為讨好老蔣,隻能把史迪威調回美國國内。

當時盟軍正在準備在開羅舉行會議,研究對抗德、日法西斯的政策和戰後的國際秩序。在羅斯福強烈的要求下,老蔣順利參加此次會議。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中承諾将加大對老蔣的軍事援助,讓老蔣非常滿足,在蘭姆伽,老蔣看見新一軍正在接受全美式化的訓練,戰鬥力得到顯著的提升,幾乎是肉眼看見!老蔣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擁有美式裝備的國軍

在美軍飛機的支援下,國軍新一軍和新六軍在全式美械裝備的助陣下,在緬甸北部大破日軍,并和滇西遠征軍從東西兩個方向徹底打通滇緬公路,為抗日戰争的勝利打下一定的基礎。可以說此時是老蔣和美國合作的又一蜜月期。

蔣介石和美國人之間的沖突徹底爆發

但好景不長,在解放戰争中,老蔣和美國之間的沖突徹底爆發。根本原因在于兩大沖突。第一個沖突是美國想全面控制老蔣,使之成為美國在華的代理人;而老蔣則希望利用美國的軍事援助幫助他統一中國,說白了就是互相利用!美國人想控制老蔣,可惜他們想錯;第二個沖突是随着解放戰争的深入,美方發現老蔣的無能,想抛棄老蔣,于是支援李宗仁想取代老蔣,這一回老蔣和美國人徹底撕破臉,美國方面随即停止對老蔣的軍事援助,改為支援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于是就有文章一開頭在淮海戰役中老蔣和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巴達維将軍對罵的場景。

老蔣最恨兩個美國人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馬歇爾

老蔣在日記中有專門回憶解放戰争的文章,其中老蔣對兩個美國人是恨之入骨,也罵得最兇。哪兩位美國人呢?其中一位是馬歇爾,老蔣認為解放戰争初期,如果不是馬歇爾在拉偏仗,國軍早就把解放軍趕到蘇聯去,統一東北。但現在看來老蔣失去東北完成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頭上!

第二個讓老蔣恨之入骨的美國人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

蔣介石和美國早已沖突重重,互相看不順眼,為何還能合作?

司徒雷登

老蔣在日記中罵司徒雷登見利忘義,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眼看自己的精銳部隊在淮海戰役中損失殆盡,就幫桂系把自己趕下台,更罵美國政客出爾反爾,不講信譽。而此時的老蔣更是看清美國人的真面目!當你有利用價值時,對你百依百順,當你沒有利用價值時,殘忍将你抛棄,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結束語

美國想控制老蔣,利用老蔣也罷,他們都太小看老蔣,不管什麼說老蔣都是一代枭雄,不是這麼好控制;其實老蔣也不是真心聽美國的話,隻不過想借美國人軍事力量達到他的目的,美國人想讓來老蔣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做,那是癡人說夢,美國人也看透這一點,也知道他們和老蔣之間早已沖突重重,隻不過為了利益而勉強維持的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