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印象中,清朝皇帝都喜歡那些十幾歲的秀女,一般不會将大齡女召入後宮,當然有兩個皇帝除外,第一個是皇太極,皇太極曾将林丹汗的兩名遺孀納入後宮,開創了清朝召寡婦入宮的先例,第二個是乾隆皇帝,乾隆後宮大名鼎鼎的容妃(香妃),入宮前也是一名寡婦。事實上,康熙也曾納了一名寡婦為妃,她就是貴人郭絡羅氏。

康熙寵妃的姐姐
貴人郭絡羅氏,名納蘭珠,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觀保之女。
據《清史稿》記載,郭絡羅氏是康熙寵妃宜妃的妹妹,但根據一些滿文檔案顯示,郭絡羅氏雖然入宮稍晚一些,但她卻是以“寡婦”的身份入宮的,也就是說,郭絡羅氏是宜妃的姐姐。
是以,宜妃的出身,便是郭絡羅氏的出身。
據史料記載,郭絡羅氏是一名來自鑲黃旗的包衣奴才,曾祖父名阿凱,祖父為包衣佐領岸塔穆,父親是包衣佐領兼侍郎三觀保。
郭絡羅氏的父親三觀保,原先是鑲黃旗盛京佐領,于康熙二十三年升任盛京内務府掌關防印佐領,由于宜妃深得康熙寵愛,康熙出巡關外時曾兩次居住在三觀保家中,就連康熙都稱三觀保為“戚屬”,據說三觀保去世後,康熙曾令為其立碑:
“更毓淑順之賢,式贊宮闱之化。身緣戚屬,班亞近臣。銜書盛京掌管内務府關防印,佐領三官保。”
就連《永憲錄》中,都稱宜妃“眷顧最深”,宜妃深得康熙寵愛,看來是不會錯的。
被康熙召入後宮的寡婦
康熙十六年年初,三觀保的小女兒在宮女選秀中被選中,随即得到康熙的寵幸,這位被康熙寵幸的宮女便是後來的宜妃。或許是受宜妃得寵的緣故,康熙在得知宜妃有一個在家的姐姐,雖是寡婦,但長得貌美如花,于是,康熙便下旨在這一年的七月,将宜妃的姐姐郭絡羅氏直接召進了後宮,郭絡羅氏便成了康熙後宮唯一确定的以“寡婦”身份入宮的妃子。
郭絡羅氏入宮不久,她的妹妹便獲得正式冊封,封号為宜嫔,在七嫔中排第六位。
雖然得到正式冊封的是妹妹宜嫔,但先生育的卻是以“寡婦”身份入宮的郭絡羅氏,這說明當時郭絡羅氏所受之寵可能不亞于妹妹。
康熙十八年五月,郭絡羅氏為康熙生下第六女,序齒為四公主,即後來的固倫恪靖公主。也就在同一年的十二月,宜嫔也随即生育,她生下的是一個小皇子,即皇五子,取名為胤祺。
兩年之後,郭絡羅氏的妹妹宜嫔,再次被晉封為宜妃,位列四妃之次,在整個大清後宮,屬于第四号人物,地位非同一般。至于郭絡羅氏本人,可能由于“寡婦”身份的緣故,可能沒有對其進行冊封,但也會隔三差五地召幸于她,郭絡羅氏不負所望,于康熙二十二年生下了皇子胤?,不幸的是,這位小皇子隻活了十一個月就夭折了。
在大清後宮,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母以子貴”,母親都會沾兒子的光,郭絡羅氏所生的皇子胤?,此後她再也沒能生育,看來前途無望,殊不知,大清妃嫔有時也會沾女兒的光。
權傾蒙古的大清公主
康熙時期,西北邊疆很不穩定,準噶爾部多次叛亂,很是讓康熙頭痛。為此,康熙不斷與蒙古部落聯姻,将自己的女兒嫁到蒙古,據統計,在康熙成人的九個女兒中,有七個嫁到了蒙古,分别是:固倫純禧公主、固倫榮憲公主、和碩端靜公主、固倫恪靖公主、固倫純悫公主、和碩溫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
在這七位公主中,最有權勢的無疑是固倫恪靖公主了。
康熙三十六年,19歲的皇六女被康熙封為和碩恪靖公主,随即嫁給了敦多布多爾濟。這位敦多布多爾濟究竟是什麼來曆呢?
和碩恪靖公主冊文:
“典崇鳌降,帝女戒以欽哉,詩美肅雍,王姬詠其禮矣。既娴内治,宜被殊榮,咨爾和碩公主,乃朕之女,敬慎居心柔嘉維則,母儀克奉,教夙禀于在宮,婦德無違,譽尤彰于築館,出銀潢之貴派,作配高闳,備玉碟之懿親,共襄宗國鳳古允協,象服攸宜,是用封爾為恪靖公主,錫(賜)之金冊,謙以持盈,益笃興門之枯,貴而能儉,永垂宜室之聲,勿替令儀,尚緩厚祿,欽此。”
原來敦多布多爾濟是喀爾喀多羅郡王噶勒丹多爾濟的長子,後來承襲父親爵位,成為第三代土謝圖汗。土謝圖汗部是喀爾喀蒙古四部之首,對于維護清朝北部邊疆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喀爾喀穩定了,在很大程度上便能遏制西北的準噶爾部。
在和碩恪靖公主嫁給敦多布多爾濟之後,康熙對漠北仍然放心不下,便賜女兒恪靖居住在歸化城,就是現在呼和浩特市的舊城,據《公主府志》記載,恪靖公主曾遷居過三次,這三次都與康熙親征準噶爾部有關。
确實如此,在恪靖公主嫁到蒙古之後,喀爾喀諸部再也沒有内讧,大家齊心協力将矛頭指向了搞分别的準噶爾部,而且喀爾喀諸部全體内附清廷,開始成為大清帝國版圖的一部分,這在方面,恪靖公主可謂功不可沒,《公主府志》曾對恪靖公主作出評價:“外蒙古二百餘年,潛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大家都知道,雍正與康熙寵妃宜妃關系很不好,因為宜妃之子胤禟曾幫助胤禩奪嫡,而宜妃正是恪靖公主的姨媽。但是,雍正也深知妹妹恪靖對于大清的重要性,是以繼位後反而将恪靖晉封為固倫公主。
固倫恪靖公主冊文:
“彎書申錫,恩必厚于本支,象服增崇,誼每殷于同氣,載稽今典,用贲殊榮。咨爾恪靖公主乃聖祖仁皇帝之第六女也,毓秀紫薇,分輝銀漢,承深宮之至訓,無怠遵循,緬女史之芳規,宜懷龜勉。朕攢承大寶,仰體鴻慈,聿弘錫類之仁,特沛絲綸之命,是用封爾為恪靖固倫公主,錫之金冊。謙以持盈,彌砺敬慕之節,貴而能儉,尚昭柔順之風,克樹令儀,永膺多福,欽哉!”
一般來講,隻有皇後所生之女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皇後養女與妃嫔所生之女隻能被封為和碩公主,恪靖的母親郭絡羅氏隻是康熙後宮一個沒有封号的庶妃,還是以“寡婦”身份入宮的,按理說是沒有資格被封為固倫公主的,但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封位與賞賜都服務于政治,雍正封恪靖為固倫公主,并不是說與這個妹妹的感情有多好,主要看重的是她在蒙古的地位。
事實證明,恪靖公主确實有這個資格,據說恪靖在蒙古有一個稱号為“海蚌公主”,“海蚌”漢譯為“參謀”、“議事”,也就是說,在蒙古,恪靖公主有參與政事的權力,她所住的公主府,簡直就是歸化城中的獨立王國,那些将軍、都統還得向她跪安問好。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恪靖公主甚至還有監國的義務,參與制定了《喀爾喀三旗大法規》,難得的是,這位公主身上完全沒有皇家的嬌貴之氣,反而對老百姓十分體恤,《公主府志》記載恪靖公主“恭儉柔順,不待皇家之驕,娴于禮教。”
在清水河邊還有一塊歌頌恪靖公主的功德碑,上面寫道:“自開墾以來,凡我農人踴躍争趨者,紛紛然不可勝數”,“實公主之盛德所感也。”
我們前面曾說過,郭絡羅氏在康熙朝隻是一個沒有封号的庶妃,但她最終的稱号卻是貴人,這個貴人很有可能是雍正繼位後尊封的,也就是說,郭絡羅氏實際上是沾了女兒恪靖的光。不過,關于郭絡羅氏去世的時間,史料卻沒有記載,而且根據康熙景陵妃園寝分布圖來看,這位大清皇妃似乎也沒有葬入妃園寝,至于葬在何處,仍需進一步的發現。
子辰說:
貴人郭絡羅氏隻是康熙後宮一名沒有封号的庶妃,但與妹妹宜妃相比,她同樣得寵,還給康熙生下兩個兒女,尤其是女兒固倫恪靖公主,成為清朝最有權勢的公主,至于其本人為何不知何時去世,葬在何處,或許與其原來的“寡婦”身份有很大身份,畢竟康熙召寡婦入宮為妃,傳出去不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永憲錄》《公主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