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三嫔之首,為18歲康熙生下一個女兒,卻死得不明不白

誰曾想,一個包衣出身的女子,竟然獲得少年康熙的眷顧,不僅生下皇次女,還在第一次大封中榮冊端嫔。可風雲突變,随着年華老去,她已成為明日黃花,不再受帝王寵愛,鬓角微侵風霜之後,終落得一個死得不明不白的悲慘結局。

康熙三嫔之首,為18歲康熙生下一個女兒,卻死得不明不白

正黃旗的包衣女子

端嫔,康熙帝妃嫔之一,正黃旗包衣人,員外郎董得啟之女。

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端嫔董氏的高祖父名叫董文選,世代居住在撫順地方,歸順朝廷後被編入正黃旗包衣,由此可知,董氏一家是在旗的包衣漢人。

董氏一族本來是非常普通的包衣家庭,這個家族能夠在康熙初年發達起來,得益于董文選的曾孫董得貴。當年,清軍入關定鼎燕京,董得貴曾與譚泰擊敗李自成二十萬大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董得貴獲拜他喇布勒哈番(騎都尉)的爵位。

不僅如此,後來董得貴還獲遇恩诏,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就連他的兩位妻子舒穆祿氏、那拉氏也被封為一品夫人,董氏一族從此興盛起來。

這位董得貴不是别人,他正是董得啟的兄弟,即端嫔董氏的叔叔。

從順治九年開始,因董得貴年老生病,爵位由兒子董殿邦承襲,這位董殿邦曾任内務府總管,康熙五十五年以慎刑司郎中代内務府總管,曆仕康雍乾三朝,前後長達六十餘年,被稱為“三朝之碩輔,一代之偉人”。

康熙三嫔之首,為18歲康熙生下一個女兒,卻死得不明不白

而且,這董得貴還有九個兒子,地位最高的一個叫董郝善,董郝善曾出任綠營将官,因在控制漢軍方面頗有建樹,而成為皇帝的親信爪牙。

可見,端嫔董氏的家庭出身還是非常不錯的,家族因戰功而興盛,與滿洲通婚,進而成為内務府包衣世家。

位居康熙七嫔

端嫔董氏這種出身,決定了她絕不是通過八旗選秀入宮的,很大可能是由宮女選秀入宮,入宮時間也是比較早的,應該是在康熙初年。

康熙十年左右是康熙早期生育的一個高峰,當時康熙剛剛擒拿鳌拜,重獲朝廷大權,自然意氣風發,在此之際,董氏也獲得了康熙的寵幸,并于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下皇次女。不過,這位小公主隻活了兩周歲便夭折了。

雖然皇次女早年夭折,但似乎依然沒影響到董氏在康熙心中的位置,于是,康熙十六年,康熙繼位以來第一次大封後宮到來了。

在這一年的冊封中,前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繼立中宮,成為新的大清皇後,國舅佟國維的女兒佟氏榮封貴妃。此外,康熙還冊封了七位嫔,其中就有董氏。

“康熙十六年八月丙寅,……上遣尚書吳正治,侍郎額星格、楊正中、馬喇、富鴻基,學士項景襄、李天馥等持節冊封李氏為安嫔、王佳氏為敬嫔、董氏為端嫔、馬佳氏為榮嫔、納拉氏為惠嫔、郭絡羅氏為宜嫔、赫舍裡氏為僖嫔。”

康熙三嫔之首,為18歲康熙生下一個女兒,卻死得不明不白

大家可以發現,在這次冊封中,董氏被封為端嫔,在七嫔中排第三位,僅次于安嫔與敬嫔,即便是放在整個大清後宮,董氏也能排在第五位,後來盛寵的榮妃、惠妃、宜妃此時都在董氏的後面,董氏之寵可見一斑。

康熙三嫔之首

雖然董氏在康熙十六年的冊封中意氣風發,出盡了風頭,可是我們不要忘了,女人在後宮立足的根本是生下皇子皇女,董氏雖曾生下皇次女,但很早就夭折了,在這方面,董氏與榮妃、惠妃、宜妃、德妃這幾個相比,真的是差太多了。

在康熙二十年的大封中,董氏被排除在外,惠、宜、德、榮四妃成為皇帝新寵,這也預示着董氏後宮生涯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果不其然,此後,董氏再也沒能獲得冊封,一直到康熙四十六年,董氏已經在嫔位上待了足足三十年,此時大清後宮排位為貴妃佟氏(悫惠皇貴妃)、惠、宜、德、榮四妃,然後再是端嫔、和嫔與良嫔,董氏雖是三嫔之首,在後宮排第六位,但與四妃地位根本不能相提并論。

康熙三嫔之首,為18歲康熙生下一個女兒,卻死得不明不白

更可悲的是,此後端嫔董氏便沒有了相關記載,甚至就連哪一年去世的都不知道,隻記載她于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被葬于康熙景陵妃園寝,推測去世時間應該在康熙五十七年左右。

子辰說:

在康熙七嫔中,端嫔是失敗者,她在後宮争寵中敗于惠妃、榮妃、宜妃,雖然曾為18歲的康熙生下皇次女,但這位皇女早夭,此後端嫔再也沒能生育,這也就注定了她的悲慘結局。其實,從端嫔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清宮大多數女人的影子,畢竟持續得寵的也就那麼幾個,與七嫔前兩個安嫔、敬嫔相比,端嫔還是很不錯的,最起碼沒有死無葬身之地。

參考資料:《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史稿》《清朝後妃傳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