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引言

在第五次戰役的撤退階段,人們總會比較12軍31師91團和60軍180師。兩支部隊都被美軍分割、包圍,也都想方設法地突圍。91團在李長林團長的帶領下,巧妙地先向東南鑽進北韓的大山中,然後再向北行進,最終成建制地突圍;180師在鄭其貴師長的指揮下,經過幾番苦戰,無奈地選擇分散突圍,最終沒能将隊伍全部撤回。

如果僅從向南推進的距離來看,那麼91團比180師打得更遠,他們一直穿插到150公裡外的三七線附近,已經進入敵後。但是,如果對比兩支部隊在撤退時的時間點、任務和戰場環境,就會發現:

180師的困難比91團大很多。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時任31師91團團長李長林

兩支部隊的撤退時間不一樣

彭德懷在1951年5月21日下達了停止作戰的指令,到了這一天深夜,各軍、師就通過電台得到了消息。李長林在5月22日得到了撤退的指令,這時美軍的全面反擊才剛開始,突擊進來的多數是坦克特遣隊,大量的步兵還未抵達戰場。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盡管鄭其貴在5月21日深夜就得到了撤退的指令,可同時也得到了“就地防禦、阻敵北犯”的指令,直到5月24日夜裡他才接到“

撤向漢江北岸,繼續組織防禦

”的指令。也就是說,180師撤退到漢江北岸并不是為了突圍,而是繼續戰鬥。事實上,180師真正開始突圍的時間是5月26日,比91團整整晚了4天。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另外,31師給了91團兩個撤退方案:要麼按師部的計劃,要麼向東沿海岸的山地尋找北撤的路。

趙蘭田師長的意圖很明顯:讓李長林根據戰場情況選擇最合适的突圍方案。

相比李長林,鄭其貴接到的指令很明确:阻敵北犯。180師的結局确實跟鄭其貴過于機械地執行指令有關,但是至少在5月22日至5月24日這兩天多的時間裡,沒有哪個指揮員會輕易地違抗軍令,做出别的選擇,而美軍也正是在5月24日完成了對180師三面合圍的部署。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時任12軍31師師長趙蘭田

兩支部隊的非戰鬥人員數量不一樣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的建制中,團級機關的非戰鬥人員數量都遠比師級機關少。每當180師的老兵接受采訪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一件事:“

我們的師機關人員安全地撤出來了……

180師的機關有400多人,5月25日,在大部隊還未突圍之前,鄭其貴派軍務科長張傑帶領這部分人員先撤退,538團和539團負責掩護。可以想象,在5月25日之前,掩護這支龐大的非戰鬥人員隊伍會犧牲多少戰士的生命。其實,在最終分散突圍的過程中,政治部主任吳成德這一方還帶有不少的女文工團員和女醫務兵,她們中的很多人都犧牲在撤退的路上。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180師不但要照顧自己的機關人員,還被60軍軍部分走一部分兵力。5月22日,韋傑電令鄭其貴:

調540團二營歸60軍後勤指揮,以掩護軍醫院和倉庫轉移。

就這樣,二營從5月23日清晨開始就“脫離”了180師,也成為了突圍後建制最全的隊伍。對于這項指令,180師副師長段龍章非常不滿意,可作為師長的鄭其貴能不服從指令嗎?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兩支部隊突圍時的士氣不一樣

91團在接到撤退的指令之前,李長林還在策劃着如何向南北韓軍發起進攻,可以說士氣正旺。隊伍帶着這種精神面貌,又有團長出其不意的決策,終于突破了敵人的數道封鎖線。

180師從5月22日起就開始了艱苦的阻擊戰,在5月25日淩晨強渡漢江時又被大水沖走了600多人。此時,180師已經斷糧五天,他們仍然需要攻占有利地形完成阻擊任務,而不是繼續北撤。到了5月26日,鄭其貴發現了一個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部隊失散的人員越來越多,建制已經趨于混亂(之後決定突圍)。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在突圍之前,韋傑電令鄭其貴,隊伍到鷹峰就有179師接應,隻可惜鷹峰已經被占領;接着,韋傑又讓隊伍向史倉裡轉移,隻可惜鄭其貴在史倉裡看到的仍然是美軍。饑餓的身體、悲觀的情緒讓180師的戰士們一點點地陷入絕望。

180師沒有91團打得遠,為什麼無法突圍?戰場環境不一樣

時任60軍軍長韋傑

結語

李長林團長憑借着果敢和機智成功地突圍,這是91團的幸事,是志願軍的幸事。鄭其貴師長未能将180師全部帶回來,他肯定有責任。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李長林能使91團成建制地突圍,鄭其貴卻讓180師損失慘重呢?兩支部隊撤退的時間點、任務和戰場環境都不同,不能簡單地說誰比誰強,這對鄭其貴或者180師來說,都不公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