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政策一直貫穿于明清時期,禁止民間出海通商并且也限制外國人進入中國經商,清朝時期設立廣州十三行為固定的通商口岸,而正是因為這個政策,在工業革命後曾經屹立于世界巅峰的國家由于沒有利用世界貿易發展經濟導緻逐漸脫離世界發展的趨勢。

但此時中國貿易是處于順差的位置,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歡迎,為了扭轉在市場上的不利局面,英國人竟然采用卑劣的手段,導緻十九世紀初的中國白銀大量流失,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家境貧寒甚至不得不買孩子以求活下去的希望。
梅阿芳的不幸
1834年美國商人卡恩兄弟像往常一樣來到廣東做生意,在此之前,卡恩兄弟在中國購買茶葉、絲綢、折扇等商品運到歐洲高價賣給歐洲的貴族,他們也是以賺的盆滿缽滿,這次來中國他們打算購買一些“不一樣”的商品帶回去,是以卡恩兄弟在廣州地區尋找“商品”。
由于中國已經封閉了上百年,一些百姓看見兩個異邦人好奇地上去圍觀,一時間令卡恩兄弟不知所措,突然間卡恩兄弟靈光一現,發現了新的商機。
他們認為中國人見到外國人好奇,那麼外國人見到中國人一樣會好奇,不如就利用人與人之間的好奇轉變為商機,在利益的驅使下,卡恩兄弟将目光投向了隻有19歲的少女——梅阿芳。
梅阿房隻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但是家裡比較困難,他們一家人經常食不果腹,恰逢卡恩兄弟願意幫助他們,但條件是以高價“購買”他們的女兒梅阿芳。為什麼卡恩兄弟選中了梅阿芳呢?這是因為梅阿芳的長相獨特,尤其是梅阿芳那對丹鳳眼,凸顯了東方女子的氣息。
在巨額财富面前,走投無路的梅阿芳父母内心深處百感交集,一邊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另一邊則是活下去的希望。為了活下去無奈之下梅阿芳父母還是将女兒交給了卡恩兄弟,殊不知他們将自己的女兒推向了無盡的深淵之中。
雖然梅阿芳擁有獨特的魅力可是她的身份卻與她的長相不媲美,再三思索後,卡恩兄弟覺得還有什麼身份是比“王爺的女兒”這個身份更加尊貴的呢?
在經過一番“包裝”後,梅阿芳頓時煥然一新,她也深知自己的命運從此之後不能自己掌握,想着自己被父母賣給别人當丫鬟的梅阿芳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便和卡恩兄弟上船回到了美國。
可抵達美國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梅阿芳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尊嚴将是如何被這對無良商人踐踏。
深淵中的呐喊
在卡恩兄弟一行人回到美國的第二天,他們為梅阿芳進行了很好的“包裝”後,無情地将梅阿芳鎖到了籠子裡,随後卡恩兄弟将梅阿芳拉到了大街上進行吆喝,并且明碼标價25美分就可以看到來自東方的女子。
果然不出卡恩兄弟所料,一時間來前來觀看梅阿芳的人往來不絕,并在第二天還登上了美國的報紙,在《紐約太陽報》上曾這樣寫道:華盛頓号走下來一位美麗的“中國夫人”,她的父親是住在廣東的“上等人”。
而在籠子裡的梅阿芳每天卻面如死灰,自己怎麼也沒有料想到會被變成展覽品。就這樣梅阿芳的尊嚴日複一日的被踐踏。
商人的本性大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卡恩兄弟也不例外。為了能讓梅阿芳給他們帶來更高的收益,他們讓梅阿芳脫下鞋子,展示她的三寸金蓮,并且還允許買票的人摸一摸。
不僅如此,卡恩兄弟還帶着梅阿芳前往美國的各個州進行展覽,久而久之,這位“中國夫人”已經有很大的名氣了。
但沒有人考慮過梅阿芳的感受,她僅僅隻有十九歲,一個花樣年華的少女,本應該享受着自己的幸福,奈何父母為了自私的欲望,将女兒推進了深淵。
無論梅阿芳在深淵中進行怎樣的呐喊,都沒有人對她進行援手相助,黑暗的深淵裡沒有一絲絲的光,有的隻有梅阿芳無盡的絕望和恥辱。
新鮮感總是暫時的,時間久了新鮮感便會褪去。此時卡恩兄弟覺得梅阿芳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便輕易地将她丢在了大街上,于是梅阿芳開始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流浪,如何活下去成為了難題。盡管如此,梅阿芳也沒有失去堅強活下去的希望。
後來的梅阿芳究竟身去何處,便無人知曉了,或許是天無絕人之路,梅阿芳遇到可以幫助她的好心人度過難關,或許在饑寒交迫的夜晚露宿街頭,最後在孤獨中離世,隻清楚的事情便是梅阿芳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
近代民族危機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瘋狂掠奪資源,傷害北京城内的百姓,簽訂《辛醜條約》,并且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此時的中國不正是被關在籠子裡的梅阿芳嗎?受盡屈辱,成為了列強手中的“梅阿芳”。
可是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正如梅阿芳有着要活下去的堅強毅力,中華民族也不曾有過向列強低頭的念頭。
近代以來随着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無數有志之士也紛紛湧現出來,他們抛頭顱灑熱血,展現了中華民族抵禦侵略者的氣魄。
若是不抵抗就會被亡國,就會被滅種。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抗日戰争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五千年中華文明長河奔流不息,五千年中華民族氣魄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