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被一個人誤會的時候,無論你怎麼解釋,你和他之間的隔膜都無法輕易被消除。先入為主的思想可能會讓他覺得,你越是解釋,就越證明确有其事。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誤會,即使是帝王也不例外,有時我們不想讓自己心愛的人誤會自己,那麼我們要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不妨來學學雍正。

雍正和十四阿哥雖然是親兄弟,卻因為皇位的事情始終有隔閡,年羹堯死後,雍正曾經希望十四阿哥出山,結果被他殘忍拒絕。雍正一氣之下拆散了十四阿哥和喬引娣這對鴛鴦。喬引娣是個苦命的女人,失去了夫妻的她自然是恨極了雍正,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敢于和雍正頂嘴,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而雍正也被她的倔脾氣所吸引,決定要澄清誤會,讓她徹底明白自己的治國苦心。
那麼雍正是怎麼做的呢?他先是安排喬引娣做自己的貼身侍女,負責端茶倒水之類的工作。然後讓喬引娣站在議事廳裡面候着,當着喬引娣的面去和群臣商議軍機大事。看似對喬引娣不聞不問,實際上這是在給喬引娣上課。讓她知道大清朝的軍國大事都是怎麼做出決定的,皇帝有多少難處,皇帝也不是想殺誰就殺誰,而是會遇到很多實際的難題。
果然,這一招比苦口婆心的解釋強多了。雍正一整天都在商議軍國大事,種種事情與其說是乾綱獨斷,不如說是身不由己。甚至到了深夜,他還不睡覺,堅持批折子,這兢兢業業的态度,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皇帝能比得上,和外界傳言關于他的各種傳言完全不同。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喬引娣是多聰明的一個姑娘啊,她聽了一天的軍國大事,大概了解了雍正的為人和秉性,之前對雍正的恨意也就慢慢消減了許多。再加上她是個苦出身,知道一個好皇帝對于帝國的重要性,是以慢慢地,她對雍正的恨意轉化成為愛意。而這一切的轉變,幾乎都是在那一夜完成得,雍正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是以,如果日常生活中我們和别人産生了誤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雍正這一招處理問題,效果會比直接解釋要強很多。尤其是對你越是重要的人,建議可以讓他去看事實真相,而不是你苦口婆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