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本書與其他清代史料相比,其重要價值在于:
第一,滿文議複檔是現今存留的軍機處最重要的文檔之一。軍機處所形成的檔案除各種專項檔案外,最主要的有三種,即月折包(包括月折檔)、議複檔、上谕檔(包括寄信檔a)。它們伴随着軍機處,自雍正朝始直至清末,系統地記載了軍機處一百八十年施政的曆史,是反映軍機處職能的主線文檔。再者,議複檔起始于雍正朝,其中漢文議複檔始于雍正十一年,而滿文議複檔則始于雍正八年十二月,比漢文議複檔早出二年。雍正朝的滿文議複檔中,軍務簿冊遠多于尋常簿冊,而軍務簿冊又自雍正八年十二月開始記載,故此次本書的出版,可以進一步揭示雍正時期軍機處的職能和作用,進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軍機處産生、發展的過程。
第二,雍正朝滿文議複檔是對同期已出版的檔案史料的補充。如雍正朝滿文議複檔記載的主要是西北軍務,涉及的地區也多為西北邊疆及東三省地區,一般為漢文檔案所不載。再如,雍正朝滿文議複檔的出版,可以彌補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的不足,使事件反映得更加完整。
此外《清實錄》對事件的收錄,一般是摘要而記,以一二句話概括之,将事件的原委舍去不錄。此外議複檔在議奏終極意見時,則須闡明所作決定的原因,其内容遠遠多于《實錄》,進而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清朝中央決策層對每一個問題作出決斷的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使我們對曆史的考察更接近于真實。
精彩試讀
前言
軍機處是清朝中後期輔佐皇帝施政的中樞機構,曾在中國曆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軍機處在行使職能的過程中形成和儲存了大量的檔案,議複檔是其中的一種,它是軍機處将軍機大臣遵旨議奏、查奏及因事請旨的奏折、奏片彙抄而成的簿冊。軍機處是清代中央的決策機構,“一切承旨書谕及辦理各件,皆關系機要”,而議複檔又是将軍機大臣遵旨議奏的折件按照年月日編排抄錄、存案備查者,它系統地記載了清代軍機處成立以後處理政務的史實,足可以作為決策中樞的編年體史料查用,故其史料價值之珍貴,不言而喻。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軍機處之議複檔,從文字上分為漢文、滿文兩種,内容不相重合。滿文議複檔存有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朝的檔案。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滿文處擇選了雍正一朝的滿文議複檔,組織人力翻譯成漢文,并将滿文原檔影印,一并出版,形成了此部滿漢文對照的《軍機處雍正朝滿文議複檔譯編》(以下簡稱《譯編》)。
《譯編》收集了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軍機處雍正朝的大學議複檔共計17冊,1678件(含附件5件),漢文譯文約107萬字。本次出版,輯為十三卷。軍機處是清雍正時期因用兵西北而設,故雍正朝的軍機處滿文議複檔分為“軍務”和“尋常”兩種簿冊。軍務簿冊14冊,尋常簿冊3冊。本書按其分類,分作“軍務”、“尋常”兩部分進行編排,以真實地展現其原貌。
《譯編》與其他清代史料相比具有什麼價值或者說具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滿文議複檔是現今存留的軍機處最重要的文檔之一。
清代的中央和地方機構,為便于檔案的查考收存、編史修志,都實行檔案的彙抄制度,大多是彙抄後按照年月裝訂成簿冊收存,或三四個月一冊,或半年一冊,偶有數年一冊者。軍機處除彙抄成冊的檔簿外,另将奏折抄錄副本,形成錄副奏折備存,因每日為一束,每半月為一包,又謂之月折包。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辦理奏折、遵旨議奏和承旨書谕。是以軍機處所形成的檔案除各種專項檔案外,最主要的有三種,即月折包(包括月折檔)、議複檔、上谕檔(包括寄信檔A)。它們伴随着軍機處,自雍正朝始直至清末,系統地記載了軍機處一百八十年施政的曆史,是反映軍機處職能的主線文檔。
清雍正時期,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切政務悉聽皇帝裁決。然而一人的精力有限,天下至大,庶務至繁,亦非皇帝一人所能經理者。是以,凡軍國大事,也下交軍機大臣會議,提出建議或方案,最後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雖然沒有裁決權,但也參與了軍國要務的決策。軍機大臣根據各處所報,遵旨議定諸事的解決辦法,對下級所報各項事宜提出最終處理意見,真實地反映了當朝決策層集體對各種大事的看法和決議,其襄贊機務,輔佐皇帝施政,也在曆史的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故軍機大臣會議後複奏的折子,是具有中樞決策性質的奏折,而彙抄此類奏折的議複檔,對于研究清雍正及其以後中國的政治史,無疑是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議複檔又有漢文議複檔和滿文議複檔之分。漢文議複檔和滿文議複檔,從内容上講不相重合,漢文議複檔主要記載的是有關清代各直省、綠營等方面的事宜;滿文議複檔主要記載的是有關軍務、八旗、東北和邊疆地區的事宜,乃當朝之軍機重務。從數量上講,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漢文議複檔存有雍正、乾隆、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七朝的檔案,共計129冊;而滿文議複檔存有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朝的檔案,總計737冊,滿文議複檔比漢文議複檔多出四五倍。滿文議複檔由于使用清王朝“國語”滿文書寫,必然記載了當朝決策層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是亟待挖掘的史料資源。
議複檔起始于雍正朝。漢文議複檔始于雍正十一年,而滿文議複檔則始于雍正八年十二月,比漢文議複檔早出二年。軍機處設立于清雍正時期,乃與用兵西北相關,雍正朝的滿文議複檔中,軍務簿冊遠多于尋常簿冊,而軍務簿冊又自雍正八年十二月開始記載,故此次本書的出版,可以進一步揭示雍正時期軍機處的職能和作用,進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軍機處産生、發展的過程。
第二,雍正朝滿文議複檔是對同期已出版的檔案史料的補充。
雍正朝滿文議複檔分為“軍務”和“尋常”二種簿冊。軍務簿冊,主要有反映雍正時期用兵準噶爾之西北二路的兵力部署、調兵遣将、辦理軍需、安設驿站軍台、添設卡倫、修築城垣、駐兵屯墾等情況的檔案;有關于青海諾爾布反叛,安置準噶爾處來投及喀爾喀、哈薩克來投之人的檔案;有達賴喇嘛遷往泰甯又由泰甯遷藏、西藏頗羅鼐為防準噶爾備兵部署及調解布魯克巴内亂、圖爾古特赴藏熬茶的檔案;有與俄羅斯貿易、俄羅斯遣還逃人的檔案,有青海玉樹納克書劃地定界、喀爾喀内遷及劃界、奇爾齊斯人遷往黑龍江的檔案等等。其中在調兵遣将、辦理軍需馬駝羊隻、安設台站卡倫等方面涉及内蒙古及喀爾喀蒙古的檔案極多,乃漢文檔案所前罕見。尋常簿冊内,有東北及駐防滿洲官員調補及兵丁調遣、操練的檔案,有管理關外台站、達裡岡愛等牧廠及陵寝的檔案,有審辦滿洲宗室、官員的檔案,有赈濟貧窮蒙古、東北入山采參、齊齊哈爾修城、撥水手船丁耕地、派員招附庫頁島人戶、建倉貯糧、紮薩克蒙古王公朝班、發給滿洲兵丁紅白事銀、進貢貂皮的檔案,有歸化城等處增設官員辦理蒙民事務、喀爾喀台吉承襲事的檔案等等。檔案所涉大多為滿洲、蒙古之事。從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雍正朝滿文議複檔記載的主要是西北軍務,涉及的地區也多為西北邊疆及東三省地區,一般為漢文檔案所不載。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曾經出版過《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一書,該書收錄的是大臣官員請安、謝恩及奏報各事的折子,它們有的直接獲得了皇帝的朱批谕旨,官員即遵照朱批而行,軍機處将該朱批奏折錄副存案;未奉朱批者,則抄存備查。而另有折子奉有朱批:交軍機大臣議。這種情況,凡軍機大臣議奏的,在議複檔中能夠查到對該奏事的處理決定。例如:《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中第4020件《散秩大臣副都統達鼐奏報于額色爾津地方屯墾折》中奉有朱批:辦理軍需大臣議奏。在雍正朝滿文議複檔軍務簿之雍正十年三月二十三日的《大學士鄂爾泰等議奏于烏蘭布拉克駐兵等事折》中,即議到此事,給出處理意見。又如:《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中第4649件《鑲黃蒙古旗副都統紮木蘇奏請于各旗甲喇建學房教甲兵等技藝折》,于雍正朝滿文議複檔尋常簿之雍正十三年十月初九日的《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議奏紮木素所請八旗另設學堂等事折》中作出了終極決議。由此表明了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與雍正朝滿文議複檔二者之間的關系:它們一般不相重疊,而是互相補充。前者叙述事件的原委緣由比較充分,後者是事件的最終結果。雍正朝滿文議複檔的出版,可以彌補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的不足,使事件反映得更加完整。
此外《清實錄》對事件的收錄,一般是摘要而記,以一二句話概括之,将事件的原委舍去不錄。議複檔在議奏終極意見時,則須闡明所作決定的原因,其内容遠遠多于《實錄》,進而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清朝中央決策層對每一個問題作出決斷的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使我們對曆史的考察更接近于真實。
曆史研究以史實為依據。清代中央機構的檔案是清史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而作為以清朝“國語”書寫的滿文檔案,由于文字的原因,長期成為史料的空白,難以為大多數研究者所利用。尤其是作為決策層軍機處的議複檔,以往也從未作為主要檔案推出,這對于研究清王朝治政的曆史,無疑是一種缺欠。此次将雍正朝滿文議複檔翻譯成漢文出版,将會對既有的文獻史料起到補其阙、述其詳的作用,同時為研究清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民族、外交,尤其是東北、西北邊疆地區的曆史提供許多新鮮的史料,其對開拓清史研究的視野和領域,推動清史研究更加廣泛深入地發展,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雍正朝是清王朝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在康雍乾盛世中,他承上啟下,實行了諸多的改革,對中國後來的曆史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滿語是清朝的“國語”,以滿文書寫的清代文書,在清前中期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存有1000多萬件清代檔案,滿文檔案約有200萬件,占總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清前中期的滿文檔案無論從價值上還是數量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以,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滿文處的翻譯工作宗旨,就是盡力将早中期的滿文檔案翻譯成漢文,以供史家學者和社會利用。滿文處繼出版了《滿文老檔》、《清初内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後,再次組織人力,将軍機處雍正朝滿文議複檔進行漢譯出版,并被列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 檔案叢刊》項目。此項目是繼《乾隆朝滿文寄信檔譯編》後滿文處承擔的第二個清史工程項目。參加該項目的人員有:栗振複、趙玉梅、關精明、王小紅、張莉、李剛、李陽,此外韓彩朵同志也臨時參與了一些檔案的翻譯。他們當中,栗振複先生畢業于1961年中央民族學院開設的滿文班,趙玉梅、關精明、王小紅、張莉畢業于1975年開辦的故宮博物院滿文幹部教育訓練班,李剛、李陽、韓彩朵畢業于2000年中央民族大學曆史系開設的滿文班。此三個滿文班是新中國成立後開辦的三個最為重要的滿文班,此三班的學員為我國滿國文的傳承、為原故宮内所藏之滿文檔案的大規模整理以及大量的漢譯出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軍機處雍正朝滿文議複檔譯編》項目組 王小紅
2015年7月初稿 2021年10月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