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本文選自《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6期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北京市政府開始陸續修繕明清曆代重要古建築。修繕過程中,在園囿壇廟、城門牌樓等處發現有一些内含金錢鎮物的寶匣。

據介紹,寶匣一般作為古建築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内,脊筒正中位置就叫做“龍門”或“龍口”。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古建築挑大脊時,工匠由大脊兩端向中間壘砌脊筒,并預留出正中一塊脊筒暫不封瓦,合龍期間将寶匣放入正脊筒,蓋上脊瓦密封起來。“合龍門”标志工程接近尾聲,這座建築即告落成。

宮殿進行修繕工程時,首先要拆龍口取出寶匣,妥為儲存,俗稱“請龍口”或“迎龍口”。 取出的寶匣被請至工部供奉起來,修複工程結束後寶匣會被迎回,并舉行祭祀儀式。

2018年9月,故宮博物院在對養心殿的修繕過程中,發現屋脊上存放的寶匣。(正殿龍口瓦,是正殿正脊上最中心的一塊瓦,可以說是整個建築的中心位置,龍口瓦的下面往往會放置着鎮宅的寶匣。)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這個寶匣标注年款顯示“嘉慶六年七月二廿”字樣,寶匣内放置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谷。五顆小寶石都有鑽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但是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已經糟朽,依稀可見;五香、五藥和五谷則已腐爛,難以分辨。

除了這些鎮物外,還發現了二十四枚滿漢文合璧的金質天下太平錢。通過研究比對,這些金質天下太平錢應是清代造辦處工匠通過打制和錾刻技術制作的,制作時代初步判定為雍正至乾隆時期。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經過故宮文物部門的2個月的研究和修護,這些珍貴的錢币終于展露真容。這二十四枚“天下太平”漢、滿文金币,檢測分析結果表明金币的材質為16K金,下面我們根據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對于“天下太平”金錢的制作工藝的詳細研究來欣賞一下這些錢币的驚人魅力。

一、無損成分分析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二、顯微觀測

研究人員通過OLYMPUS公司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對挑選的4枚錢币(編号為:1、5、16、20)進行了表面顯微觀察,通過顯微照片,發現在錢币内、外廓,地章,漢、滿文字等處都存在明顯的打磨、加工痕迹。

三、從業人員在研究寶匣金币時,為了給這24枚錢币斷代以及研究用途,用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作了比對。

嘉慶通寶 “天下太平” 錢币 1. 正面 2. 背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清代錢币學家鮑康在《大錢圖錄》(也作《大泉圖泉》)中說:“奉先殿上所用各袱四角皆墜此錢,遇列聖升祔時,則更易建立元所 鑄者。” 意為奉先殿裡的帷幕下角都墜着這種錢,每逢先帝駕崩,新帝即位後,則改鑄新錢并換下舊 錢。由于錢币有一定品質,把它墜在帷幕下角能起到壓服作用。

此枚嘉慶通寶“天下太平”錢币推測當屬這類包袱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嘉慶六年” 寶匣所存 “天下太平” 錢币 1. 正面 2. 背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寶匣内的金币并沒有年号。

鮑康《大錢圖錄》記載:“幕文作八卦。案:每遇修葺,各宮殿上梁時安置寶合(盒),合中皆貯此錢。”

此外,一些關于養心殿修繕的記載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嘉慶六年九月,養心殿梅塢添蓋平台遊廊,并東西圍房添改、裝修床張 。自嘉慶朝以後養心殿區建築布局基本上維持原狀,大部分的施工基本上是對建築本體及附屬結構的日常保養和修整 。由此從業人員推測,養心殿的“嘉慶六年”寶匣有可能是在此時放置的。

台灣學者吳翰儒認為:“寶匣内施用24枚上梁錢之例最多,除上述昭德門以外,還有承乾宮、壽皇殿、 北京城鐘樓,寶匣内皆藏有24枚上梁錢。二十四之數,應與二十四節氣有關,故施用24枚上梁錢的寶匣” 。

上述記載雖提示了養心殿“嘉慶六年”寶匣中 “天下太平”錢币作為“上梁錢”的合理性,但這種既無年号也無其他圖案,一面漢字一面滿文的上梁錢,在相關文獻中卻提及甚少。

從業人員推斷:嘉慶通寶“天下太平”錢币應為皇家使用的包袱錢,而寶匣内錢币則為皇家所用之上梁錢。

四、關于錢币上的滿文

查閱安雙成主編的《滿漢大詞典》,發現滿文的四個文字并非是漢字“天下太平”四字的對譯,如果進行滿漢對譯,實則隻需要滿文“天”、“下”、“太平”三字即可,而寶匣内錢币多出了一個滿語的“大”字,其詞性為形容詞,漢語翻譯為“大,巨大的、龐大的” ,是以錢币的滿文應譯為“天下大太平”。

程時喬先生曾提到,“這二枚錢的滿文,上下都一樣,為‘天、下’,左右排列一為‘太平來’,另一為‘平太平’,意思都一樣” 。在滿文中“太平”實為一字,不能拆分,但在錢币上文字又多是四字 排列,是以滿文都要多加一字,進而出現了漢譯的“天下太平來”、“天下平太平”、“天下大太平”等等。

五、寶匣金币的制作工藝

通過對幾枚寶匣内錢币顯微合成照片的觀察可以發現,無論是錢币正面的漢字還是背面的滿文,文字結構和筆劃的粗細都存在明顯的差别;整體呈現出的藝術水準和視覺效果也不盡相 同;錢币上的文字字口、地章和内外廓都有明顯的刻痕和不規則的加工痕迹;錢币的地章明顯高于其他錢币,邊緣的處理也顯得很不規整,像是未制作完成的半成品。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養心殿“嘉慶六年”寶 匣所存錢币内外廓與文字表面有較多放射狀磨痕,地章部位則密布有細小 的錾坑,人為加工痕迹明顯。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嘉慶“天下太平”錢币的文字和内外廓等處則比較規整,地章大面積、不 均勻分布很多顆粒,字口無刻痕且有細小的毛刺,具有非常鮮明的翻砂鑄造特點。

以下局部圖檔可見這些錢币并非以一枚母币為樣品,先鑄造出成品後再經人工修整,而是直接錾刻而成,包括文字、地章、内廓、外廓,都是由不同的工匠制作完成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并且有意思的是,每個工匠所用的工具和慣用的錾刻手法也都不盡相同。錢币滿文字型相比, 除處理手法不同外, 制作中 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比如下圖中有的錢币的痕迹呈圓形(上排), 有的錢币痕迹則呈三角形(下排):

【知識篇2】故宮上梁錢

目前發現有寶匣的殿宇有幾十處:太和門、太和殿、保和殿、坤甯宮、體仁閣、武英殿、儲秀宮、長春宮、玄穹寶殿、奉先殿、漱芳齋、體和殿、皇極殿、甯壽宮、頤和軒、慈甯宮、寶華殿、毓慶宮、文淵閣、西華門、東南崇樓等。

當然,并不是所有殿宇都可以請出寶匣,如2017年5月體元殿修繕時,打開正脊筒瓦沒有見到寶匣的身影。

據故宮博物院方面介紹,故宮博物院尊重曆史、嚴格按文物保護法行事,會以“完整保護,整體維修”為宗旨進行修繕,并以此為原則把寶匣重歸原處,使這座輝煌的建築群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