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聖祖康熙長達61年執政生涯中,“除鳌拜”被認為是一切的開始。也是因為康熙成功鏟除了鳌拜,才得以親政開創康乾盛世。而在後世的許多清宮劇中,鳌拜往往被刻畫成一個大奸大惡的魔頭。

然而在一些正史記載中,鳌拜卻并不像影視作品中那樣讨厭,相反他不僅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還曾将康熙父親扶上皇位,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觸怒康熙,從功臣到死囚,鳌拜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大清第一個巴圖魯,為什麼說沒有鳌拜就沒有康熙
愛新覺羅玄烨執政的第八個年頭,京師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子太傅、大清第一巴圖魯——輔政大臣鳌拜被拉赴刑場。在鳌拜被押赴刑場途中,人們驚愕地發現,當年那個作威作福,皇帝也要讓三分的鳌少保,已經變成階下囚。
正所謂:“落魄的鳳凰不如雞”。當鳌拜人頭落地那一刻,恐怕他自己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康熙會對他動手。
鳌拜祖籍鑲黃旗,也是所謂:“皇帝本家”。從鳌拜爺爺和努爾哈赤打天下開始,三代将門之後,就成了許多人給鳌拜的頭銜。如果是普通人,有如此顯赫的身世,自己哪怕一輩子沒出息,也無關緊要。然而鳌拜卻沒成為浪蕩公子哥,他接過爺爺和父親的寶劍,義無反顧成了皇太極的部将。
攻皮島大戰毛文龍,松錦大戰力克洪承疇,入關後圍剿李自成張獻忠。滿清初年的所有戰役,我們都能看到鳌拜的身影,在這些戰役中,鳌拜立下赫赫戰功。也因為他戰功卓著,深得清太宗皇太極喜愛,滿洲第一勇士(巴圖魯)的稱号,就是皇太極親自授予的。
皇太極死後,鳌拜成為顧命大臣,當時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年幼。鳌拜站出來支援福臨即位,隻不過當時的鳌拜勢力并不大,是以扶順治上位的功勞,都記在了攝政王多爾衮身上。但不可否認,鳌拜和福臨的感情很深。
因為福臨一繼承大統,就立刻對鳌拜委以重任,不僅日日不讓其離左右。順治還賦予鳌拜議政的權利,在多爾衮死後,鳌拜順利上位,成為順治朝第一重臣。而在順治去世時,還特意安排鳌拜為輔政大臣。從皇太極身邊的小将,到康熙朝輔政大臣,幾十年内,鳌拜就已位極人臣。
客觀地說,鳌拜的升遷更像是順治在報恩。感謝鳌拜幫他奪取皇位,對此我們大膽猜測,或許順治并不喜歡鳌拜,但迫于壓力和輿論,不得不提拔重用鳌拜。但無論出于什麼目的,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鳌拜沒有支援順治登基,皇位必然也不會傳到康熙手中,是以很多史學家都說,沒有鳌拜也就沒有康熙。
二、鳌拜被拜倒因為造反,曆史真相并非如此
如果單純看順治和鳌拜的關系,我們很容易就能了解,為什麼康熙對鳌拜那麼恭敬,畢竟是該叫大爺的人物。這樣的人做輔政大臣即便什麼都不幹,也會讓康熙倍感壓力。更何況,鳌拜并非一點野心都沒有。
和當年多爾衮順治一樣,鳌拜面對8歲的康熙,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想法。考慮到鳌拜是個武将,說話做事必然不講究方式方法。再加上皇帝捧百官敬,康熙朝初期的鳌拜,基本就是橫着走。
打了一輩子仗的鳌拜,心性卻非常單純。他是一個典型愛憎分明的人,對和自己三觀不合的人,往往是往死裡整都不帶拐彎。雖然沒有電視劇裡演得那麼誇張,逼康熙同意、替康熙蓋章。
但對少年老成的康熙來說,鳌拜說話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已經是一種僭越。
随着康熙一天天長大,青春期的叛逆加上對權力的渴望,讓他對鳌拜越來越不滿。想辦法除掉鳌拜就成了少年康熙每天都在考慮的事情,在當時,要想将鳌拜置于死地,隻有扣上謀反帽子最合适,也最直接。
然而,給手握重兵的鳌拜扣謀反帽子,聽上去就難,萬一鳌拜狗急跳牆,真帶兵反叛。以康熙的軍力,和朝廷内外這些蝦兵蟹将,想擊敗鳌拜虎狼之師基本沒有可能。但少年康熙不但做了,還做得非常漂亮,而鳌拜也沒有一點反抗的意思。對此,後世史書将功勞歸功于康熙有大智慧,一代聖君從小就優秀。但在筆者看來,康熙能這麼順利解決鳌拜,主要應該感謝兩個人。
三、扳倒鳌拜康熙該感謝誰,孝莊是一個,另一個居然是他
第一個人必然是康熙的奶奶,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皇太後。這個女人在康熙執政前期,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不但教會康熙許多做人做事道理,還為這個孫子穩定了大清江山。在康熙執政初期的幾次大危機中,我們總能看到這個老太太的身影。除鳌拜也是因為有她是以異常順利。
要知道,孝莊是順治的媽,皇太極的老婆。當年多爾衮權勢熏天,對這位嫂嫂懼怕三分。更何況皇太極小跟班鳌拜,再加上孝莊來自科爾沁蒙古部落。她的娘家人實力也很強,誰敢動孝莊,就是和蒙古部落過不去。
清朝初年,清軍之是以能大敗明軍,就是靠蒙古人幫助。是以在清朝276年曆史中,蒙古人地位一直很高,因為他們對滿清有大恩。正所謂:“軍功章有你的一半”,就是這個意思。
有這樣的硬茬在朝堂坐陣,鳌拜就是想造反也造不起來,首先将軍根本不會反叛孝莊。鳌拜自己也深知這點,是以即便被康熙捆了也沒吭一聲。
除了孝莊外,鳌拜被扳倒,康熙還應該感謝鳌拜自己的選擇!上面我們已經說過,鳌拜是皇太極小弟,多爾衮戰友,順治叔叔。用漢族眼光看,鳌拜和愛新覺羅家實在太熟悉了!用親戚形容鬥不過分。尤其是他和順治的友誼,超越了年紀,也超越了君臣。
畢竟皇太極死後,多爾衮就想當皇帝,鳌拜能保護順治對抗強大的多爾衮,這不能用政治投機來解釋,隻能說出于真心實意而為。某種程度來說,鳌拜是一個率真漢子,對大義看得比較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鳌拜根本沒想過自立為王。他想做的不過是康熙朝第一重臣而已,事實證明,鳌拜的許多所作所為,都在诠釋這一想法。隻不過他沒有考慮到康熙的感受。
如果是尋常君王,或許會等鳌拜老了再奪取權力,但康熙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對權力的渴望随着年紀不斷增長,就連孝莊都驚訝不已。任何擋在康熙登頂權力高峰的人,都是他的絆腳石。即便不謀反也不行!
因為康熙需要的是聽話的執行者,不是另一個像他一樣有主見強勢的人。這麼看來,鳌拜的死也就不意外了。
文/斜杠青年
參考資料:
1、《論鳌拜輔政》,周遠廉、趙世瑜
2、《鳌拜專權與康熙親政》,李景屏、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