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前言

《清稗類鈔》載:麻雀牌是馬吊牌一音之轉。

衆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流傳至今仍生生不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寶,有的成為稀世珍品,有的成為國粹,有的成為民間藝術不等。說起其中一種民間遊戲,如今可是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身影,是百姓茶餘飯後的消遣物,三五幾人聚在一起玩最是熱鬧。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這種家喻戶曉的消遣娛樂便是麻将了,不要認為麻将是現代人發明的,其實早在明朝時期,麻将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不過早期的麻将屬于王公貴族的級别才能消遣得起。清朝則将麻将推向了一個高潮,且這會兒才将我們熟知的麻将定了型。晚清時期,麻将也由貴族的專屬遊戲轉變成為大衆消遣的玩物了。麻将的制作工藝不複雜,但在曆史上,有一副麻将卻是耗費多時,且如今價值上億,這幅麻将便是皇帝溥儀禦用之物,曾流落到國外後又回歸到了祖國。

溥儀專屬麻将

關于麻将最初的起源存在不少争議,有人認為是一個叫萬餅條的明人發明的,分别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做了三個基礎的花色格子。也有人說麻将源于江蘇太倉,因為那裡做火藥,剛好對應麻将中的“筒”。關于麻将中的花色,有人認為麻将分别代表着梁山好漢,東西南北表示好漢們來自于四面八方。總之,關于麻将的說法衆說紛纭,曆史上也沒有明确的記載,是以也無從考證。不過,在清朝的時候,麻将已經慢慢開始不奢侈了。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清朝皇室之人尤為愛麻将,常常借此消遣時間。清末皇帝溥儀更是對這種益智玩物癡迷,還曾命人為他打造了一副專屬的麻将。清朝滅亡後,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無事可做,每日的消遣就是打麻将。他的專屬五彩螺钿牌是他還在位時命人打造的,做工精巧,完全就是一件藝術品。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當時打造的五彩螺钿牌一共有兩套,一套大的牌是男性使用的,一套小的則是給女性使用,當時男女身份地位有别,男女混打是不可能的事,否則便會引來謠言。要說這五彩螺钿牌的精細程度呢,的确能稱為經典。當時普通的麻将也就是用竹木來制作,大戶人家也就用稍微上等的角料雕刻而成,但這皇帝用的豈能是普通人能比的,必須得配得上身份才行。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金銀當然可以用來制作麻将,但手感摸起來不好,太過冰冷;玉石翡翠這些也可以制作成麻将,還顯得高貴大氣,也非常精美,但是太容易碎了,而且打牌會出手汗,羊脂羔玉很容易腐蝕,是以也不是做麻将的好材料。當溥儀告訴内政部長時,内政部長最終敲定了采用烏木來制成,集美觀和舒适于一體。溥儀喜歡帶有梅花圖案的底子,是以内政部長專門找了手藝精巧的人來制作,為了雕刻成一模一樣的牌,制作人一共做了一千多張,最終才選了一百多張出來,為保其獨特性,其餘剩下的則被悉數銷毀了。

流失海外

這套被專家估值超兩個億的麻将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陪伴在溥儀的身邊,直到1945年後,僞滿洲國徹底倒台,溥儀的宮廷麻将也莫名到了幾個日本人的手中,最後到了一位日本出版商野口恭一郎的手中。這位日本出版商對麻将有着濃厚的興趣,還曾到中國探索過它的發展史。對于這副精美的麻将,他更是視若珍寶,甚至花錢修建了一座麻将博物館,可見其對于麻将的确愛得深沉。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後來,這位日本出版商做了一件令人意外又感動的事,那就是把這副五彩螺钿牌歸還給了中國,應由中國的博物館珍留,如人一般,魂歸故裡,麻将也應該歸還。2013年,這副稀世珍寶麻将輾轉經過幾番波折終于回到了我國,曆經百年滄桑,五彩螺钿牌麻将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結語

五彩螺钿牌之是以如此珍貴除了它是皇帝溥儀的禦用之物外,它的用料、制作工藝和精細程度使得它能夠成為珍品,世間獨此一件。而麻将代表的又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其含義重要性不言而喻,代表着中國古代的社會發展。

皇帝溥儀禦用麻将,專家估值兩個億,流落國外後又回歸祖國

如今這件珍品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讓其免受再度流失海外的悲劇。其實我國衆多的文物精品尚還流失在海外,這是我國的損失,好在國家在努力讓它們重回故國,重新綻放光彩。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

圖檔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