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中國行動計劃”遭挫敗:波士頓檢察官發出撤案備忘錄,撤銷對麻省理工華裔教授指控

作者:紅星新聞

2021年1月14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華裔教授陳剛在家被捕,并遭指控多項罪名。剛好一年後,外媒在1月15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消息稱,聯邦檢察官将很快尋求撤銷對陳剛教授的指控,而這将标志着司法部自2018年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遭遇最受關注的挫敗。

華裔教授遭指控

學校幫其付律師費

據消息人士稱,波士頓的檢察官們本周已經向司法部發出了一份撤案備忘錄。司法部暫時還未通過,但預計将會在接下來幾周内通過。負責起訴陳案的波士頓的美國檢察官辦公室并未對此事發表評論。

美“中國行動計劃”遭挫敗:波士頓檢察官發出撤案備忘錄,撤銷對麻省理工華裔教授指控

美國司法部總部大樓

一年前,陳剛教授被指控電信欺詐、在稅表上做虛假陳述,以及未送出一個外國銀行賬戶資訊等罪行。值得注意的是,該案是因為“中國行動計劃”而提起,但是陳教授沒有被指控該計劃的核心内容,即所謂的“竊取機密及向中國洩密”。

據悉,2017年,陳剛教授作為時任麻省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系主任,向美國能源部申請了一份資金來支援學校項目。檢方指控陳剛教授在其申請中沒有披露他與中國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學的關系。對此,MIT官員回應表示,陳剛在2017年填寫的申請表本來就不要求披露其與外國機構的關系等資訊。同時,檢方還指控陳剛教授及其團隊接收了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一筆1900萬美元的資金。對此,麻省理工學院院長拉斐爾·賴夫也采取了很罕見的做法,力挺陳剛。他發表了一份公開信,澄清這筆資金不是提供給陳剛個人的合作項目,而是給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部門性”的合作項目,是用來推進“MIT的研究和教學任務”。

據悉,校方在公開力挺陳剛教授的同時,還為其承擔了法律費用。而陳剛教授自去年1月被捕以來,就開始帶薪停職。

多方力挺陳剛

促成指控的撤銷

陳剛教授的案子如何實作逆轉呢?據報道,過去一年的調查中,陳剛教授的一位同僚向調查人員證明稱,她并不知道陳剛有參與任何與中國政府有關的人才計劃。根據法律規定,這個可能證明辯方無罪的證據必須披露出來,但政府直到去年12月才在陳教授的律師的壓力之下交出。不過,真正扭轉形勢的還是檢方在上周獲得的新資訊,促成了其尋求撤銷指控的決定。

美“中國行動計劃”遭挫敗:波士頓檢察官發出撤案備忘錄,撤銷對麻省理工華裔教授指控

陳剛教授 圖據網絡

據悉,檢方上周向能源部的一名進階官員了解了情況。該官員正是決定撥款申請表上哪些資訊重要,哪些應該披露的人士。這位官員證明,2017年的表格的确不要求披露陳剛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其他中國政府組織或項目的關系。據知情人士透露,與該官員的談話是陳案撤銷指控的關鍵。

其實,該案從一開始就引發了争議。當時,波士頓的時任檢察官安德魯·萊林在特朗普政府的最後一個完整工作日宣布了對陳剛的指控。去年7月,地方法官唐納德·卡貝爾就曾在一份書面指令中告誡了萊林的言論,并稱他們“不明智”。而萊林本人後來也告訴多家媒體稱,他贊成結束該計劃裡的那些僅因“未披露資訊”就起訴相關人員的案件。

“中國行動計劃”遭抗議不斷

美司法部開啟審查預計将調整

陳剛教授是過去三年多以來在“中國行動計劃”之下遭到起訴的20來名學者和研究人員之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被指控做虛假陳述、未在聯邦撥款申請或簽證申請中披露其與中國的關系,而不是被指控意圖從事間諜活動。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華裔。

而像陳剛教授這樣的“撥款欺詐案”成了這個計劃的“阿喀琉斯之踵”。調查人員們用聯邦撥款申請中那些模糊的資訊,試圖證明這些學者是故意遺漏相關資訊,但這實際上是很困難的。過去一年裡已經有至少八名學者或研究人員被撤銷指控或無罪釋放。此前,備受關注的田納西大學華裔教授、納米技術專家胡安明也被認定無罪。這也正是該計劃的批評者所擔憂的情況,即檢察官們沒有足夠證據表明這些人對美國構成了危險就提起了訴訟。

美“中國行動計劃”遭挫敗:波士頓檢察官發出撤案備忘錄,撤銷對麻省理工華裔教授指控

胡安明 圖據網絡

針對“中國行動計劃”的抗議自該項目發起之時就持續不斷,包括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在内的美國高校的學者頻繁發聲,批評該計劃損害美國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自由,呼籲停止對華裔學生和學者的歧視性調查。就在本周,192名來自耶魯大學的教授聯名緻信司法部長加蘭,直指該計劃存在“根本缺陷”,還包括種族定性在内的許多層面上的問題。此前,已有20多個美國亞太裔團體緻信美國總統拜登要求廢除該計劃。

目前,司法部長加蘭德已經指派了司法部的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馬修·奧爾森審查該計劃,預計将有調整變動。

紅星新聞記者 林容

編輯 郭宇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美“中國行動計劃”遭挫敗:波士頓檢察官發出撤案備忘錄,撤銷對麻省理工華裔教授指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