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劉禅,相信大家都會覺得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能,無法保住蜀國,難以擔當大任。然而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卻有着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若真的沒有一點能力,想必也無法坐穩帝位41年,甚至無法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活下來。
諸葛亮受劉備臨終所托,輔佐劉禅完成大業。然而大業未成,諸葛亮也逐漸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諸葛亮臨終之時,劉禅做出了此番舉動,也讓諸葛亮認識到自己輔佐了多年的後主,其實并不是胸無城府,而是有着非一般人的城府和心機。

一、劉備臨終托孤
劉備和諸葛亮之間情誼深厚,曾經劉備三顧茅廬,終于請得諸葛亮成為他的軍師,與其共謀大業。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劉備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然而劉備卻是還未光複漢朝,卻逐漸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臨終時将劉禅和江山托付給了諸葛亮。
其實劉備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他知道17歲的劉禅難以獨當一面,便讓諸葛亮輔佐劉禅,并說如果劉禅實在是不太争氣,諸葛亮可取而代之。并且對劉禅說,應該把諸葛亮當成父親一樣對待。
雖然聽起來是教導劉禅要尊敬諸葛亮,其實是在警告諸葛亮。諸葛亮一直以來都聰明過人,自然是察覺出了劉備這些言語的背後之意。随即也向劉備表了忠心,自己會一直輔佐劉禅。
交代完一切,劉備終于可以安心離去了。然而此時的劉備是不甘心的,多年征戰,恢複漢朝的願望終究是沒有達成。他留下的遺憾,隻能交給諸葛亮和劉禅來完成了。
二、看清劉禅
都說讀完《出師表》不落淚,可以看出諸葛亮這個人究竟有多忠心。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輔佐後主劉禅,雖然掌握着極大的權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從未想過奪走江山,自己當皇帝。
諸葛亮可以說是為蜀漢日夜操勞,各種朝政大事上都能做到事無巨細,兢兢業業。公元234年,諸葛亮拖着年邁而病重的身體,依舊奮戰在前線,如此大公無私,令人動容。想必劉禅也知道,諸葛亮此番病重,也将不久于人世了。
劉禅派李福到前線慰問,諸葛亮老謀深算,聰明過人,自然是知道李福此番前來所為何意。諸葛亮一片忠心,自然是開誠布公,他告訴李福,在自己離世後,可以将丞相的位置交給蔣琬,蔣琬之後,還可安排費祎,兩位都是蜀國的賢臣。
從劉禅的此番舉動,可以看出他其實是有自己的算盤的。他擔心諸葛亮逝世之後,會推舉自己的兒子繼任丞相之位,這樣的話朝政會繼續被諸葛家把持。諸葛亮知道劉禅的用心,便推舉了賢臣蔣琬和費祎,絲毫沒有提要如何優待自己的兒子。
想必此時的諸葛亮,也是看清了劉禅并非17歲那個長不大的孩子了。劉禅此時已經有了自己的謀略和安排,終于可以獨當一面了,相信此時的諸葛亮也已經可以放心離開了。他多年忠心不二,雖掌握大權,但從未想過自己當皇帝,這是他對劉備的忠心,對蜀國的忠心。
三、坎坷經曆
那個戰亂紛飛的時代,劉禅早年其實經曆十分坎坷。在一次與曹軍交戰中,劉備慘敗而逃,1周歲的劉禅和母親被劉備丢下,最終被趙雲救出。當時情景,可以說是非常危險了。
之後,6歲的劉禅差點成為人質,就在要被孫夫人帶走時,幸虧趙雲和張飛不顧一切,拼命阻攔,不然的話幼小的劉禅就兇多吉少了。經曆了這麼多事,戰亂時代危險随時會來臨,相信劉禅已經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
作為劉備的兒子,想必劉禅從小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從來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雖然沒有皇帝之才,卻隻能坐上帝位。大權被諸葛亮獨攬,劉禅坦然接受,從來沒有對諸葛亮的任何措施提出質疑,也從未對諸葛亮的決策進行幹預。
劉禅是聰明的,也是有心機的,等到諸葛亮即将逝世,劉禅便派李福去探諸葛亮的底。在位多年,劉禅自然是希望諸葛亮離世後,自己可以掌握大權,而不是繼續被諸葛家的人所掌控。此時的劉禅,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治理才華,不想繼續活在他人的庇護中了。
四、樂不思蜀
事實上,諸葛亮逝世後,劉禅的确是展現了自己的治理能力,除掉了魏延,并且不再設立丞相這一職務,終于将所有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才是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41年的劉禅,并不是無能和愚昧。
然而,雖然具有心機和城府,劉禅也的确是難以做一位明君。最終,劉禅還是沒能保住自己的國家,蜀國也難逃滅國的命運。雖無君主之才,但是劉禅卻在亂世中保全自身,這是他從國小會的處世之道。
保不住蜀國,歸根到底是魏國太過強大,再加上蜀國曾經追随劉備的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人,都已因各種原因離開人世,蜀國實在是難以跟魏國對抗。此時的蜀國,早已不複當年,相信劉禅想起遺憾逝去的父親,心裡也還是有所愧疚的吧。
很多人都看不起劉禅,尤其是劉禅樂不思蜀,不思亡國這件事被廣為诟病。然而對于當時的劉禅來說,相信那才是最好的選擇,眼看大勢已去,複國早已成妄想,劉禅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可厚非的。最終劉禅安然度過餘生,足以說明他絕非無能。
總結
人們所熟知的曆史人物,常常從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所了解,然而這些作品對于曆史人物的形象刻畫往往是不豐滿的,也對曆史人物留下了刻闆印象。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其實并非愚笨,也并非無能,相反,他有着作為帝位的心機和城府,戰亂時代得以保全自身。
劉備和諸葛亮相繼離世,劉禅雖然能夠掌握大權,卻終究是無法保全蜀國,這是劉禅的遺憾,也是劉禅内心深處的無能為力。父親是一代枭雄,立志光複漢朝,劉禅沒能完成父親的遺願。曆史是前進的,誰也無法阻擋曆史前進的步伐,劉禅能做的,就是在戰亂時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