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1950年9月,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出席此次會議的代表共有350名,其中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工作模範307名,民兵英雄代表43名。

在會議期間,一名身高超過一米九,如鐵塔般的壯漢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親切地握着他的手,微笑着說道:“我知道你,你很厲害!”

那麼,這名壯漢到底是誰,為何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評價呢?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原來,此人就是抗日戰争時期,位居華北英雄排行榜榜首的戰鬥英雄——“呂俊生”。

在他1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立過大功2次,一等功8次,多次榮獲英雄稱号,是以還被稱為“活呂布”。

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聊一下著名抗日英雄呂俊生的傳奇事迹。如果你也對曆史感興趣,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哦!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呂俊生,1907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前青峪一戶貧苦農民家庭。

13歲那年,因生活所迫,呂俊生不得不背井離鄉前往武安縣學徒釘鞋,後來又被人雇傭去收購羊皮,當長工,生活過得一度艱難。

然而,長年的艱苦工作不僅沒有改變他的生活現狀,反而處處遭到地主和資本家的欺壓。

長此以往,呂俊生的心中漸漸産生出了一種革命的思想。加上當時日寇入侵我中華大地,中國人民飽受磨難,這更加促使他向革命道路靠齊!

終于,他的機會來了!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圖 | 呂俊生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為了獨立堅持華北抗戰,我八路軍總部遵照中共中央的訓示,向着日軍占領的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采取包圍的态勢,以及分兵發動群衆,建立根據地。

其中,由劉伯承率領的129師和115師第334旅,建立以太行、太嶽兩山脈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民主根據地”。

八路軍東進大别山後,呂俊生毅然投軍抗日,參加了劉伯承元帥的129師部隊。

呂俊生為人豪放剛烈、見義勇為,參加八路軍後又能吃苦耐勞,敢打敢拼,很快就由一個農民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在軍中得到了戰友們的一緻好評。

而真正讓呂俊生成為“軍中明星”的,還是他一戰刀殺27名日軍的輝煌戰績!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熟悉抗戰曆史的人都知道,抗戰初期,日寇的刺刀拼刺技術非常強悍,而這主要得益于他們嚴格的日常訓練。

從明治時期開始,日軍就非常迷信所謂的“白兵戰”;簡單來說,就是單兵肉搏。

他們借助日本古代武士的槍術,發明了别具一格的“铳劍道”,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拼刺術”。

按照要求,日軍中的每一個士兵,在日常訓練中必須都要學習并掌握這種技術。

然而,令人發指的是,日軍為了磨砺士兵的“膽氣”,竟然使用大量的中國軍民作為他們的“活靶子”,以此來訓練他們那所謂的殺人技能。

在當時,這一殘忍行為還有一種稱呼,叫做“生試”,其字面意思:就是使用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拼刺訓練!

在這樣慘無人道的訓練之下,使得日軍中絕大多數士兵都成為了一個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鬼!

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論單兵作戰,論拼刀槍劍戟,中國人可是他們的祖宗!

1933年,長城喜峰口一戰,第二十九軍大刀隊一舉砍殺日軍數百餘人,令敵軍聞風喪膽。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除了二十九軍大刀隊之外,在當時我中國軍隊中,武藝高強者比比皆是,而且每一個人都是敢打敢拼,不畏生死的英雄好漢。

日軍的拼刺雖然厲害,但我軍也不是吃素的,比如我們本文的主人公呂俊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1938年7月,山東夏津戰鬥,這是呂俊生名揚全軍的成名之戰。

此次戰鬥中,呂俊生高喊着“發揚紅軍光榮傳統”的口号,帶頭沖入敵群,與日寇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由于呂俊生個子高,而且生得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加上平時訓練刻苦,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是以他在戰場上就如同戰神一般,揮舞着刺刀左砍右殺,将日寇殺得人仰馬翻。

不過,我八路軍戰士不會像日寇那樣野蠻,他們憑借的是對日寇的滿腔仇恨和刻苦訓練,拼刺本領日益精進,到了抗戰中後期也不輸于日軍。

此外,在抗戰期間,我八路軍也善于汲取與日軍拼刺的教訓,并總結出了“多打一”的拼刺戰術,使得在局部形成優勢。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雖說中國軍隊中不乏武藝高強,拼殺技術精湛的士兵,但其總的來說,還是稍遜于日軍,尤其是抗戰前期更是如此。

因為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人員組成較為複雜,且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是以在總體拼刺技術上,我軍還是要稍遜日軍。

這其實絲毫不誇張,因為冷兵器格鬥,并不像現在的武打片,花裡胡哨的連戰幾十上百個回合都不見輸赢,更多的時候都是一招緻命。

尤其是戰場拼刺刀,所謂“武藝高強”,并不是說會飛檐走壁、淩波微步,而是說作戰靈活,且身強力壯,能快速了結敵人。呂俊生就是這樣的人!

戰鬥中,身強力壯的呂俊生揮舞着刺刀向日寇猛刺,日寇想擋也擋不住,是以往往隻能白白送命!

一場戰鬥中,呂俊生一人一槍接連刺死了27名日軍,身上3處負傷。

由于其戰功卓著,是以還被評為一等戰鬥功臣,名揚整個東進縱隊,而且還被戰友們稱為“抗日呂布”、“活呂布”。

在此後的另外一場戰鬥中,呂俊生又接連砍殺了17個日僞軍,一時名震山東。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1938年12月,呂俊生奉命到129師随營學校學習,畢業後出任冀南軍區青年總隊通訊連連長。

在之後的頻繁作戰中,呂俊生身先士卒,敢打敢拼,英勇無畏,一人殺死、殺傷日僞軍60餘人,先後榮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被譽為全軍的“常勝猛士”。

連隊戰士們在呂俊生的帶領下,個個在戰場上都表現不俗,即便是在遇到多自己數倍敵軍的突然襲擊,他們往往都能以少敵多,取得戰鬥的最後勝利。

但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的“活呂布”和他的戰士們都隻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呂俊生其實還是一個足智多謀之人。

比如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他們就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績!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1940年,呂俊生随部隊參加了百團大戰,在攻打高邑縣的戰鬥中,他奉命帶領連隊官兵擔任正面進攻的任務。

戰鬥中,他率先指揮工兵炸掉敵人的外圍工事,然後在部隊前進阻擊的關鍵時刻,他又冒着槍林彈雨,奮力沖到敵人的碉堡跟前,從射擊洞中奪出敵人正吐着火舌的機槍,為部隊突破防線創造出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此外,在接下來的“閻家莊戰鬥”中,呂俊生帶領戰士們巧妙布防,一舉殲滅了108個敵人,而自己隻有一人負輕傷。

是以你看,如果呂俊生和其連隊官兵隻是一個個五大三粗的莽夫的話,那麼能取得這樣的輝煌成績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戰後,由于呂俊生和其連隊戰功卓著,129師師部特地發來賀電,授予呂俊生為“英雄連長”稱号,而他的連隊也榮獲了“英雄連隊”的光榮稱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活呂布”、“抗日呂布”等這些綽号之外,呂俊生還有一個頗具喜感的綽号——“貓頭鷹”!

戰友們之是以稱呂俊生為“貓頭鷹”,是因為他經常帶着戰士們打夜襲戰,而但凡是他盯上的目标,無論簡單還是困難,一準會連夜端平,就如同一隻銳利的貓頭鷹一樣。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盡管長年的革命鬥争非常辛苦,但呂俊生自始至終都保持着一顆積極而樂觀的心态。

這倒不是說見慣生死的他,已經無感于戰争的殘酷不殘酷,而是他知道,革命鬥争是艱苦而持久的,想要永遠堅持下去,就得保持一顆樂觀而積極的心态。

當然,他也始終堅信,中國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在1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呂俊生雖然立下了無數赫赫功勳,但他并沒有向任何人炫耀,始終都保持着一顆淡泊名利之心。

而且,在平時的工作中,他也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上級交代的任務,也從來都是保質保量完成,毫無怨言。

在行軍途中,他還常常幫助身體較弱的同志,一個人背幾個人的行裝更是家常便飯,以至于他還被戰士們稱為是“大力士”。

在實際戰鬥中,他總是一馬當先,不畏犧牲,主動擔任起最艱巨的任務,他常常告訴戰士們:“作為一個戰士,就要随時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還有一次,他帶人出去偵查敵情,結果被僞軍發現并圍困在一個村子裡,為了保護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他不顧個人生死,隻身一人沖出村子轉移敵人目标,冒着生命危險,掩護了戰友和群衆的安全。

這種舍小我,而成就大我的精神,無疑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然而,由于長期處于一線戰鬥崗位,呂俊生負傷太多,不得不離開大部隊休養,爾後到地方武工隊工作。

在武工隊工作期間,呂俊生常常帶領隊員們神出鬼沒,喬裝進城,襲擾城中的日僞軍,使得日僞軍膽戰心驚。

為了抓捕呂俊生,敵人甚至懸賞一萬塊大洋買他的首級。但這不僅沒有讓呂俊生害怕,反而讓他越發激動,心想:我一個農民,原來還有這麼高的身價!

有一次,呂俊生帶領幾名武工隊員外出執行任務,結果不料被大批敵軍發現,并包圍在一個小村子裡。

盡管敵軍人多勢衆,但呂俊生絲毫不懼,他沉重應對,冷靜指揮,帶領武工隊員們利用地形,巧妙與敵人周旋,最後不僅成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而且還在戰鬥中殲滅了十多個敵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後,呂俊生反而覺得意猶未盡,決定趁敵人出動包圍他老窩空虛之際,正好來一個趁虛而入,殺敵人一個“回馬槍”。

結果真如呂俊生預料的那樣,敵人據點不僅空虛,而且防守松懈,呂俊生當即便帶着戰士們一舉端掉了這個據點,還繳獲了幾挺機槍和一門迫擊炮。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解放戰争中,呂俊生先後在冀南軍區機械處、軍區補充團、軍區獨立營等處任職。

其戰功雖然聞名全軍,但他從來不居功自傲,自始至終都保持着革命軍人的優良作風。

1950年9月,呂俊生受邀參加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會上不僅被授予“全國戰鬥英雄”的光榮稱号,而且還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揚,也就是我們文章開頭的場景。

後來,由于身體原因,呂俊生退伍回到了家鄉!

回鄉後,呂俊生便将自己的功名永久雪藏了起來,對于自己的功與名,他從未對别人說起,很多人也都隻知道他是一個抗戰老兵而已。

回鄉後的呂俊生,繼續在家鄉發光發熱,積極參加農村建設,還擔任站大隊黨支部委員,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

一人一槍刺死27名日軍,榮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鄉後繼續發光發熱

1970年11月22日,呂俊生正式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享年63歲,骨灰被安放在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

你看,這就是我們共和國的英雄!戰場上,他們所向披靡,不畏生死,讓敵人聞風喪膽;工作中,他們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生活中,他們淡泊名利,樸實無華,默默地為人民服務。

還是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文章的最後,讓我們一起為著名抗日英雄呂俊生老英雄,緻以最崇高的敬意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