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350名,其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工作模范307名,民兵英雄代表43名。

在会议期间,一名身高超过一米九,如铁塔般的壮汉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微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那么,这名壮汉到底是谁,为何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呢?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原来,此人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位居华北英雄排行榜榜首的战斗英雄——“吕俊生”。

在他1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立过大功2次,一等功8次,多次荣获英雄称号,因此还被称为“活吕布”。

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著名抗日英雄吕俊生的传奇事迹。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吕俊生,1907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前青峪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13岁那年,因生活所迫,吕俊生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武安县学徒钉鞋,后来又被人雇佣去收购羊皮,当长工,生活过得一度艰难。

然而,长年的艰苦工作不仅没有改变他的生活现状,反而处处遭到地主和资本家的欺压。

长此以往,吕俊生的心中渐渐产生出了一种革命的思想。加上当时日寇入侵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这更加促使他向革命道路靠齐!

终于,他的机会来了!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图 | 吕俊生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为了独立坚持华北抗战,我八路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向着日军占领的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采取包围的态势,以及分兵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

其中,由刘伯承率领的129师和115师第334旅,创建以太行、太岳两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

八路军东进大别山后,吕俊生毅然投军抗日,参加了刘伯承元帅的129师部队。

吕俊生为人豪放刚烈、见义勇为,参加八路军后又能吃苦耐劳,敢打敢拼,很快就由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在军中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而真正让吕俊生成为“军中明星”的,还是他一战刀杀27名日军的辉煌战绩!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熟悉抗战历史的人都知道,抗战初期,日寇的刺刀拼刺技术非常强悍,而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严格的日常训练。

从明治时期开始,日军就非常迷信所谓的“白兵战”;简单来说,就是单兵肉搏。

他们借助日本古代武士的枪术,发明了别具一格的“铳剑道”,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拼刺术”。

按照要求,日军中的每一个士兵,在日常训练中必须都要学习并掌握这种技术。

然而,令人发指的是,日军为了磨砺士兵的“胆气”,竟然使用大量的中国军民作为他们的“活靶子”,以此来训练他们那所谓的杀人技能。

在当时,这一残忍行为还有一种称呼,叫做“生试”,其字面意思:就是使用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拼刺训练!

在这样惨无人道的训练之下,使得日军中绝大多数士兵都成为了一个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论单兵作战,论拼刀枪剑戟,中国人可是他们的祖宗!

1933年,长城喜峰口一战,第二十九军大刀队一举砍杀日军数百余人,令敌军闻风丧胆。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除了二十九军大刀队之外,在当时我中国军队中,武艺高强者比比皆是,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敢打敢拼,不畏生死的英雄好汉。

日军的拼刺虽然厉害,但我军也不是吃素的,比如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吕俊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1938年7月,山东夏津战斗,这是吕俊生名扬全军的成名之战。

此次战斗中,吕俊生高喊着“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口号,带头冲入敌群,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由于吕俊生个子高,而且生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加上平时训练刻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因此他在战场上就如同战神一般,挥舞着刺刀左砍右杀,将日寇杀得人仰马翻。

不过,我八路军战士不会像日寇那样野蛮,他们凭借的是对日寇的满腔仇恨和刻苦训练,拼刺本领日益精进,到了抗战中后期也不输于日军。

此外,在抗战期间,我八路军也善于汲取与日军拼刺的教训,并总结出了“多打一”的拼刺战术,使得在局部形成优势。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虽说中国军队中不乏武艺高强,拼杀技术精湛的士兵,但其总的来说,还是稍逊于日军,尤其是抗战前期更是如此。

因为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人员组成较为复杂,且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所以在总体拼刺技术上,我军还是要稍逊日军。

这其实丝毫不夸张,因为冷兵器格斗,并不像现在的武打片,花里胡哨的连战几十上百个回合都不见输赢,更多的时候都是一招致命。

尤其是战场拼刺刀,所谓“武艺高强”,并不是说会飞檐走壁、凌波微步,而是说作战灵活,且身强力壮,能快速了结敌人。吕俊生就是这样的人!

战斗中,身强力壮的吕俊生挥舞着刺刀向日寇猛刺,日寇想挡也挡不住,所以往往只能白白送命!

一场战斗中,吕俊生一人一枪接连刺死了27名日军,身上3处负伤。

由于其战功卓著,因此还被评为一等战斗功臣,名扬整个东进纵队,而且还被战友们称为“抗日吕布”、“活吕布”。

在此后的另外一场战斗中,吕俊生又接连砍杀了17个日伪军,一时名震山东。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1938年12月,吕俊生奉命到129师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出任冀南军区青年总队通讯连连长。

在之后的频繁作战中,吕俊生身先士卒,敢打敢拼,英勇无畏,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余人,先后荣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被誉为全军的“常胜猛士”。

连队战士们在吕俊生的带领下,个个在战场上都表现不俗,即便是在遇到多自己数倍敌军的突然袭击,他们往往都能以少敌多,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

但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活吕布”和他的战士们都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吕俊生其实还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

比如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他们就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1940年,吕俊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攻打高邑县的战斗中,他奉命带领连队官兵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

战斗中,他率先指挥工兵炸掉敌人的外围工事,然后在部队前进阻击的关键时刻,他又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冲到敌人的碉堡跟前,从射击洞中夺出敌人正吐着火舌的机枪,为部队突破防线创造出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此外,在接下来的“阎家庄战斗”中,吕俊生带领战士们巧妙布防,一举歼灭了108个敌人,而自己只有一人负轻伤。

所以你看,如果吕俊生和其连队官兵只是一个个五大三粗的莽夫的话,那么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成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战后,由于吕俊生和其连队战功卓著,129师师部特地发来贺电,授予吕俊生为“英雄连长”称号,而他的连队也荣获了“英雄连队”的光荣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活吕布”、“抗日吕布”等这些绰号之外,吕俊生还有一个颇具喜感的绰号——“猫头鹰”!

战友们之所以称吕俊生为“猫头鹰”,是因为他经常带着战士们打夜袭战,而但凡是他盯上的目标,无论简单还是困难,一准会连夜端平,就如同一只锐利的猫头鹰一样。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尽管长年的革命斗争非常辛苦,但吕俊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颗积极而乐观的心态。

这倒不是说见惯生死的他,已经无感于战争的残酷不残酷,而是他知道,革命斗争是艰苦而持久的,想要永远坚持下去,就得保持一颗乐观而积极的心态。

当然,他也始终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在1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吕俊生虽然立下了无数赫赫功勋,但他并没有向任何人炫耀,始终都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之心。

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上级交代的任务,也从来都是保质保量完成,毫无怨言。

在行军途中,他还常常帮助身体较弱的同志,一个人背几个人的行装更是家常便饭,以至于他还被战士们称为是“大力士”。

在实际战斗中,他总是一马当先,不畏牺牲,主动担任起最艰巨的任务,他常常告诉战士们:“作为一个战士,就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还有一次,他带人出去侦查敌情,结果被伪军发现并围困在一个村子里,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不顾个人生死,只身一人冲出村子转移敌人目标,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战友和群众的安全。

这种舍小我,而成就大我的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然而,由于长期处于一线战斗岗位,吕俊生负伤太多,不得不离开大部队休养,尔后到地方武工队工作。

在武工队工作期间,吕俊生常常带领队员们神出鬼没,乔装进城,袭扰城中的日伪军,使得日伪军胆战心惊。

为了抓捕吕俊生,敌人甚至悬赏一万块大洋买他的首级。但这不仅没有让吕俊生害怕,反而让他越发激动,心想:我一个农民,原来还有这么高的身价!

有一次,吕俊生带领几名武工队员外出执行任务,结果不料被大批敌军发现,并包围在一个小村子里。

尽管敌军人多势众,但吕俊生丝毫不惧,他沉重应对,冷静指挥,带领武工队员们利用地形,巧妙与敌人周旋,最后不仅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而且还在战斗中歼灭了十多个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吕俊生反而觉得意犹未尽,决定趁敌人出动包围他老窝空虚之际,正好来一个趁虚而入,杀敌人一个“回马枪”。

结果真如吕俊生预料的那样,敌人据点不仅空虚,而且防守松懈,吕俊生当即便带着战士们一举端掉了这个据点,还缴获了几挺机枪和一门迫击炮。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解放战争中,吕俊生先后在冀南军区机械处、军区补充团、军区独立营等处任职。

其战功虽然闻名全军,但他从来不居功自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

1950年9月,吕俊生受邀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上不仅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而且还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的场景。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吕俊生退伍回到了家乡!

回乡后,吕俊生便将自己的功名永久雪藏了起来,对于自己的功与名,他从未对别人说起,很多人也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抗战老兵而已。

回乡后的吕俊生,继续在家乡发光发热,积极参加农村建设,还担任站大队党支部委员,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一人一枪刺死27名日军,荣立8次一等功,退伍回乡后继续发光发热

1970年11月22日,吕俊生正式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63岁,骨灰被安放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你看,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英雄!战场上,他们所向披靡,不畏生死,让敌人闻风丧胆;工作中,他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中,他们淡泊名利,朴实无华,默默地为人民服务。

还是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著名抗日英雄吕俊生老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