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1937年7月7日,駐盧溝橋的日本軍隊在未通知當地政府的情況下,私自在我軍駐紮陣地的附近進行軍事演習,不久後便告訴當地政府,他們有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的中途失蹤了,為此他們必須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尋找失蹤的士兵。

假設我軍沒有反對,輕輕松松就讓日軍進城搜查,那日軍就會意識到當地政府對他們服軟的态度。日軍就可以輕輕輕松地将整個北平圍起來,以後幹什麼都是他們說的算。

假設我軍抵抗,不讓日軍進城搜查,那日軍就可以使用他們的B計劃,直接進攻,他們早已時刻準備着要和我軍發生戰鬥。在他們的眼中,擊敗我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我軍并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們拿起手中的武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防禦抵抗,這次的盧溝橋事變标志着日本全面侵華戰争同時也是我國軍民上下一心抵抗日本侵略戰争的正式開始。

團結才是最好的辦法

這一場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的戰争持續了整整十四年。在中國古代的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朝代,有的朝代統治、傳承了數百年,有的朝代在曆史中隻是昙花一現。但我們從這些朝代的更替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久分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他們亘古不變的一個道理。

可是這麼久了,他們似乎都沒有團結一緻過,直到抗日戰争的爆發。“攘外必先安内”成為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這個時候的中華民族正面臨強大外敵的威脅,如果不把内部的敵人先清除,那國民政府将會随時面臨着兩面包夾之勢。是以“圍共”就成為了他們的首要任務。而共産黨這邊,“反蔣抗日”就成為了他們的首要目标。

有沒有發現,國共兩黨之間的最終目的都是抵禦外來侵略者日本。但是國軍卻認為我方是敵人,“攘外必先安内”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有一個外敵在旁邊随時觊觎着的時候,這就變成了内耗。

既然大家的最終目的相同,為什麼不可以共同合作試試呢?共産黨意識到了這一點,國民黨同樣也意識到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國民黨人都同意合作,以地方軍閥為主的國民黨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小心思,是以就有了後來的談判合作。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文藝工作者的貢獻

國共兩黨合作以後,不管是軍也好民也好,大家憤怒的眼中隻有日本鬼子。所有人都在盡自己全部的努力去為這場生死存亡的戰争作出貢獻,哪怕隻有一點點,哪怕那是微不足道的。

戰士們上戰場,百姓供給糧食,文人寫書、寫文章,作曲家寫歌,這些都是他們表達自己愛國之心的一種方式。

文藝工作者在這個時期創作了很多救亡的歌曲,其中《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等都是其中優秀的代表。《義勇軍進行曲》在我們中華民族最危機的時刻誕生,對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後來更是被選為我國的國歌。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黃河大合唱》則是以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為背景,向我們展現出了抗日戰争的壯麗,并且用熱情的歌頌來譜寫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不屈不撓的史歌。

在《大刀進行曲》的第一句歌詞“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我們就不難看出那個時候我軍與日軍殘酷的戰鬥背景。

在一個現代化戰争中,使用冷兵器不外乎兩種情況,沒子彈了或者沒有武器。在與日本侵略者戰鬥的最初階段,我軍的槍支彈藥少得可憐,大刀基本上是人手一把的标配。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日軍刺刀與我軍大刀

作為我國的開國元帥之一的聶榮臻,他在自己後來的回憶錄中就曾記錄過一場與日軍的白刃戰。

根據記錄,在抗日初期消滅一名日本士兵需要我軍戰士六名左右。當初我們和日本軍隊的差距不隻是在裝備上,還有軍隊的素養上。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很多日本士兵曾經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而我軍大部分都是由普通農民百姓組成。最初的傷亡大就是因為我軍等于是一群拿着初始裝備的小白去打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結果不言而喻。

我軍的指揮對這一點也非常明白,是以采用遊擊戰術來對敵人進行騷擾的同時也在默默積蓄着力量,既達到了練兵的效果,也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在與日軍發生白刃戰的時候,如果我軍多打一,那麼很快就可以将這個敵人消滅。但如果日軍士兵三個或者三個以上背靠背組成防禦陣型,那麼就算我們十個乃至更多的人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這是因為當日軍組成這種防禦陣型後,就将戰鬥的空間給縮小了。因為是白刃戰,我軍的戰士形成包圍圈的人數基本上是固定的,越靠近日本士兵,這個空間就會被壓縮得越小。

然後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當時被譽為世界上最适合白刃戰的步槍。它的槍身非常長,在前端配上刺刀以後長度可超過1.6米。有一句話就非常适合形容這種情況:一寸長一寸強。這一點點的長度在戰場上可能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聶榮臻回憶:抗戰時,3名日軍背靠背拼刺刀,10個八路打不過

小結:

盡管當時我軍和日軍實力相差巨大,正面打起來絕對會敗得很徹底,但是誰又說了戰争中就隻能和敵軍硬碰硬呢?戰争就是利用我們所能利用的一切,團結我們所能團結的一切,然後取得最後的勝利。

我們生活中面對困難也是。當一個巨大的困難,大到讓你窒息的困難擺在你面前,你會怎麼辦?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心生懼意,想着要不就放棄吧、退縮吧,我沒有辦法克服的。隻有極少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想着怎麼迎難而上。

我們害怕困難這件事并沒有什麼值得羞愧和被指責的,面對強大的困難選擇放棄怎麼了?有的時候這反而是對自己實力清楚認知後的理智選擇。

筆者對那些有勇氣挑戰困難的人感到敬佩,筆者也對那些有勇氣選擇放棄的人感到敬佩。放棄這一件事并不可恥,一直選擇放棄的人才是可恥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