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軍雖然宣布了無條件投降,但還是不願意放棄中國這塊大肉,為了能夠完成“卷土重來”的計劃,他們暗中在山西留下了一支日軍部隊。

閻錫山
這個地方是
國民政府官員
的地盤,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親日派”,閻錫山為了使這些日軍能夠自願留下,甚至抛棄了中國人應有的骨氣和尊嚴,給予了日軍豐厚的待遇。
1948年,晉中戰役打響,解放軍劍指山西,打算一舉将日軍的殘餘部隊消滅,身為司令員的徐向前,在戰前會議上大罵閻錫山的叛國行徑,并做出了
“堅決消滅!”
的訓示。
那麼,
日軍殘餘部隊最終結局如何?
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1945年,日軍雖然宣布了投降,但其内心依舊不服氣,想要借機留在中國,以求東山再起,為了實作這個計劃,
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的總司令岡村甯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
“中日已戰火停歇,國軍現在最大的威脅是共軍,華中長江與黃河尚有30萬日軍,本人建議暫不繳械,本人可以留在中國率領這些日軍,在貴司令的指揮下,幫助你們圍剿共軍。”
當何應欽将日軍的要求告知蔣介石時,蔣介石氣的大拍桌子,并明确地表示:“國共兩黨雖有仇,但我們與日軍的仇更大,娘希匹!讓日軍趕緊從我中華土地上消失!”
就這樣,國民政府嚴肅地拒絕了日軍的合作請求,在這樣的形勢下,擺在日軍面前的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放下武器歸降回國;第二,暗中潛藏在中國,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
大多數日軍都選擇了第一條路,老老實實的歸降回國,但駐山西的日軍卻選擇了第二條路,将軍隊駐紮到了山西。看到這裡,許多人會有一個疑惑,既然國共兩黨都不願意和日軍合作,那
日軍是怎麼隐藏在山西的?
說到這裡,便不得不提起一個親日派的國民政府官員—
。
閻錫山是山西太原的綏靖公署主任,總攬着山西的軍政大權,在抗日戰争期間,他常常“見風使舵”,遊走國民黨、共産黨、日本三方勢力中,也是以閻錫山将自己戲稱為“可以在國共日三個雞蛋上跳舞。”
在抗日戰争的前期階段,閻錫山雖然與日軍親近,卻還是保持了觀望的态度,經驗老道的他認為,日軍想要攻破中國,占領中國的土地并不容易。在閻錫山的争取下,1941年,他與日軍達成了“汾陽協定”,即晉綏軍和日軍保持停戰狀态,互不侵犯。
這年的12月份,太平洋戰争爆發,随即美國便宣布對日開戰,美國的加入使二戰的戰局産生了轉折性的改變,世界各國都掀起了“反法西斯主義”的浪潮。在這樣的背景下,閻錫山自動忽略了與日軍達成的“汾陽協定”,假裝為了民族大義,對日軍頻頻發起進攻。
日軍的高層曾對閻錫山的行為分析道:“閻為避我軍之鋒銳,既與蔣介石相通, 又裝作與我合作,且利用我方不能實行的合作條件使交涉拖延,行緩兵之計,以維護自己。”
縱使識破了閻錫山的陰謀,日軍也不曾放棄繼續與閻錫山勾搭,就這樣,在抗日的整個期間,以閻錫山為首的晉軍高層,一直遊走在中日之間的灰色地帶。
到了1945年,中日戰場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駐山西的部分日軍高層,紛紛開始考慮戰後的出路,日軍駐山西的司令澄田睐四郎對自己部下說:
“可以争取與閻錫山合作,我們潛伏在山西以求東山再起,好過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
在這之後,日軍高層開始頻頻與閻錫山進行會談,試圖勸服閻錫山,
日僞山西政府的顧問
城野宏
對閻錫山說:“我方希望能把駐山西日軍的武力,寄存于中國。”
閻錫山聽了城野宏的建議後,心中欣喜不已,他告訴城野宏,自己早就與貴軍有合作的意向了,希望貴軍能夠留下,與自己共謀大業。
閻錫山之是以會同意日軍的這個陰謀,是想借助日軍的兵力,在戰後恢複軍閥統治,于是,閻錫山與駐山西日軍打着各自的小算盤,達成了合作。
這年的9月初,閻日雙方正式在太原開展了關于日軍殘留問題的談判,此次談判沒有任何的翻譯人員參加,是在極為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從每天的深夜12點開始到次日的淩晨4點結束,一直持續了五天的時間,雙方一緻達成了以下的幾點協定:
一、日軍編為部隊,置于閻錫山的指揮之下;
二、對于留用的日本軍人,閻錫山要在原有的級别上再提三級......
為了将日軍留在山西,閻錫山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上述的協定要求外,他還給日軍提供生活上的各種優厚待遇,給他們單獨安排了幹淨的新房。
由此可見,此時的閻錫山已經全然抛棄了尊嚴,讓人不禁感到悲哀、憤怒,對于我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恥辱。
日軍投降簽字
在日軍正式投降後,國共兩黨進入到了對峙期間,此時的閻錫山與日軍達成了一項協定,即:如果共産黨的大軍前來接收太原,日閻兩軍應共同合作,負責堵擊。
後來,閻錫山趁着國共重慶談判期間,帶領着閻日兩軍大肆進攻上黨地區,然而,由于共産黨提前做好了防備,閻錫山的大軍以失敗告終了。
不甘失敗的閻錫山,在未來的幾年内,多次與解放軍交戰,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和所擁有的日軍部隊,在一次作戰中,日軍将領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拿着日本軍旗插在戰場上,嚣張至極。
閻錫山的叛國行為注定不會得到好下場,他的好日子很快便到頭了,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響了晉中戰役,在戰前的會議上,司令員徐向前說道:
“早就看閻錫山不順眼了,他這個親日的叛徒,必須要堅決消滅!”
另一邊的閻錫山對軍中下指令道:
“保衛晉中、固守太原”
,此時的閻錫山自是不願意撤退的,他在山西稱王了幾十年,人送外号“山西王”,他不願放棄自己多年的獨裁統治,還做着占地為王的美夢,絲毫沒有意識到接下來的危機。
随後,閻日兩軍集結到一起,奔赴到作戰的前線,決定與解放軍決一死戰,令閻錫山沒想到的是,在這場戰役中,閻日兩軍被解放軍打的節節敗退,根本無任何的還手之力,這讓身處在太原的閻錫山感到很是無力,在這段時間,閻錫山常常夢中驚起,連覺都沒睡好過。
日本陸軍少将:元泉馨
這年的7月份,閻軍的總司令趙承綬被俘,副司令元泉馨留下自己的部隊,倉促鑽到了高粱地裡逃跑,但
我軍秉承着司令員徐向前“堅決消滅”的訓示,不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
在大肆搜捕了幾天後,元泉馨在小常村被我軍發現,我軍随即便對他展開了炮轟攻擊,為了確定元泉馨命喪黃泉,為首的指揮,又讓部下補上了好幾槍,就此了解了元泉馨的生命,元泉馨是這次戰役中喪命的進階日本将領。
除此之外,原日軍的炮兵大隊長,炮兵訓練團少将總教官都喪命于這場戰役中,他們的死亡給“殘留日軍”帶來了重大的打擊,在這之後,這些日軍的軍心潰散、士氣大減,我軍一鼓作氣,對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進攻,成功使晉中地區解放。
在這之後,太原成為了一座孤城,閻錫山想要當軍閥的夢想、殘留日軍卷土重來的計劃就此破滅。
在這樣情況下,閻錫山依舊負隅頑抗,為了能夠守住太原城,獲得勝利,他甚至違反了國際法,
在太原的作戰中允許軍隊使用
毒氣彈
10月5日,太原戰役就此打響,日軍教導總隊司令今村方策,在東山的一次作戰中,指揮士兵發射“聯二苯”毒氣彈,沒有防備的解放軍,不小心吸入了毒氣,行動就此受緩,就在這時,日軍對我軍進行了掃射射擊,一些受毒氣影響的解放軍根本來不及反應便犧牲了,使解放軍戰士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後來,曾任日僞山西政府的顧問
說起了這段往事,他說:
“僅僅在牛駝寨前,就殺害了1600餘名解放軍戰士......并且在東山一帶,閻日兩軍共殺害了16000人。”
由此可見,解放軍在太原戰役中的傷亡是有多麼的慘重。
徐向前
可縱使有着再多的傷亡,解放軍也不曾退縮過,因為他們要消滅的對象不止有閻錫山的反動軍,還有着更為可恨的日本殘留軍,司令員徐向前常常會對自己的部下說:
“我們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不能忘記日軍帶給我們的恥辱,我們與他們是死敵,他們如今膽敢留在中國,就要做好被我們消滅的準備!”
1949年1月,平津戰役勝利,我軍解放了北平、天津等多個華北地區城市,身在太原的閻錫山感到大事不妙,對打敗解放軍不抱任何的期望了,他無時不刻都在擔憂着解放軍會攻入太原城,将他一舉拿下。
于是,在這種害怕的情緒下,閻錫山決定逃跑,在逃跑前,閻錫山為了穩定殘餘的日軍勢力,對日軍的進階軍官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我誓死與太原共存亡,你們放心好了,我不會不管你們的。”
就這樣,殘餘日軍勢力信了閻錫山的鬼話,依舊為他繼續賣命,和解放軍厮殺在前線的戰場上,而閻錫山則在這年的2月份,乘坐飛機逃往了南京,将自己的同盟丢棄在了太原。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向太原發起了總攻,這次圍城的解放軍部隊從之前的十多萬人,增加到了三十多萬人,城内的一些日軍自知打不過解放軍,便開始了潛逃行動,比如炮兵總指揮岩田清一,他于21日晚換了一身衣服,打算從城東南的雙塔寺潛逃,但我軍早已對太原形成了包圍之勢,他在出逃不久後,便被我軍給生擒了。
這年的4月24日,太原解放,解放軍進駐到太原城内,所有的殘留日軍和閻錫山的大軍,都成為了我軍的俘虜,總數六七百人,其餘的閻、日士兵,都在戰争中被我軍給擊殺了,其中,
教導總隊司令今村方策
,由于害怕軍事法庭的制裁,被俘後服用了氰化鉀自殺了。
後來,趙永強先生在
《戰後日軍“殘留”山西的曆史與現實》
一文中談起了殘留日軍的結局,他在文中寫道:
1956年,日本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他們認為,這些歸國的殘留日軍屬于“開小差”的行為,不能給予他們軍人的待遇。就這樣,這些歸國的殘留日軍,不得不重新謀求一份新的工作,不少人都掙紮在溫飽線上,貧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