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元與清的華夷之辨,看華夏文明的相容并蓄

回望華夏上下五千年,有強盛王朝如漢唐,其國威遠播海外,也有衰弱時期,當時可謂山河破碎。

在漫長的歲月中,王朝更疊不辍,有通過内部戰争執掌華夏大地的帝王,也有趁華夏内憂之時,從長城之外南下劫掠中原的遊牧部落首領。

如此情況之下,往往會有所謂的華夷之辨,更為重要的是遊牧部落可不僅僅是擾亂中原,還曾在華夏建立了大一統王朝,這些王朝甚至可與漢唐相比。

周遊華夏古代史,大一統王朝公認不超過兩手之數,其中就包括遊牧部落建立的元與清。

對于一部分生活在中原的人來說,對于這樣的情況可謂非常難以接受,因為按照他們的了解,華夏王朝就應該是由中原人自己建立,不能忍受外部力量的介入。

從元與清的華夷之辨,看華夏文明的相容并蓄

對此,我十分不認同,華夏文明之是以能夠綿延數千年除了我們先輩們的堅韌外,也與傳統文化中的相容并蓄有着息息相關的聯系。

而這一文化特性自先秦時代便已經初見端倪,當時的中原等地諸侯國林立,此外,還有衆多未被中原文化觸及的地帶,生活着與中原迥異的人群。雖然,彼此間生活區域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同一片大地上生存的古人間必然會存在着人員的流動。

為此,先秦儒家諸賢逐漸建立了“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的思辨。而随着西漢武帝時期,将儒家确立為正統思想之後,這一認知開始成為華夏封建王朝主流。

至于後來以長城等地為分界線來區分華夷也是因為這是農耕與遊牧的天然分界線,中原王朝無力穩定統治遊牧地區,這些地理分界線逐漸成為了大家對華夷之分的固有認識。

從元與清的華夷之辨,看華夏文明的相容并蓄

但這一認知,存在明顯的問題,地理分界線是自然影響下農耕與遊牧的分界處,并不能作為判定華夷的标準。

按先賢的标準來看,元朝與清朝進入中原後的做法,完全可稱之中原王朝。

在曆史上,元朝與清朝在入主中原後,開始采用中原王朝的治理結構來建立官僚系統,尤其是清朝,為了穩固統治,幾乎抛棄了原來的語言、文字,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清朝對中原長達276年的統治。

正是在清朝的統治之下,華夏直接控制的土地遠超曆代王朝,奠定了我們近代以來的疆域。

相比于傳統的中原王朝,清朝的統治有着其本身的特色,比如與蒙古人的聯姻、官紳一體納稅等措施,不僅穩固了對邊疆的統治,還能有财力支援在當地的長期存在。

從元與清的華夷之辨,看華夏文明的相容并蓄

否則,我們的實控領土必然大為縮水,到現在可能前往東北就得辦護照,更别說西北方向了。

綜上所述,是個人關于元朝、清朝是否是對華夏侵略的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