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張講曆史:元朝

作者:熱情的金桔A

元朝之是以能夠完成統一,擺在第一的是宋朝制度改革,解決了中央政權更替頻繁的問題和地方分裂割據的問題;擺在第二的是民族交融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蒙古人融合了蒙古高原的各民族,女真人融合了淮河以北的各民族,黨項人融合了西北各民族,蒙古人整合了各民族;擺在第三的是民心厭戰,渴望統一安定。

老張講曆史:元朝

一、政治。

1.建立蒙古政權。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2.拓展。此後半個世紀,蒙古軍隊先後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雲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3.元的建立。

1】1260年,忽必烈即位,開始推行中原傳統政治制度,興建大都。

支援旭烈兀建立伊兒汗國,旭烈兀則支援忽必烈繼承汗位。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分離發展,忽必烈僅僅保留名義上的宗主地位,實際上隻統治蒙古本部。

仿唐宋制度,中央設立中書省,主管全國政務;設立樞密院,管理全國軍事;設立禦史台,掌管全國監察;設翰林國史院,主管全國文教;實行流官制度;實行軍民分治。地方長官,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黃河流域居民)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為定制,使他們之間互相牽制。

2】1271年,忽必烈定國号為大元。

4.元朝統一。

1】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

2】1279年,元軍擊敗南宋餘部,完成統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堅拒勸降,後來在大都從容就義。

5.交通。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驿道,設立驿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相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老張講曆史:元朝

6.創立行省制度。

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全國共設10個行省。

1】起源。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祖中統年間,尚書省并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2】含義。“省”的本意為宮禁,引伸為中樞機要、行政機構的名稱,是以行省起初是指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取代表中央行使權力之意。随着全國的統一,行省很快轉化成了固定、常設的地方大行政區。元朝劃今河北、山東、山西一帶直屬中書省,稱為“腹裡”。分置河南、江北、江浙、江西、湖廣、陝西、四川、遼陽、甘肅、嶺北、雲南11處行中書省。行省轄區廣闊,權力集中,地方軍、政、财權無所不統,與此前宋朝分割地方權力的體制明顯有異。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參知政事,其行政機構名稱和官吏品秩與中樞相等,凡一省軍國大事無所不領。行省轄區不僅地域遼闊,且省界犬牙交錯,使其無山川險阻可依,北向門戶洞開,形成以北制南的軍事控制局面。因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據,故為明、清所繼承。

3】意義。加強了對地方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影響深遠。

省、路、府、州、縣多級行政制度。

中書省:中書令一員,銀印,典領百官,會決庶務,太宗以相臣為之,世祖以皇太子兼之。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正一品,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平章政事四員,從一品,掌機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

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裡。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制。中統、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系銜。其後嫌于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書省,尋複如舊。至大二年,又改行尚書省,二年複如舊。每省丞相一員,從一品;平章二員,從一品;右丞一員,左丞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甘肅、嶺北二省各減一員;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都事二員,從七品;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設員有差。舊制參政之下,有佥省、有同佥之屬,後罷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擇人,故往往缺焉。——《元史·百官志》

老張講曆史:元朝

7.土司制度。

元明清中央與地方各民族統治階級互相聯合、鬥争的一種妥協形式。在土司統治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範圍,造成分裂割據狀态,進而使民族之間和民族内部産生仇恨和戰争。是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用來解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其義在于羁縻勿絕,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繁榮于明代,崩潰于清代,結束于20世紀初。

8.宣政院。

1】内容。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由帝師兼領。忽必烈始置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宣政院官屬得自選用,與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并為元朝四個獨立的任官系統。

2】意義。西藏地區正式成為大陸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9.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治理

1】吐蕃地區: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總制院即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西藏事務。

2】對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

3】經略台灣:在隸屬福建晉江的澎湖設定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

4】在東北設遼陽行省,北方設嶺北行省,南方設雲南行省。

老張講曆史:元朝

雲南行省,雲貴有衆多土司,四川、湖南、廣西也不少

10.民族交融。

1】元朝結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回纥、吐蕃、大理等政權分立的分裂時代,重新實作了大統一。統治者一方面實行“漢法”即唐宋制度,一方面對各民族因俗而治,不同民族實行不同政策。蒙古統治者大量任用色目人做官。

2】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遊牧部落,鐵木真統一草原後逐漸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3】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

4】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大陸回族的前身——回回。

5】元朝滅亡,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老張講曆史:元朝

11.“四等人制”。

1】目的:蒙古統治者為了保障自己的統治利益。

2】等級

第一等 蒙古人。

第二等 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

第三等 漢人,主要指北方的漢族,也包括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指原南宋統治區的居民。

老張講曆史:元朝

二、經濟。

1.農業。

1】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擴大。

2】元朝沿襲唐朝的租庸調和兩稅法,北方征收丁稅、地稅,南方征收夏稅、秋糧。但元朝還有前朝沒有的“科差”,按戶等征收絲、銀。

3】諸色戶計。元朝戶籍類型比較複雜,按職業可以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站戶等,統稱為諸色戶計,一旦定籍,世代相襲,不得變動。

2.手工業。

1】棉紡業。黃道婆。

①背景。棉花種植的推廣,由珠江流域擴充到長江流域。

②貢獻。“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兩匹布。”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6)重返故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泾鎮,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捍(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

③作用。松江府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推動了棉紡織業發展,衣着發生重大變化。

2】工匠。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生産的專業人戶,稱“匠戶”。唐代已有工匠在官營手工業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戶往往被官府以強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後,工匠被編入專門的戶籍,由專門機構直接管理,不得脫籍改業,必須世代相襲,承擔指定的工役。這樣,統治者就可以十分友善地征調各類工匠。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的束縛。

3】青花瓷。

老張講曆史:元朝

3.商業。

1】在全國範圍内将紙币作為主币發行。

2】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3】杭州被外國旅行家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

4】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

5】為将南方财賦順利北運,重新開通了大運河;還創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主要任務也是運輸江南的糧食。

老張講曆史:元朝

三、文化。

1. 元曲。

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元雜劇标志着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等。

1】原因。首先,元朝疆域遼闊,城市經濟繁榮,宏大的劇場,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衆,為元曲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和融合,促進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詩歌等文學傳統繼承、發展的必然結果;元朝長時間停止科舉,文人流入市井謀生。

2】内容。元雜劇在金院本基礎上發展,正當南戲盛行之際,北雜劇走向成熟。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并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元雜劇将詩詞、歌唱、對白、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結合起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其中用演員虛拟動作表現劇中時空場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國戲曲時空自由和以象征虛拟動作表意的特殊傳統。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緻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西廂記》影響很大。

3】評價。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着璀璨奪目的異彩。

老張講曆史:元朝

元墓壁畫

2.科技。

1】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設計和監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曆法《授時曆》,其中測定的資料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2】農學家王祯:編撰的《農書》,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

3.藝術。

雜劇。書法——趙孟頫。文人畫——王冕。

4.文字。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兒文字拼寫蒙古語,形成畏兀體蒙古文。

忽必烈即位後,委派八思巴創造出一套拼音符号,這也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老張講曆史:元朝

5.中外交流。

四大發明西傳基本完成。

馬可波羅來元朝。

老張講曆史:元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