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元与清的华夷之辨,看华夏文明的兼容并蓄

回望华夏上下五千年,有强盛王朝如汉唐,其国威远播海外,也有衰弱时期,当时可谓山河破碎。

在漫长的岁月中,王朝更迭不辍,有通过内部战争执掌华夏大地的帝王,也有趁华夏内忧之时,从长城之外南下劫掠中原的游牧部落首领。

如此情况之下,往往会有所谓的华夷之辨,更为重要的是游牧部落可不仅仅是扰乱中原,还曾在华夏建立了大一统王朝,这些王朝甚至可与汉唐相比。

遍历华夏古代史,大一统王朝公认不超过两手之数,其中就包括游牧部落建立的元与清。

对于一部分生活在中原的人来说,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谓非常难以接受,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解,华夏王朝就应该是由中原人自己建立,不能忍受外部力量的介入。

从元与清的华夷之辨,看华夏文明的兼容并蓄

对此,我十分不认同,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除了我们先辈们的坚韧外,也与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而这一文化特性自先秦时代便已经初见端倪,当时的中原等地诸侯国林立,此外,还有众多未被中原文化触及的地带,生活着与中原迥异的人群。虽然,彼此间生活区域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同一片大地上生存的古人间必然会存在着人员的流动。

为此,先秦儒家诸贤逐渐建立了“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思辨。而随着西汉武帝时期,将儒家确立为正统思想之后,这一认知开始成为华夏封建王朝主流。

至于后来以长城等地为分界线来区分华夷也是因为这是农耕与游牧的天然分界线,中原王朝无力稳定统治游牧地区,这些地理分界线逐渐成为了大家对华夷之分的固有认识。

从元与清的华夷之辨,看华夏文明的兼容并蓄

但这一认知,存在明显的问题,地理分界线是自然影响下农耕与游牧的分界处,并不能作为判定华夷的标准。

按先贤的标准来看,元朝与清朝进入中原后的做法,完全可称之中原王朝。

在历史上,元朝与清朝在入主中原后,开始采用中原王朝的治理结构来建立官僚系统,尤其是清朝,为了稳固统治,几乎抛弃了原来的语言、文字,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清朝对中原长达276年的统治。

正是在清朝的统治之下,华夏直接控制的土地远超历代王朝,奠定了我们近代以来的疆域。

相比于传统的中原王朝,清朝的统治有着其本身的特色,比如与蒙古人的联姻、官绅一体纳税等措施,不仅稳固了对边疆的统治,还能有财力支持在当地的长期存在。

从元与清的华夷之辨,看华夏文明的兼容并蓄

否则,我们的实控领土必然大为缩水,到现在可能前往东北就得办护照,更别说西北方向了。

综上所述,是个人关于元朝、清朝是否是对华夏侵略的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各位的关注支持,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