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為了北伐中原完成畢生的心願和實作劉備的遺願,從穩定國内局勢之後,開始了六出祁山不斷地北伐,最終因為鞠躬盡瘁、勞累過度,而病逝于五丈原。

諸葛亮在病逝之前,曾寄希望于用祈禳之法為自己增壽一紀12年,所謂的祈禳之法是一種道教特色的法術,以本命燈一盞,大燈七盞,小燈四十九盞,同時以七七四十九人護衛,以保本命燈長亮七天,則可延續壽命12年。

原本諸葛亮計劃得好好的,可天有不測之風雲,司馬懿在同一時間夜觀天象,發現天空中的象征大将的星宿不在原來的位置,司馬懿也是博學多才之人,馬上猜測到諸葛亮可能生病了或者要不行了,于是司馬懿派出夏侯霸率軍攻打蜀營以做試探。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魏延

當天晚上夏侯霸就率軍攻打蜀營,原本兩軍對壘,一方攻打另一方實屬正常,在得知魏軍來襲時,魏延直奔諸葛亮大帳報告,由于匆忙,魏延竟然不小心踢翻了諸葛亮設在帳中的本命燈,本命燈于是就熄滅了。

這下子魏延就闖了大禍,原本諸葛亮還想着用祈禳之法增壽,現在看來不可能,那種本可以延續壽命12年卻因為一個失誤而即将面臨死亡的心态,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就算是外人看了,也會覺得可惜,當時諸葛亮大帳中還有姜維在。

魏延一闖禍,就立即意識到了有問題,無論魏延是故意還是無意的,魏延當時的動作就是伏地請罪,姜維卻無法忍受,怒而拔劍,準備斬殺魏延,以報諸葛亮折壽之仇,但是諸葛亮卻以天意如此阻止了姜維的行為。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阻止殺魏延?這不就是大好機會嗎?

以三國演義來看,諸葛亮一直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但由于魏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諸葛亮對魏延的态度一直是重用+打壓,也就是胡蘿蔔加大棒,既給魏延利益與好處,又處處敲打魏延。

魏延能夠鎮守漢中,諸葛亮也是同意的,魏延能夠高官厚爵,諸葛亮也同樣是預設提拔的,在整個蜀漢軍隊系統中,諸葛亮同時對魏延處處提防,就連自己的身後事安排都是托付姜維、楊儀、蔣琬等人,而沒有托付魏延,反而安排了馬岱對付魏延,就說明了諸葛亮并不信任魏延。

以諸葛亮的智慧,早就意料到魏延會在自己去世之後犯上作亂,但諸葛亮此時沒有殺魏延,是很明智的選擇,然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大将。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魏延是蜀漢的重臣,劉備親自提拔的大将,在蜀漢軍隊系統中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将,自蜀漢五虎去世後,魏延成為新一代武将中的佼佼者,這麼一位大将,能夠因為他踢翻了七星燈而殺了他嗎?

顯然不能,踢翻了七星燈犯了什麼罪?

雖然七星燈是諸葛亮以道家法術用來延續壽命的道具,可是誰能保證法術一定能成功,如果以此理由殺害大将,蜀軍會心寒,蜀漢内部會不服,這跟以莫須有罪名殺人有什麼差別呢?

況且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就算是扳倒李嚴這個政敵,用的也是光明正大的陽謀,諸葛亮治理蜀漢用的是法制,以法治國,以法治國的前提就是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而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魏延隻是踢翻了燈而已,并沒有犯法,諸葛亮殺不了魏延。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七星燈

但諸葛亮是個聰明人,知道魏延有反骨,但是要扳倒魏延一定要有真憑實據,而不能憑莫須有的罪名,諸葛亮就算要殺魏延,也必須等掌握了魏延的犯法證據才能殺,可是諸葛亮已經等不到這一天了。

雖然諸葛亮等不到這一天,但諸葛亮在臨死前還是做了周密的安排,諸葛亮明确地告訴馬岱:魏延必反,到時候自然就有人殺魏延。同時給了馬岱一個錦囊,告訴他在危急時刻才能打開,到時候就有人殺魏延了,安排好了之後,諸葛亮不久就去世了。

諸葛亮一死,魏延果然造反,不聽從諸葛亮之前撤軍的指令,在楊儀率軍撤退時,魏延率領所部士兵搶到楊儀大軍前燒了棧道,還派兵攻擊楊儀,魏延公然違抗軍令,這就等于給了諸葛亮殺他提供了确鑿的證據,魏延之死也就不遠了。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魏延:誰敢殺我?

正是由于諸葛亮早有計劃,早就做好了安排,并且最重要的是:魏延有了犯罪事實,不僅違抗軍令,還公然攻擊自己人,這就等于謀反大罪,謀反按法律是要被斬首,誅滅三族的,最終在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之下,魏延被馬岱所斬殺。

正因為諸葛亮計劃好了一切,也就沒有在魏延踢翻七星燈的時候殺魏延,一是沒理由,二是沒必要,反正魏延也逃不了一死,同時殺魏延卻沒有亂殺大将的不良名聲,反而有平定叛亂的好名聲,這就是諸葛亮高明的地方。

魏延去世後,相傳蔣琬還以魏延前期有功,給魏延建了一座墓地,位置在今天陝西省漢中市北門外2公裡的石馬鄉,魏延的墓地前有兩尊跪着的石馬,暗指害死魏延的兩個人--楊儀和馬岱,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