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榮桓率部轉移,日軍追擊,過河後羅榮桓為何下令不要拆掉浮橋?

抗日戰争爆發後,為了充分發揮我軍遊擊戰的優勢,平型關戰役後,115師主力南下晉西南,副師長聶榮臻率領獨立團,騎兵營等部隊約3000餘人,留在五台山地區建立了晉察冀根據地,主力在代師長陳光和羅榮桓的上司下到呂梁山地區進行戰鬥。

随後在1939年初,羅榮桓與陳光帶領主力進入山東,重創日僞軍。率領115師部隊,與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并肩作戰,發動群衆,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經過幾次大的戰鬥,我軍終于在山東站穩了腳跟。

羅榮桓率部轉移,日軍追擊,過河後羅榮桓為何下令不要拆掉浮橋?

1914年日僞軍5萬餘人掃蕩,115師師部和山東分局被日僞軍合圍,形勢很嚴峻,敵軍想要徹底消滅抗日根據地。

經過幾天的戰鬥,我軍帶領機關人員轉移到了留田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中,在這裡開展了會議,商讨接下來往什麼方向突圍,羅榮桓最終力排衆議選擇往南突圍,往靠近沂蒙山區一帶走。

随後羅榮桓親自率領指揮所和特務營,與敵人進行鬥争,跟敵人在沂蒙山區一帶開始了躲藏,好能夠讓主力部隊尋找到機會殲滅敵人。羅榮桓保持一種能讓對方追上的錯覺,很多的日軍跟着他們在後面兜圈子,隻等他們犯錯,好将他們抓住,但羅榮桓雖然帶領部隊險象環生,卻總是能夠逃過一劫,跟敵人周旋。

但這樣的舉動是十分危險的,如果差錯出現,就很容易被當做“魚餌”吃掉,但當時的形勢是敵人的力量很強大,我軍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憑借有生力量消滅敵人,進行更好的周旋。

一次他們剛到一個村子,準備停下來歇歇腳,哨兵就報告敵人已經追來了,就在不遠處了,羅榮桓隻得立馬帶隊離開村子進行轉移,剛出了村子沒多遠,就碰到了一條河,河上面有一個很窄的木橋,人員行動很慢,但手下的部隊有幾百人,而敵人就在身後了,選擇這樣走隊伍還沒走完,敵人就追上來了,羅榮桓想這不是辦法,他仔細觀察了流淌的河流,選擇叫過來一位作戰參謀,讓他下到河中淌水,試試水有多深。那位作戰參謀到了河裡發現,水中雖然很冷,但并不急,水也不深,他謹慎地沿着小橋,一路過了河,一路上水都隻到了腰深。

他過了河示意可以過,羅榮桓馬上指令手下全部改為徒涉,大家于是都蹚水過了河。過了河後,有工兵就提議說要不我們炸掉這座橋吧?但羅榮桓搖頭說不行,留着他,又讓人将河邊兩地的腳印迅速打掃幹淨,抹除掉那些痕迹。有人已經明白了羅榮桓的用意。

清理掉河邊痕迹後,羅榮桓帶領大部隊先走,日軍就追着到了河邊,看到了羅榮桓部隊後方的幾個人,立馬開槍射擊,那幾個掃除痕迹的戰士就地開始阻擊敵人,敵人雖然看到了羅榮桓部隊的後方,但仍舊沒能夠追上羅榮桓。日軍看到橋後第一想法也是從橋上過,但橋很窄,展開不了部隊,過不了河,而羅榮桓方的戰士,隻要朝着橋上的人打子彈就可以了,日軍起先也沒想明白,還是選擇從橋上過河,這樣就被拖延了很久的時間,羅榮桓是以輕輕松松就攔住了日軍。

羅榮桓率部轉移,日軍追擊,過河後羅榮桓為何下令不要拆掉浮橋?

羅榮桓的部隊是以與日軍又拉開了一段相當長的距離,大家這時才明白了羅榮桓的用意,如果将橋拆掉,敵人反而會大膽選擇實驗徒涉,還會增加敵人過河的進度,通過那座橋的迷惑,敵人反而會陷入思維的誤區中,選擇從橋上過河,拖延了對面的時間,最終能夠讓我軍十分從容的就拉開了與對方的差距。

羅榮桓率部轉移,日軍追擊,過河後羅榮桓為何下令不要拆掉浮橋?

最終羅榮桓的部隊抵達了臨沂城東北的王溝,躲過了日軍的包圍,大家累了一天,休整時,有随軍的外國記者叫希伯,正在寫相關稿件,而我軍也有一位報社的人員在整理稿件,看到羅榮桓的文章時有一句“敵進我進”的詞語,他選擇了将“敵進我進”改成了“敵進我退”,但羅榮桓看完後還是改了回來,一字之差,卻完全不同,這正是羅榮桓所運用的戰術,要争取自己方的主動,儲存好自己的實力,“翻”到敵人的後方去,這樣才能打亂敵人的部署,發展壯大我方的力量,進而能夠達到粉碎敵人“掃蕩”的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