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說到咱們中國曆史上存續時間最長的王朝,估計很多對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也能想到周王朝,畢竟周代在我國民間有太多太大的影響力,以至于現在的文化、民俗、生活習慣上都有和周代息息相關的地方。再者來說,得益于小說家後來的演繹,“武王伐纣”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

之前就有一個朋友向我提了個問題,在武王伐纣初期,西伯侯姬昌的幾個兒子都和他一樣姓姬,可為啥長子叫做伯邑考呢?周武王姬發是收養的,還是長子伯邑考是收養的?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圖檔:西伯侯姬昌的兒子們劇照

一、一切源于西岐伐纣

1、纣王的擔心

首先大慧可以告訴所有朋友,不管是姬發還是伯邑考,都不是姬昌收養的,的的确确是他親生的兒子。

《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有長久且持續的影響力,大家都對武王伐纣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這其中的“武王”即周武王姬發,他親爹就是搗鼓出八卦的周文王姬昌。

他們家族在華夏的西部一直都是半獨立的狀态,但明面上也要臣服于殷商,到了姬昌為主的時候,地盤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他本人也是深受百姓愛戴,和商纣王的殘暴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由于名聲太盛,招來了商纣王的懷疑,于是就有了囚禁姬昌于羑裡城的橋段,按照演義的說法,纣王自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而姬昌愛民如子,是以一切發生得都有理有據。

不過從史料的記載來看,纣王在繼位之初也是個不錯的君主,之是以下令把姬昌抓起來,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畢竟姬昌聲名日漲,這對于任何一位帝王來說都不是啥好事,一旦姬昌有了不臣之心,以他的實力和号召力,絕對夠殷商喝一壺的。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圖檔:姬昌被纣王囚禁前劇照

2、長子伯邑考的犧牲

為了殷商的穩定統治,纣王做了這個決定,在我看來也是無可厚非的,在本着互不翻臉的前提下,最後還是把姬昌給放回去了,這下就有點放虎歸山的意思了。

姬昌回到老家,就開始不斷招兵買馬,還聚攏很多能人異士,這顯然已經萌生了反意,後來經過姬昌父子兩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終伐商大業成功,至此周王朝建立。

在《封神演義》裡,姬發是姬昌的次子,還有個大哥叫做伯邑考,如果不是死得太早,姬昌打下的基業理應由伯邑考繼承,在父親被纣王囚禁的時候,伯邑考為了救父,被殷商殘忍殺害,甚至還被活剮做成了肉餅,逼着姬昌吃下,以便試探姬昌一族有沒有背叛之心。

在殘暴的纣王看來,一旦姬昌發現實情拒絕吃下兒子的肉,那麼就可以借機發揮,直接将其斬殺,好在姬昌是個沉着冷靜的人,明知道大兒子遭了難,卻還是大大方方的吃下了肉,喝下了湯,這才沒給纣王以把柄,最終讨回了西岐。

考慮到姬昌發兵反商的時候伯邑考已經去世,是以最高權力的繼承者就成了姬昌,這多少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感覺,不過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即便是伯邑考還活着,或許也輪不到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圖檔:長子伯邑考劇照

二、伯邑考與姬發的關系

1、身份無疑

即便伯邑考活着,也不太可能成為繼承人,那麼會落到誰的手中呢?一些持否定意見的朋友認為依然會是姬發的,給出的理由就是伯邑考不姓姬,很大可能并非姬昌親生。

畢竟從名字來看,姬昌、姬發人家父子都姓姬,但是伯邑考卻不一樣,這不是同一姓氏,自然是身份上不太“正宗”,那麼還怎麼去繼承家族基業呢?

大慧認為這種說法是缺少事實根據的,首先,即便伯邑考活着,或許真的競争不過兄弟姬發,其次,根本原因在于其他因素,而并非姓氏問題。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圖檔:姬發與大哥伯邑考劇照

在古代中國,一個家族的子孫後代很多,為了差別他們之間的大小尊卑關系,就會在名字中冠以一些固定的字,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伯、仲、叔、季”以此類推,越往後代表年齡越小。

伯邑考這個名字裡有個“伯”字,不為别的,就是因為他是家裡的老大,是姬昌本人的嫡長子,不僅僅是親生的,而且是在所有兒子中地位最高的,從法理上來說,也是最有可能繼承家業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三國時代江東的孫氏兄弟,老大孫策字伯符,老二孫權字仲謀等等,也是這個意思,如果不是孫策早死,江東基業哪裡輪得到孫權呢!

伯邑考是老大,地位很高,是天生的繼承人,而後面幾個字就是真正的名字,我們也可以讀作“姬考”。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圖檔:伯邑考與官員說話劇照

2、法定的繼承人

用現代觀點來看,他是姓伯,事實上人家就是姓姬,伯是突出他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慢慢地也就成了伯邑考。但從史料記載來看,他雖然是老大,但在個人才幹上卻比弟弟姬發略遜一籌。

根據《史記》的描述,姬昌膝下有兒子十人,其中姬發和姬旦是最為賢明的,一直是姬昌事業上的左右手,另外,根據記載,伯邑考還活着的時候,就已經被姬昌趕下了“太子”的位置,是以從本質上來說,姬發就是家族指定的繼承人,畢竟當時還不是封建時代,嫡長子繼承制不是那麼固定。

更重要的是,姬昌的目的是推翻殷商數百年的統治,在這個關乎家族生死存亡的時候,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一定要是賢明有才幹的,否則一招失誤,那麼不僅僅是自己,整個家族都要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周文王叫姬昌,武王叫姬發,為何長子卻叫伯邑考?難道非親生?

圖檔:姬昌與二兒子姬發劇照

綜上所述,大家不必糾結伯邑考的身份,周武王姬發的身份更是沒有任何的存疑,兄弟兩人之間也沒有後來“九龍奪嫡”那般刀兵相見、血雨腥風,這就是一個家族崛起的曆史過程而已。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