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句話:“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争衡。”
這世間的萬事萬物,本就不由人來輕易做主。哪怕我們再糾結,再争強好勝,也無法與命數争個高下。
該你取得成就的時候,那你不知不覺地就成功了。而不該你取得成就的時候,哪怕你再糾結,其實也沒有什麼作用。
就像有些人走着走着就發财了,而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出意外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隻能說明,人的命,天注定,該走到哪一步,并不由我們說了,而由上天和命運說了算。
劉邦本就是一個小混混,但他卻打下了漢家江山,成為了後人評述的“漢皇千古一英雄”。這既是他的付出,更是他的命中注定。
項羽是貴族出身,手下強将如雲,可為什麼他還是輸得一敗塗地,最後成為了所謂的孤家寡人?一句話,天要滅楚,非戰之罪。
每個人的命運不一樣,那他們所做的一切,也多多少少地存在差别。對于命運,我們沒必要過分想不開,順其自然就好。
人好命,天注定,身邊有這幾個信号,那是你命中的福報。
02
劫後餘生,必有後福。
有這麼一個朋友,年輕的時候就走南闖北,反正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做生意,為人敢闖敢拼,特别會折騰。
他有一次去到了某個偏僻的城市做生意,準備開拓市場,誰知道中途就被人搶劫了,幸運的是,對方沒有傷害他,而他也迅速逃掉了。
在他一邊跑一邊慶幸沒有受傷的時候,突然他身邊有一輛車飛馳而過,就差幾厘米,那車就撞到他了。說句難聽點的話,那時候的他如果身子晃一晃,也許人就沒了。
在他經曆過這兩件事之後,他也看開了很多,總覺得這是上天給了他一個生還的機會,大難不死,劫後餘生,值得慶幸。
後來,他的事業也逐漸做大,如今在大城市有車有房,也算是人生圓滿了。
當某些意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迅速躲過去,甚至可以做到毫發無傷,要堅信,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福報。
03
偶然碰到機會,這是你的福氣。
曾國藩說過,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人的謀略和天意的安排,其實需要“五五開”。也就是說,你付出了十分努力,但你能否擁有十分的收獲,就要看天意了。
就拿姜子牙和周文王姬昌的經曆來說,姜子牙差不多八十歲了,才遇到值得他輔佐的周文王。如果他壽命不夠長,或者文王沒有出現,那姜子牙這輩子也就無法建功立業了。
所有的相遇,都是要講緣分的。所有的大事業,都是曆史推動的。可以說,曆史選擇了姜子牙,也選擇了他年過八十而平天下的命運奇迹。
同樣的道理,對于普通人來說,能不能在合适的時間裡面,碰到屬于自己的機會;能不能在剛剛好的情況下,收獲到屬于自己的福氣。這就得看冥冥中的安排了。
在這個世界,一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着我們向前走。這隻手,我們稱之為“命運”。
04
觸底反彈,這是你的機會。
在《周易》中,有這麼兩個詞——潛龍勿用,飛龍在天。
一個人,必然要經曆“萌芽——發展——興盛——衰落——再發展——再興盛——再衰落”等等循環往複的人生曆程。
能夠有多個循環的人,說明他本事不小,可以一直折騰,一直白手起家,勝人一籌。當然,也有一些人經曆過一次循環,就直接失去了希望,了此餘生了。
曆史上有太多的名人,他們一直處于低谷,一直“潛龍勿用”,可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好運什麼時候到來,不知道自己的轉機什麼時候出現。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和李廣,他們都是有大才華的人,為什麼最後還是如此悲哀呢?因為老天沒有給他們觸底反彈的機會。
是以說,能夠碰到“觸底反彈”的機會的人,再落魄,也會走上坡路。
05
遇事過關,這是命運的眷顧。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實力一般,但運氣特别好,無論做什麼事兒,都能恰巧過關,永遠都不會拉胯。
就拿正在考試的學生來說,本來都是同一水準的學生,為什麼在考試中的分數,會相差那麼大呢?
有些人對這道題有靈感,那他的分數自然就高了。而有些人看到這道題就懵掉了,那他的分數自然就低下來了。
就拿職場打拼的員工來說,都是同一水準的員工,為什麼他就能躲過裁員潮,而另一個人就躲不過呢?
隻能說,有些人命中注定是要被裁員的,而有些人命中注定是要留下來的。命運不同,走向就不一樣,這跟人之能力沒有太大的關聯。
人,要感謝每一次恰巧過關的幸運,感激一切剛剛好的幸福。一切好運的出現,都是命運女神對你的眷顧。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