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志願軍15軍以及12軍一部在上甘嶺地區和美軍激戰43天。美軍先後調集六萬多人,300門大炮,170多輛坦克,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上甘嶺戰役進行猛烈的轟炸,志願軍憑借簡陋的武器擊敗了聯合國軍900多次沖鋒,殺傷敵人1.5萬人,最終取得了一場空前勝利。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很多人都知道上甘嶺戰役這場大勝仗,但是卻不記得在上甘嶺戰役之前,萬歲軍38軍在白馬山打了一場敗仗,這場戰役就是白馬山戰役。白馬山位于鐵原西北10公裡處,由一群以395高地為主的山嶺組成,主要高地是394.5高地和281.2高地,越過白馬山,南面就是通往漢城的軍事補給基地,可以直通美國重要兵站補給基地鐵原。

白馬山的地理位置對于美國來說十分重要,如果丢失了這個高地,美軍就無法利用這個地區的交通網,美軍第九軍就不得不撤退到驿川谷以南的另一個高地上。而志願軍如果占領了這個高地,就可以繼續向美軍縱深挺進。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1951年秋季攻勢中,美軍出動重兵攻打42軍駐守的白馬山,由于敵我實力懸殊過大,白馬山最後落到了美軍的手中。美軍占領白馬山後,便在山上構築了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還在陣地前拉上了數道鐵絲網,埋了大量的地雷。42軍在丢失白馬山陣地的時候,曾派部隊進行反擊,想要奪回白馬山,但是付出了傷亡四百多人的代價後,僅殲敵30多人,美軍強大的地空火力網給志願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1952年秋,志願軍38軍和42軍換防,38軍是由原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改編而來的,這支部隊是志願軍中的絕對主力。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38軍在軍長梁興初的率領下給予聯合國軍重創,美2師傷亡過半,土耳其旅被打的就剩下兩個連,殲敵7000人,俘虜3000多人。1952年3月,梁興初擔任志願軍第20兵團代理司令員後,113師師長江擁揮擔任38軍軍長。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最初38軍決定讓114師執行此次任務,38軍對此戰十分重視,擔任主攻任務的339團和340團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進行演習。此時38軍剛換裝蘇械裝備,114師進行了蘇械裝備的戰術演練和通訊聯絡,步炮協同作戰。除此之外,38軍還加強了炮兵和坦克,參戰的各種口徑火炮達182門,坦克17輛,還有59門高炮和122挺高射機槍擔任對空作戰,這時候的38軍可以說是兵強馬壯,除了飛機,什麼都配齊了,至少在火力上還是很強大的。

在各部隊準備就緒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外,那就是38軍114師340團3營七連,任副排長兼文化教員的谷中蛟投敵了。谷中蛟是原國民黨軍官,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是以被選入了38軍,但是此人貪生怕死,進入戰場後,一直逃避作戰。但是為了叛逃,谷中蛟一直積極表現,佯裝積極請戰,最後被選入了突擊隊。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1952年10月3日,在戰鬥即将打響的第三天,谷中蛟和一些幹部到前線檢視進攻路線。趁着大家都不注意,谷中蛟跑到了韓軍第九師的陣地上,谷中蛟叛逃之後,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将志願軍38軍的進攻方案托盤而出。

駐守白馬山的韓軍第九師師長金鐘五得知消息後,迅速指令部隊進入戰鬥準備狀态,一夜挖了150多個掩體,加強防禦工事,加強戰壕,将交通壕繼續挖深。在韓軍陣地前,鐵絲網也由三道加成了七道,另外韓軍還在陣地前埋設了大量的地雷,聯合國軍還出動了韓軍三個炮兵營,和美軍六個炮兵營還有兩個坦克連44輛坦克支援白馬山,美軍第73坦克營也緊急增援白馬山。谷中蛟叛逃之後,美軍迅速對他提供的志願軍炮兵陣地進行地毯式的轟炸,給志願軍炮兵部隊造成了很大傷亡。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谷中蛟的叛逃,讓38軍軍長江擁輝感到很不安,他向上級請求修改作戰計劃,但是被上級上司王近山否決。10月6日,江擁會不得不硬着頭皮指揮部隊對白馬山發動進攻,但是卻打的十分慘烈,在不斷向白馬山增兵後,付出了巨大傷亡依然不能将其攻克,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白馬山上空有上百架美軍戰機對志願軍部隊進行轟炸和低空掃射,最後由于戰線的焦點轉移到了上甘嶺,38軍不得不匆匆撤軍。

谷中蛟叛變,緻使6000名志願軍陣亡,萬歲軍沒打過韓軍一個師

白馬山戰役,志願軍38軍先後投入四個主力團共1.5萬人,韓軍第九師陸續投入四個團,和一些補充部隊共1.8萬人。最後志願軍在殲敵4000餘人,自身傷亡6700多人後不得不匆忙撤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