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一場燃燒了五天五夜的大火

一次特殊曆史時期的非常事件

抗戰初期震驚中外的大火案

長沙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又稱長沙大火,是長沙曆史上毀壞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為性質的火災,也讓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這場恐怖而又無情的大火一直燒了5天5夜,造成了空前的浩劫。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原來繁華的街道變成斷壁殘垣,學校、銀行、工廠、商店毀于一旦。

“馬日事變”的“馬日”是21日,而12日的韻目代碼為“文日”,長沙大火發生在12日夜晚,即“文日”之夕,電報中即稱為“文夕”。現在的我們都難以想象,在那個“文夕”之時,古城長沙究竟遭受了怎樣的滅頂之災,而引發這場大火的,又究竟是誰?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段江華油畫作品《國殇·文夕大火》

一、焚城之災

在湖南省境内的湘陰縣開福沖村、新甯縣莊姜村和桃江縣的黃土侖村,有三座鮮為人知的墳墓。墳墓上雜草叢生,幾乎難以辨認。

70多年來,生活在村裡的人們很少有人知道這三座墳墓的墓主是誰,也幾乎從未看見過他們的後人來這裡祭奠,但是這裡埋着的卻是當年湖南省長沙市國民政府的軍警要人,他們分别是長沙警備司令鄷悌、長沙警備二團團長徐昆和湖南省會警察局長文重孚。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長沙警備司令酆悌

1938年11月20日,這三人被當時國民政府特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執行了槍決,而他們被認定的罪行就是與那起抗戰初期發生在長沙、震驚世界的大火案有關。

1938年,中國進入了抗日戰争的第二個年頭。這一年的11月12日,湖南省會長沙,就像當時身為市長的席楚霖在回憶錄裡所描述的那樣,“像一隻在狂風巨浪中颠簸着的破船”,戰争的恐怖和陰影将這座城市完全籠罩。

自從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以後,僅僅半年多的時間,日本侵略者就侵占了中國大片領土。随着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陷落,地處華中的湖南省會長沙從原本抗戰的大後方變成了抗戰第一線。

1938年10月25日,中日激戰了四個多月的武漢會戰宣告結束,中國軍民付出了40多萬人的巨大傷亡,武漢被日軍占領。

在此之前的四天,也就是10月21日,華南的日軍又從大亞灣登陸,侵占了廣州。

此時,位于武漢和廣州之間的長沙,成了日軍南北夾擊的前沿陣地,戰争的陰雲頓時在這座城市的上空彌漫開來。然而除了戰争的臨近帶給長沙的恐怖之外,一場讓所有長沙人都始料未及的大災難也突然從天而降。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長沙警備二團團長徐昆

1938年11月12日,這一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誕辰紀念日,也是在那場大災難中劫後餘生的老一代長沙人所經曆的噩夢般的日子。

這一天的深夜時分,長沙進入了一片寂靜之中。

自從10月25日武漢被日軍占領以來,整個長沙就變成了一座驚恐的城市。白天,國民政府的各大機關和當地老百姓慌慌忙忙地進行轉移和撤離,隻有到了夜晚,這座驚恐的城市才能稍微地安靜下來。

可是11月12日這一天的夜晚卻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平靜地渡過。13日淩晨兩點,長沙南門方向突然燃起大火,緊接着,整個長沙城都開始四處起火,幾百條火頭同時竄向空中,沖天的火焰頓時吞沒了一切,頃刻間,長沙變成了一片火海。

當時的長沙市長席楚霖在回憶錄裡這樣寫道:

“大火發生時,市民從夢中驚醒,面對熊熊烈火,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老少婦孺的哭喊聲和火燒房屋發出的爆炸聲彙成一片,構成一幅極端悲慘的景象。”

當時住在長沙小喻家巷老3号的一位60多歲的向奶奶,大火發生時從睡夢中驚醒,由于門窗已被大火封死,被逼無奈之下,她隻好跳進一個大水缸裡躲避,結果熊熊烈火把水缸中的冷水煮得沸騰,當大火結束後人們從廢墟中找到她時,老人已被活活地煮死了。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湖南省會警察局長文重孚

同樣的悲劇也發生在位于市區藥王街的一個傷兵收容所裡,十多名從前線下來的傷兵正在這裡療傷,深夜中醒來後突然發現身處火海,在大火的逼迫下他們鑽進了一口廢棄的水井,結果一堵高牆倒下,砸在了枯井之上,枯井成了他們的集體墳墓。可憐這些軍人沒有死在日軍的槍彈之下,卻在這場大火中成了冤魂。

這一晚,最後一趟開往衡陽的火車還停留在車站,忙着疏散和轉移的老百姓将火車堵得水洩不通,站内站外黑壓壓擠滿了近一萬人,當嚴重超載的火車開出車站,徐徐南行,經過一處名叫浏城橋的地方時,一股巨大的火焰橫掃而至,車上許多人被抛了下來,火車開出長沙十幾公裡後,人們回望長沙方向時,天際間一片火光。

突如其來的大火将整個長沙變成了一個人間煉獄,街道上到處都是人海、火海,人們争先恐後地跑到湘江邊上渡江逃命。幾十年之後,那些在大火中劫後餘生的長沙老人們,仍然對那個夜晚的逃生經過還曆曆在目。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那些奪命沖出火窟,跑到湘江邊上渡江逃生的人們,遭遇也一樣極為凄慘,寬闊的江面隻有為數不多的小木船在擺渡,擁擠的人群有的被擠到了江裡,有的因為船小超載而沉入江中,淹死者不計其數,天亮時,人們看到一具具屍體順江漂流,景象慘不忍睹。

這一晚,周恩來和葉劍英等人從武漢撤退下來也停留在長沙,大火燃起時,他們正沉入夢鄉,被警衛員邱南章叫醒。

第二天,周恩來在寫給妻子鄧穎超的信中,這樣描述了當時的情形:

“昨夜長沙火起,全城一炬,倉促出火城,衣被盡失,步行二十餘裡,始遇卡車轉來湘潭。”

這一晚,同樣在長沙的還有郭沫若,他當時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負責抗日宣傳工作。從清晨開始,他和三廳的從業人員就忙于把行李和檔案送離長沙,就在夜裡他們準備最後撤離時,大火驟起。郭沫若等人開車跌跌撞撞走了大半夜,才在天亮的時候開到了湘江邊上。

在《洪波曲》第15章裡,他寫道:

“沿途的情景真是慘目。公路上擁塞着逃難的人,拖兒帶女,扛箱擡櫃,哭的,叫的,罵的,裹着被條的,背着老年人的,負着傷的,懷着胎的,士兵,難民,雜亂成一片,喇叭不斷地在叫,車子不斷地在撞,狼狽的情形真是沒有方法可以形容。”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文夕大火

這場從11月12日深夜,如果更确切一點,從11月13日淩晨兩點驟起的全城大火燃燒了五天五夜,由于12日在當時的電報代碼中被稱為“文日”,大火又發生在夜間,是以曆史上就把這次大火稱為“長沙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是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火災。大火過後,留給長沙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是遍地的焦炭瓦礫,斷壁殘垣和一片鬼哭神嚎的凄涼景象,大街小巷随處可見被燒的屍體、糧食和其它東西,整個城市彌漫着一股焦臭味,一座有着近三千年曆史的古城,連同它所有的财富在頃刻之間化為了一片灰燼。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大火後的頹壁殘垣

長沙是湖南省最大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城長沙就已初具雛形,楚國在這裡建造城邑,成為它經營南方的重要基地;到了秦朝,秦始皇設立長沙郡,從秦之後,這裡就一直成為湖湘地區的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在西漢和五代十國時期,長沙又兩為國都。孫堅、諸葛亮、文天祥、嶽飛等,都當過長沙太守。

到了近現代,長沙更是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名賢荟萃,曾國藩、左宗棠、黃興,毛主席他們這一代,都曾在長沙留下許多的印記。特别是到了太平天國之後,因為湘軍的崛起,13個總督出自湖南,都在長沙修建了住宅、學校、公館等。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兩千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長沙堪稱是湖南人民千年締造的結晶。可是這場燃燒了五天五夜的文夕大火卻使它幾乎毀滅了。

長沙城區,沿湘江而建,東西窄,南北長。老輩人說:南門到北門,七裡三分路。其中小吳門、司門口一帶,商鋪林立,是當時長沙最繁華熱鬧的地區,大火中化為一片廢墟。中山馬路,西起江邊,東到小吳門,僅幸存了中山堂、國貨陳列館、何建公館、曾國藩祠等10多家建築。坡子街曾是全市銀行、錢莊和金銀首飾最繁華集中的一條街,然而一夜之間全部焚毀。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坡子街的銀行、錢莊和金銀首飾店全部被毀。

解放初期,長沙房地、稅務兩部門對文夕大火中被毀的房屋進行調查評估,統計得出:全市1100多條街巷,被燒得片瓦不留的有690多條,幸存5棟房屋的330多條,幸存一兩棟房屋的190條,全市幾乎90%的街道都在這場大火中遭到徹底焚毀。

長沙曾有“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譽。一場大火下來,全市250多家米廠、糧行,除剩下12家半外,全部被焚毀,燒掉谷米190多萬石。全糧食行業共損失銀洋1000萬元以上,“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譽從此黯然失色。

湘繡,中國四大名繡之一。20世紀30年代是長沙湘繡的鼎盛時期。全市繡莊多達40多家,年産繡品3萬多件以上,大火中所有繡莊連同繡品、畫稿無一幸存。湖南第一紡織廠是當時長沙的一個基礎産業,大火中廠房、機器、裝置、原料全部被毀。

長沙的文化教育事業,一直在全國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這場文夕大火,卻使建立于明末清初的明德中學、周南中學、省立長沙高等學校等數十所學校,全部燒成廢墟。僅私立中國小就有31所被完全焚毀。其中明德中學的樂誠堂,堪稱是中西合璧的優秀建築,是著名科學家周光召之父,即中國近代著名土木工程師周鳳九所設計,大火中被燒得千瘡百孔。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大火燒毀的學校校舍

長沙作為一座有着數千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曆代名勝古迹衆多,但是一場大火過後,所剩無幾。

當時古玩店聚集的地區藩城堤一帶,大火中全部被毀,無數價值連城的文物,也随同大火化為灰燼。其中最可惜的是長沙有名的江西富商餘太華金号,所藏極其珍貴的國寶440顆漢印,之前曾有外國人出高價收購,被他拒絕,卻不料想,在大火中連同存放漢印的保險櫃一起被熔化成了銅塊鐵餅。

西漢政治家、文學家賈誼,曾在長沙度過了4個春秋,曆經2000多年的賈誼故居,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60年後,賈誼故居才得以正式恢複重建。

明代高大城牆上聳立的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象征,也是長沙地勢最高的地方,在大火中燒得僅剩下殘垣斷壁。

西漢長沙王劉發所修築的定王台,清朝末年被改建為“湖南省立圖書館”。1921年,青年毛澤東曾在這裡度過了半年的自學生涯。然而這座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名樓,連同它所珍藏的萬卷善本古籍,在大火中毀之殆盡。

西文廟坪長沙府學宮,有近千年的曆史,殿宇交錯,規模宏大,大火中卻被燒得隻剩下一座“道冠古今”的石坊,如今石坊浮雕上還明顯可見當年火燒煙熏的痕迹。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長沙古城一片焦土瓦礫

五代時,楚王所敕建的千年古刹開福寺,在大火中雖未被全部焚毀,但兩旁的亭台閣榭卻被燒的蕩然無存。

長沙人祭祀火神的火宮殿,千百年來是長沙群眾尋求火神護佑的地方,然而這個供奉火神的地方在文夕之夜也同樣沒有幸免于被火燒的厄運,大火中僅剩下一座門樓。當時這裡還安置了一批從前線下來的傷病員,也随同火宮殿一起化為了白骨輕煙。

1938年11月14日,也就是文夕大火的第二天,國民政府的《中央日報》對此作了最早的報道。中央社記者劉尊棋是第一個采訪大火現場的人,他随後發表了一篇題為《一片焦土之長沙》的報道,在報道中,他把長沙城比作了七日的幫貝。

劉尊棋所指的幫貝,實際上就是現在人們所了解的古羅馬帝國的龐貝城。公元七十九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整個龐貝城淹沒在火海之中,從此,一個曆史名城在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一千八百五十九年之後,長沙也遭遇了與龐貝城相同的命運。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大火過後,當時身為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代表的徐特立,向中央報告說,

“長沙失去了曆史上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作用。”

國民黨《中央日報》發表的社論也指出:

“長沙近30年來,物資、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這場文夕大火究竟燒死了多少人,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确的數字。

大火十幾天後,湖南省政府行署宣傳處釋出消息,宣稱死于大火者為3000多人。但由于當時戰争時期的混亂局面,再加上從淪陷區逃難的外地群眾和從前線撤退下來的傷病員,以及在大火中被焚燒徹底,無處尋找的屍體,許多人都認為死于大火的人數遠遠不止這些。但究竟死了多少人,沒有人知道,這也成為一個永遠的曆史之謎。

大火過後的幾天,一些當晚逃出火窟的老百姓陸續回到了長沙,然而街道上的麻石路面還仍然燙得無法落腳。

此時的長沙猶如一座死城,白日無光,夜晚無燈,到處是焦土瓦礫,到處是斷壁殘垣,大火使全城變成了一個恐怖世界。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文夕大火之後

然而這場蔓延全城的巨大火災到底是因何而發,它究竟是一場天災?還是一次人禍呢?從整個起火的形勢來看,南門方向剛有火起,全城四處就有幾百條火頭同時竄起,這顯然是一次人為的縱火行為,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或什麼組織,敢實施這樣一次震驚世界的縱火行動呢?那個火起的夜晚究竟發生了什麼?

目睹了大火之夜的老一輩長沙人,留下了軍人放火的記憶。身穿軍服的縱火者,到底是不是國民黨的部隊呢?如果是的話,他們又是接受了誰的指令,出于什麼目的要火燒長沙城,制造這場空前的大災難呢?

長沙古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而這一切的發生都與國民黨在抗戰時期的一項對日作戰的政策有關,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下,這些政策有是怎麼提出來的呢?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文夕大火前的賈誼故居

二、焦土抗戰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幾乎焚毀了整個長沙古城,無數長沙市民流離失所,甚至葬身火海。實際上,這場大火的起因,與當時抗戰背景有關。1937 年 7 月 7 日, 蓄謀已久的日本侵華軍隊炮攻宛平城以及城外的盧溝橋,悍然挑起盧溝橋事變。當地中國駐軍第 29 軍奮起抗戰。 宛平城上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戰的序幕。

然而從1937年底的南京淪陷,到1938年10月的武漢棄守,整個中華民族受到了最嚴酷的考驗。在這種劣勢下,以蔣介石為首腦的國民黨政府,推出了一項對敵政策,即“焦土抗戰”。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大火前的天心閣

1938年11月7日至9日,在長沙的何健公館内,蔣介石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是當時國民政府軍委會的首腦人物,有馮玉祥、唐生智、何應欽和陳誠等人,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長沙警備司令酆悌和湖南省保安處長徐權也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讨論長沙面臨日軍入侵時的棄守問題,就在這次會議上,長沙——這座近三千年的曆史文化名城與焦土抗戰的政策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1938年10月25日,蔣介石撤離武漢,來到湖南南嶽。在此之前的四個多月裡,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在武漢展開了大規模會戰,雙方共出動兵力150萬人,艦艇160餘艘,飛機600餘架,從六月一直激戰到十月,10月24日蔣介石下令撤退,25日武漢淪陷。

就在武漢會戰結束的四天前,華南的日軍從大亞灣登陸,又侵占了廣州。此時,日軍兵分兩路,從武漢和廣州南北夾擊,想以最快的速度打通粵漢鐵路交通線,來實作它“五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而長沙正是這條粵漢鐵路交通線上的重要城市,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長沙是堅守還是放棄,成為舉國關注的大問題。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湖南聖經學校

武漢淪陷後,以汪精衛為代表的投降論調塵嚣甚起,日本通過德國大使陶德曼斡旋,企圖使國民政府無條件投降。一時間,國民黨内部籠罩着一股強烈的失敗、恐懼和絕望的情緒。一些國民黨内的主戰進階将領,擔心蔣介石面對挫折,在這個重要的關頭動搖抗日的決心,為此,馮玉祥将軍還專程從桂林趕到湖南,面見蔣介石。他給蔣介石講了一個三國時期,曹操帶着83萬人馬,從河南來到湖北,想吃掉東吳孫權,而孫權的謀士魯肅,勸他不能投降的故事。

馮玉祥用魯肅勸說孫權的話,向蔣介石進言說,今天你的左右,有許多人也是謀富貴、保妻子的,他們不為國家打算,也不為你打算,我以為你一定要抗戰到底,成功也是成功,失敗也是成功,這是萬載一時之機,萬不可失。

在抗日戰争最艱難困苦的時候,馮玉祥這句一定要抗戰到底,成功也是成功,失敗也是成功的話,在蔣介石心裡到底起了多大的影響,恐怕隻有蔣介石自己才最清楚。而對于長沙,這座位于粵漢鐵路交通線上的重要城市,他又會采取什麼樣的手段來阻止日軍的進攻呢?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1938年11月日軍轟炸後的聖經學校

在德國大使外交斡旋,使國民政府無條件投降失敗之後,日軍繼續南侵,向湖南進逼。此時的蔣介石已在南嶽建立了全國抗戰總指揮部。他打算:“以湖南衡陽為中心,組織湘北與贛北的抵抗,而長沙一旦失守,就立即放棄并焚毀,對長沙實行“焦土抗戰”政策,放火燒掉任何可資敵用的财物、裝置和房屋,達到以空間換時間,保衛黔、滇、川西南基地的目的。”

在蔣介石的心裡,長沙的命運實際上早已注定,從此長沙和“焦土抗戰”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焦土抗戰”是國民黨桂系将領李宗仁先生提出來的。

1931年的時候,日寇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三省,然後就開始染指華北。

1932年發生了“一二八”事變,占領控制了上海。

中國的這些将領們,就發現日寇想從南北兩個方向,來吞并中國。這個時候的中國,真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當時李宗仁就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焦土抗戰論》,他就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為了抗擊日寇的侵略,中國可以成為一片焦土,也不能讓日寇得逞,不能讓日寇得到它想得到的東西。從本質上講,“焦土抗戰”是一種壯士斷腕式的一種戰略,它是以犧牲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來換取作戰的勝利。是以說它是一種弱小國家對付強國強軍的一種戰略方法。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文夕大火前的長沙城

當時蔣介石正忙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戰争,對“焦土抗戰”的觀點并沒有引起重視。随着國家形勢的日趨嚴重,李宗仁又先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進一步闡述了他“焦土抗戰”的主張,并明确提出“要舉國一緻痛下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國為焦土,以與侵略者作殊死之抗戰。”

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後,蔣介石接受了“焦土抗戰”的主張。1938年國民黨中央常委會之後,“焦土抗戰”逐漸成為國民黨中央政府對日作戰的一項基本國策。以至于,人皆以“焦土抗戰”為天經地義,反對之皆被視為落伍分子,無人敢言。蔣介石也曾一再以“焦土抗戰”的方針,指揮其正面戰場的作戰。

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中,使用“焦土抗戰”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1812年,拿破侖入侵俄國時,俄國人為抗擊侵略而火燒莫斯科的故事。

當年,拿破侖面對莫斯科的大火,感慨地說道:“這是我平生所見最壯麗、最恐怖的光景。我們是最好的演員,莫斯科是最好的舞台,可惜沒有觀衆。”

一個月過後,法軍自動撤出莫斯科。

這段曆史曾經多次被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加以引用。武漢淪陷後,蔣介石在南嶽和長沙等地多次召開的軍事會議上,一再強調“焦土抗戰”的政策。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文夕大火前的古城長沙

11月7日至9日,在長沙何健公館,蔣介石又召開了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上,蔣介石布署了長沙外圍的作戰計劃,并進一步明确了,如果日軍越過新牆河進攻長沙,而長沙失守的話,就放火燒掉長沙。他指責在此之前,擔任武漢警備司令的陳誠,說他沒有按計劃燒掉武漢,是一個既不從令、又不從命的蠢人。

就這樣,長沙的命運在這次會議上被定格在了那個特殊的年代。新牆河,這條距離長沙100多公裡的天然屏障,能否抵擋得住日軍進攻的腳步呢?

就在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長沙一旦不守,就對其實行“焦土政策”的時候,整個長沙的機關團體和市民疏散工作也已經展開。湖南省政府遷往湘西沅陵,長沙市政府遷往湘中邵陽,市民則自找疏散地,或去郊區,或去雲貴川等地,省主席張治中及部分必要人員留守長沙,準備在日寇入侵長沙時撤走,與野戰部隊共進退。

就在這段時間,戰火也已迅速燒到湖南。11月8日,日軍入侵湘北,同一天,又出動飛機轟炸長沙和衡陽。9日臨湘陷落,日軍繼續南侵,戰勢越來越緊張。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文夕大火前的長沙八角亭一帶

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召開緊急會議,開始傳達蔣介石準備焚燒長沙,實行“焦土抗戰”的訓示,身為長沙市長的席楚霖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這次會議的内容對長沙老百姓來說是高度保密的,當時的人們隻知道要疏散,卻并不知道要焚城。會議結束後,長沙警備司令鄷悌又召開省會黨政軍警憲處長以上負責人會議,宣布實行緊急疏散,并開始策劃焚毀長沙的行動。

在這之後,長沙的疏散加速進行開來。公路上,各種軍用民用汽車、馬車、人力車絡繹不絕,碼頭上、火車站到處擠滿了人。與此同時,焚毀長沙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進行着,當晚,長沙警備司令部便開始積極準備縱火器材和汽油煤油,并在各交通要道攔劫車輛,作為最後撤離的工具。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1日,日軍又占領了嶽陽。

嶽陽是長沙的門戶,距離長沙150公裡,它的陷落更使得長沙陷入了一片恐慌和混亂之中。一些“日軍已殺到長沙邊上” 的謠言也開始在城内傳播開來,那些還未疏散的市民紛紛扶老攜幼,逃往四鄉。除此之外,大批警察也開始棄守崗位,成批地逃亡。這讓當時的警察局長文重孚頭痛不已。

當時前線下來的傷員,因醫院爆滿,不少人倒卧街頭、呻吟呼号,群衆誤認為日寇到了近郊,國民政府政治部三廳的宣傳隊,在市内牆上用日文書寫智語,用以瓦解日寇士兵的鬥志,卻被群衆誤認為,日寇便衣已經進了長沙城,省保安隊的士兵,為長沙失守時作焚城準備,在長沙市區四處扣車,以作運送放火燃料、器材,及放火部隊撤退之用,老百姓是以更加感到了日軍的逼近。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老長沙湘春門

11月12日,長沙這座驚恐的城市顯得更加緊張起來。上午9點,從衡陽上行的火車宣布停開,與此同時,張治中也接到蔣介石的緊急電報,電報内容如下:

“長沙如失陷,務将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

電報剛剛到達,緊接着,張治中又接到了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的電話,告知他“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

張治中一收到電報,趕快召集長沙警備司令鄷悌,和省政府的保安處處長徐權,交給兩個人辦,由鄷悌主辦、徐權協辦。鄷悌一回到機關,馬上召集他的參謀長,和參謀處處長,要他們拟定焚城的計劃。

幾個小時之後,鄷悌等人就将焚城計劃拟好了,計劃的全稱叫做《破壞長沙計劃大綱》,具體負責計劃起草的是當時長沙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

在這十三條當中,其中關于起火的有這樣關鍵的三條,即:

第三條,警備第一團和社訓總隊務于11月13日淩晨兩點以前,以連為機關,進入準備位置。

第五條,起火指令必須是以湖南省主席之指令為依據,由湖南省會警備司令部釋出書面指令,方稱為起火指令。

第六條,起火信号——首先,聽警報,其次,看天心閣上火炬。聽到、看到、方準起火。

除此之外,在其它的幾條中,還明确規定了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制,以及起火的秩序、人員行動的紀律等問題。

《破壞長沙計劃大綱》中拟定了十三條,其中有三條與起火有關。當計劃交給省保安處長徐權審閱時,他作了兩處改動,将原計劃中規定放火機關的警備第一團和社訓總隊改為了警備第二團和社訓總隊,還将縱火部隊以連為機關進入準備位置,改為了以班為機關進入準備位置。當鄷悌指出“如果以班為機關”不好控制時,徐權卻以“部隊不在郊外,在市區”為理由堅持了自己的意見。但是後來的研究者中有人認為,他的這兩處改動,卻有可能為長沙文夕大火的驟然發生埋下了禍根。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大火後的天心閣

12日晚上6點,鄷悌、徐權等人将修改好的《破壞長沙計劃大綱》送到了張治中的辦公室,張治中準許了該計劃,并在上面批示了13個字,即:“限明晨4點準備完畢,我來檢閱。” 決定鄷悌為焚城行動的總指揮,警備二團團長徐昆為舉火行動的正指揮,市社訓總隊副團長王偉能和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為副指揮。任務交待完之後,張治中就離開了,他要在今晚宴請長沙的英美教會領袖,而其他人則開始為接受檢閱忙碌起來。

鄷悌離開張治中處回到警備司令部後,便召集警備二團團長徐昆和社訓總隊副團長王偉能開會,在會上鄷悌傳達了張治中關于明晨4點準備完畢,接受檢閱的訓示,并強調現在是準備階段,不是正式行動,會上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還着重講了防止意外失火的問題。可是檢閱前這幾個小時的準備階段還是出現了差錯。

晚上10點,長沙——這座驚恐的城市還剛剛結束了一場慶祝活動,因為11月12日這一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誕辰紀念日,一個即使在苦難中也不會被遺忘的日子。原本打算在這晚舉行的萬人火炬大遊行,由于戰事的緊張,最後隻得由當時的長沙市長席楚霖率領300人參加。當遊行結束之後,席楚霖開始發現了這個晚上的異常。

當他找到社訓總隊副團長王偉能,詢問王偉能,張治中安排的找800個民工為軍政處搬家的事辦妥了沒有時,王偉能告訴他的一番話,讓他更是驚恐不已。

王偉能說,張主席另外有任務給我,我辦不了這個事了。席楚霖就問他什麼任務,他說要指揮放火。指揮放火?席楚霖一聽,當時就大吃一驚,就要放火了?是以,他趕快跑到了市政府,就要剩下來的一些沒有疏散的人趕快疏散,自己也開着車往南門外的宿舍跑,準備走了。沿途,席楚霖看到很多兵,拿着掃把就從南門外進城的,三五成群地提着掃把,提着火把、洋油桶。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這些三五成群拿着火把,手提汽油桶的士兵正是肩負放火使命的警備二團的軍人。他們在當晚10點領到了放火燃料後,11點半,按照指令到達了指定位置。

此時的長沙遍布了這樣100多個放火小分隊,他們開始在市區内許多房子的外牆上畫上焚燒記号,做着檢閱前的準備工作。可是讓人不解的是,竟有部分放火隊員開始将汽油、煤油淋在了市民房屋的門闆、窗戶及外牆上。

這樣一個極易随時引發火災的舉動,是在執行上面的指令,還是放火隊員誤以為領到燃料後,就應該馬上淋上去呢?明明是一次放火前的預習檢閱,為何卻被王偉能說成是指揮放火呢?現在人們已經不得而知。

而且為了将準備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徐昆等人還将長沙市内所有的救火車也都灌上了汽油,救火車變成了放火車。此時的長沙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汽油庫,火災随時都會發生。而與此同時,市内的謠言也蜂擁而起,紛紛議論日寇已經到了長沙近郊三公裡處的新河,整個城市一片恐慌。

文夕大火:千年長沙古城付之一炬,震驚中外大火案始末

大火後的幸存者

11月12日,在這個深秋的夜晚,長沙真得就如席楚霖所描述的那樣,像一隻在狂風巨浪中颠簸着的破船,巨大的火患、恐怖的謠言,将它籠罩。

13日淩晨兩點,南門方向突然起火,緊接着城内幾百條火頭相繼竄向空中,長沙這個巨大的汽油庫被點燃了。在這個失控的夜晚,這座有着近三千年曆史的城市遭受了滅頂之災。

然而,一次放火前的預習檢閱,又是如何驟變成一場驚世大火的呢?

長沙大火的演變過程紛繁複雜,衆說紛纭,但是一個流傳的恐怖謠言卻讓人們不容忽視,這個謠言到底有着怎樣的内容,它是否與大火的驟變有着必然的聯系?

篇幅原因,下一篇火變之夜、浴火重生為您繼續解讀長沙文夕大火。請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