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

——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去年,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寫了《鴨綠江的記憶與訴說》,讴歌了時任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副軍長吳國璋、115師代師長王扶之的英雄事迹。接着寫了《他們用青春、熱血和生命鑄就了39軍的軍魂》,贊頌了耍清川、倪祥明、高雲和等7位優秀指揮員和英雄的壯舉。前不久,我又寫了《披堅執銳英雄氣》,以聯句加文(注釋)的形式,聯詠了39軍抗美援朝時期的薛劍強、彭仲韬、黃雲騰等22位功臣模範人物。

當我寫完時任351團政委彭仲韬那段文字後,總有些意猶未盡之感。我在收集查閱材料過程中,深深地被老首長的指揮才能、英雄事迹、人格魅力以及文學功底所感染、所震撼。

我在部隊工作期間,與老首長有過幾次近距離接觸,印象頗為深刻。為此,我欲獨立成篇為他寫點東西。此意得到我的老處長賈瑞珍和原115師師長黃豫生等首長和戰友的支援。

彭政委波瀾壯闊的一生,憑我這點文水很難在一篇文章中表達出來。經反複琢磨,我覺得還是截取幾個片斷來寫為宜。

現将此拙作發給各位首長、戰友和讀者,并懇請刀削斧正。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在慈母的呵護下生存 在地下黨的培養下成長

秋風萦洛水;

霜葉滿旗山。

1920年農曆9月1日(陽曆10月12日),在九朝古都洛陽西南的洛甯縣,伏牛山北麓,洛水之濱一個村子的彭府,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對彭家來說,無疑是件天大的喜事。這個新生兒就是本文所要寫的人物——彭仲韬。

彭仲韬5歲那年父親被土匪打死。他聽母親說,父親的個頭雖不高,但很結實,是全家最能幹活的人。祖輩分家時,他們這一支日子過得挺緊吧。他祖父是個前清的童生(僅次于秀才,家藏兩大箱子木闆印刷書),但一直不得志,在鄉村帶着兩個兒子(他父親和伯父)開粉房、種地植竹,加之省吃儉用,積攢了一些錢,添置了田地和竹園,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祖母姓狄,是書香門第閨秀。母親姓孫,是個不富裕人家的女兒。

彭仲韬6歲那年,入本村一所私塾國小念書,開始不太用功,有時還惹點事。一次母親帶着他給父親上墳。母親邊燒紙邊哭着說:“你爹死得早,咱孤兒寡母的不容易。媽唯一的希望是你能好好念書,成人立業,為媽争口氣。你隻要肯念書,媽賣房賣地,吃糠咽菜也要供你上學。”母親的話猶如春風細雨滋潤了他那片幼小的心田。

後來,母親又給他講了一段辛酸的往事:你爹死後不久,你三爺抽大煙,把他那份家産賣光了,想霸占咱這份家産。他想把你弄死,把我賣掉。有一回他抓起你就往外扔,幸虧媽撲了過去。事後你爺知道了,跟他大吵一場。你爺死後,咱家頂梁柱倒了,你三爺又起了壞心眼,想把你留下,把我賣給人家。為這事你外祖父家來了一幫人,把他鎮住了。有一次,媽被逼得無路可走,便偷偷吃了大煙土,被你奶奶發現了,她叫人給我灌髒水,我吐了一天一夜才醒過來。

聽了母親這聲聲淚的訴說,他感受到了母親的艱辛和母愛的博大與深沉。打那以後,他懂事了,讀書也用心了,初小畢業時能熟背唐詩百餘首。

12歲那年,他考上了全縣最有名氣的第一進階國小。在兩年的時間裡,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所有的課程,課餘時間還讀了《駱駝祥子》、《老張哲學》、《少年飄泊者》等進步小說。

高小(相當國中)畢業後,他先讀了一年師範班,繼而考入念五中學(國民25年之意)。這個學校教學品質高,同時還有一些進步老師和學生(地下黨員)。在這期間,他讀了魯迅、郭沫若、茅盾等大家的著作,接受了先進思想教育,并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7年是彭仲韬人生道路上發生轉折的年頭。這一年在抗日浪潮的席卷之下,他萌生了投筆從戎的念頭,并以詩言志:

洛陽城門聞驚耗,日寇炮轟蘆溝橋。

莫道乳臭黃嘴兒,敢将熱血頭顱抛。

接着他又寫了一篇《中國向何處去》的文章。韓達生老師(地下黨員)閱後批示:“立論正确,闡述清晰,思想深邃。”并被推薦登在校刊上。後來,韓老師給他送來了《共産黨宣言》等馬列的書,讓他來讀,來宣傳。

同年10月的一天,韓老師把他叫去,鄭重地對他說:“彭仲韬同志,組織上已決定你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握着韓老師的手激動地說:“從即日起,我就是黨的人了。我一定永遠聽黨話,跟黨走!”這一年,他剛滿17歲。從此,他為黨工作更加積極,後來被選為黨支部書記。可謂是:

少有驅倭志;

壯懷救國心。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投筆從戎 到抗日前線去

踐我河山,殺我父兄,狼煙遮蔽盧溝月;

生為社稷,死為黎庶,赤膽鑄成民族魂。

七七事變後,面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衰鴻遍野的現狀,以及家境衰敗,生活困苦,學業難繼的處境,具有家國情懷的彭仲韬不顧上無兄弟下無姐妹,撇舍寡母,蒙受不孝子孫的名聲,于1938年10月中旬,下定了醞釀已久的決心:投筆從戎,抗日救亡。

臨行前一天,在張世傑家他主持召開了最後一次支委會,選舉了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并研究了下一步發展黨員、農民救國會等工作。

第二天早晨,他背上裝有幾本書和衣物的行囊,惜别慈母,告别鄉親,踏上了從戎之路。

翌日,在離開洛甯縣境時,他用粉筆在路旁的一座古廟的牆上寫了這樣一首詩:

單身負囊急從軍,大好頭顱為國抛。

臨别寄語衆鄉親,賊存永不見父老。

這天下午,他們一行抵達了國民黨新編第5軍教導大隊駐地。報到後,彭仲韬被分到第6隊。在這裡集訓了一段時間。有一天韓老師(地下黨負責人)把他和孫玉潔找去說:“你倆的組織關系轉來了。”接着又說:“部隊下步可能要開赴抗日前線。共産黨員要努力學會帶兵打仗,做抗日的先鋒戰士。”

1939年2月末,他從教導大隊分到本軍的第7團1營2連1排當班長,後來提升為見習排長。

下到7團不久,就開始北上。在行軍途中,他目睹了日寇掃蕩過後留下斷壁殘垣,屍骨遍野的慘狀,更加堅定了抗日到底的決心。

有一天, 部隊翻越一個叫十八嶺的地方,上級指令他所在的2連埋伏在嶺下的公路兩側。9時許,日軍的先頭部隊約一個連走進伏擊圈時,上級一聲令下,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開火,彭仲韬身先士卒,帶着全排沖在最前頭,打得敵人潰不成軍。

1939年秋,國民黨在新5軍開始清黨(清除共産黨)。一天夜上,他按上級的指令通知分散在各連的共産黨員到樹樟鎮集合。随後他們被護送到八路軍總部。

1940年元旦後,組織上把他們送入太行山黨校學習。同志們都高興地說,終于回到黨的懷抱了。“仰望寒空,借問雄鷹,可否載我歸去,圓我久慕夢。”這是當年彭仲韬寫的幾句詞,表達了當時大家的心聲。

在黨校期間,他們比較系統地學習了社會發展史、統一戰線、抗日戰争的戰略戰術等理論。

8月初,由于華中抗日鬥争形勢的需要,組織上号召他們這些從華中來的同志回華中去抗戰,并組成一個南下幹部團。

8月中旬,由團長楊光池帶隊,從遼縣出發行至河北威縣時,彭仲韬等十幾人患了傷寒病。

禍不單行,那幾天日寇開始在這一帶掃蕩。當地黨組織上把他們分散安排在農民家裡。

彭仲韬被安排在一戶張氏家裡。這家老倆口純樸善良,每天為他煮粥熬藥。一天夜裡,一陣急促的喊叫聲砸門聲把屋裡人驚醒,接着幾個鬼子沖進屋裡,指着躺在炕上的彭仲韬叫喊。張大爺說:“他是我的兒子,得了傷寒病,沒幾天活頭啦。請太君高擡貴手。”一個家夥上前扯開被子看了看,便揮手揚長而去。

第二天有人用大車轉移他們,躺在車上昏睡的彭仲韬被一陣清風吹醒,他猛地坐起來,喊道:“小日本,隻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們拼到底!”

他們治愈後,繼續前行,一路風餐露宿,于1941年春到達了蘇北。

組織上對這些同志都配置設定了工作。彭仲韬被配置設定到淮海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當幹事。這個部隻有4個人,由組織科長高心負責,組、宣科各有一個幹事,還有個文書。他到任的第二天,高科長就把編寫部隊政治教材的任務交給了他。彭仲韬從黨校出來時帶了不少書,且都熟讀過,加之文化底子厚和勤奮,不到半個月他就寫出20多講、近10萬字的教材。并由文書刻鋼闆油印後,裝訂成冊,下發到基層。上下都說這本書寫得好,既理論性較強,又通俗易懂。分區首長稱贊他“是個筆杆子,好苗子。”

1942年1月末,他調到淮海幹校任學生隊指導員兼政治教員。後來,又調到騎兵連當指導員。他的騎術就是這個時候學的,為後來的行軍打仗派上了用場。

1943年8月,彭仲韬從團組織幹事提升為直屬隊教導員,統管司、政、供、衛和特務連的政治工作。他到職不久遇到這樣一件事:供給處處長關盛文,是鄂豫皖蘇區的老同志。那年已37歲了,還獨身一人,組織幫他找了個婆娘。這個賢惠的大嫂看到丈夫穿着滿身是更新檔的棉衣,就向軍需部門要了點布和棉花,悄悄地給丈夫做了套棉衣。誰知這下子可惹了“禍”,他不僅不穿,還讓縫紉廠開會批評她。彭仲韬知道後,上門去做雙方的說服。這個大嫂一見到他就委屈地哭了。她說:“部隊兩年換一套棉衣,老關那身衣服已穿5年了,破得都沒法補了,換套衣服犯了啥法?”彭說:“你做得很好,大家了解支援你。我找老關談談。關處長脾氣倔,彭仲韬就假傳聖旨說:“李政委讓我找你談談,你那樣做是不妥的,你怨家裡嫂子是不應該的。”費了好大工夫,關處長才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并向老婆道了歉。

1945年春,黨中央根據時局的需要,決定由新四軍3師組建一個獨立旅。獨立旅下轄2支隊(今349,團)、3支隊(今351團)。3支隊下轄7、8、9三個團,支隊長是張竭城,政委是李少元。7團團長是錢潛,政委是彭仲韬。

4月4日部隊開始南下(從蘇北到皖南),彭政委當初就意識到,鞏固部隊是這次千裡躍進皖江的首要任務。因為這支新部隊的戰士和基層幹部絕大多數是本地人,從未遠離過家門,加之行軍艱苦,生活困苦。情況正如他所料,部隊行進幾天後就出現了“開小差”現象(幹部、戰士均有了),有的營連還比較嚴重。為此,他組織營連政工幹部分析部隊思想動态,确定“鞏固對象”,采取“積極鞏固”(正面教育、黨員幫帶、表獎先進等)與“消極鞏固”(設卡布哨、圍追堵截等)并舉的辦法,較好地解決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部隊經過9天的長途跋涉,于13日與皖江根據地部隊會師。在這裡部隊進行三個多月的整訓。

時間到了8月15日,這天早飯後,錢團長和彭政委騎着馬到支隊開會,快到時就聽到喊:“小日本投降啦,支隊會不開了。”他倆調頭就快馬加鞭跑回團裡,将這一特大喜訊告訴了大家。部隊頓時沸騰了,湧到空場,頭系毛巾,手敲臉盆,擁抱着,跳躍着,高唱着,許多傷病員也參與其中,一直狂歡到晚上。

這一夜,彭仲韬興奮得難以入眠,于是他披衣挑燈,揮毫寫下這首詩:

八年抗戰艱難多,腥風血雨盼日落 。

忽聞倭寇将授首,傷病扶杖淚伴歌。

15日深夜,支隊召開緊急會議傳達毛主席8月9日《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和朱總司令的指令。

16日三支隊成功地合圍全殲了無為縣城之敵。無為縣是長江下遊北岸安徽省的一個縣,據偵察城内有日僞軍約300餘人,城周圍築有高牆,城内主要道口築有地堡。支隊首長指令8團、9團從城西并肩突破,7團在城西南方向打援。戰鬥打響後,8團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全殲了縣政府處之僞軍。爾後與日軍展開了巷戰。9團消滅了另一部僞軍。7團錢團長和彭政委指揮部隊在城西南先後打退敵人5次突圍。此刻8團巷戰打得艱難,彭政委遵令帶領2連跑步趕到城内,配合8團圍殲日軍。該連長丁光榮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他就同與該連指導員張國賢一起指揮戰鬥,最後與8團并肩将這股日軍全殲。

9月下旬,遵中央軍委電令,獨立旅傳回蘇北,歸還3師建制。

獨立旅像一隻雛鷹,從誕生之日起就展翅高翔,從長江北岸飛到大别山脈。随後又肩扛新的使命,迎着黎明前的曙光,振翅向白天黑水飛去!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拔掉三元村 打進天津城

津沽狂飚漫卷;

雄兵鏖戰正酣。

抗戰勝利後,為了應對蔣介石即将發動的全面内戰,黨中央令黃克誠率蘇北三個旅及三個特務團共三萬多人出關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彭仲韬在其中的獨立旅編成之内,開始了轉戰于白山黑水之間,戰鬥在遼沈大地的三年苦戰,先後參加了剿匪、土改、“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攻錦州、占沈陽等戰役戰鬥,并從營教導員升至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緊接着馬不停蹄入關參加解放天津的戰役。

天津乃是易守難攻之城。城防司令陳長捷在城區和外圍建造了380多座鋼筋水泥結構的碉堡、近千個地堡群,沿城周圍挖了一條寬10米、深5米、水深3米、長50餘公裡的護城河,并将挖出來的土築成底寬5米、頂寬2米、高3米多的護城牆,牆上架有電網,可謂“固若金湯”。自負的陳長捷自語道:“我名長捷,任你共軍有移山倒海之力,吾亦必捷。”

1949年元旦,天津戰役總指揮劉亞樓決定:集中22個師,共34萬大軍,采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先吃肉後啃骨頭”的戰法,攻克天津。

1949年1月5日,117師召開第二次作戰議,下午1時會議快結束時,接到軍裡通知,令該師派兩個連去接替三元村西北處38軍的兩個連。張師長把此任務交給了351團。該團政委彭仲韬對團長杜存典說:“讓石副團長去安排吧。”團長說:“這個任務很重要,還是我去好。”他走後1個小時左右,政治處林放主任打來電話說:“杜團長、1營長和2股股長都被炸傷了。”随即師長、政委和彭仲韬趕到現場,一看營長孫敬亭、股長王天然已犧牲。杜團長胸部中彈,經全力搶救,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

彭政委看到年僅26歲的老搭擋及兩個部下驟然離去,悲痛欲絕,淚流滿面。

這三人的犧牲,引起全團官兵的痛惜和悲憤,全團于6日夜間在陣前召開了“追悼誓師大會”,軍政委吳法憲、師政委李少元均出席并講話。彭仲韬忍淚吟了一首詩,以寄托哀思。

艱難百戰功垂成,痛悼中途失群英。

五千健兒呼破賊,津城作杯祭人雄。

會場一片啜泣聲,戰士們憤怒地高呼:“拔掉三元村,打進天津去,為團長報仇!”

軍師作戰會議後,确定了各師團的作戰任務。351團擔負首先肅清外圍之敵,打掉和平門外敵人的據點三元村,爾後進入縱深戰鬥。

三元村距和平門外隻有100米,是敵人城垣西部外圍的重要屏障,敵方在此處構築了3個鋼筋水碉堡,12個明暗地堡,各堡之間均有交通壕連接配接,地堡群外設有刺狀鐵絲網,在據點正面及南北兩側布設了地雷場,構成了環形防禦體系。

彭政委與代團長楊興華等上司研究決定,将此任務交給4連、5連,由4連擔任主攻。該連連長駱希寶是有名的駱虎子,是個打起仗來敢拼命的人。指導員張明打仗愛動腦子,又善做戰地鼓動工作。随後向2營營長楊玉坤和教導員徐時航,交待了任務。夜裡動員全團力量挖通了兩條交通壕,通至三元村40米處。事情也巧,那天夜裡敵一副排長跑來投城,通過他我方把據點内的明暗火力點和雷場情況都搞得一清二楚。

8日5時,4連、5連進入交通壕。彭政委帶石副團長作了戰前最後一次檢查,然後坐陣于營指揮所指揮這場戰鬥。

8日15時,在炮火的支援下,4連向三元村發起沖擊,突擊班一舉突入敵陣地,将戰旗插上了1号地堡。3排長劉國輝帶全排接連打掉了三個地堡。在打5号地堡時,戰士侯啟明把爆破筒插入地堡射擊孔,被推了出來。緊接着他又将爆破簡插進去,并用膝蓋頂住拉響導火索,與敵同歸于盡。連長駱希寶率1排、2排攻入三元村内,打掉了敵人幾個暗火力點後,指令機槍班火速趕到三元村東,控制護城河上的橋。5連對南側的地堡群也發起了進攻。戰鬥隻打了30多分鐘,就斃傷28人,俘敵96人。我方隻亡1人,傷19人。4連被軍授予“無堅不摧”錦旗一面。

15日9時整,劉亞樓下達了總攻開始的指令。117師各團按所擔負的戰鬥任務向城内發起沖擊。349、350團突入城垣後,351團緊随向前挺進。彭政委指令3營肅清沿途之敵,勇猛前進。該營沖至甘肅路時,營長促維班報告:前面是南開大學分校,教學大樓東側面築有大型地下掩蔽部,大樓南北兩側築有碉堡和土木地堡。彭政委指令3營調8連兩個排分别對大樓南北兩側進行佯攻,掩護9連爆破組從大樓西側的樓視窗實施爆破。指令下達後,隻聽一聲巨響,樓視窗被炸開一條通道,9連趁硝煙未散之機沖入大樓,1排發現敵人正在從掩蔽部内往外沖,企圖堵住通道。副排長帶一個班給敵人以迎頭痛擊。2、3排沖進大樓後,指導員帶着2排從側後實施突襲,封鎖了掩蔽部的進出口,将院内之敵全部繳械。連長帶3排沖殺過去,向掩蔽部内裡投了十多顆手榴彈兩支爆破筒,經喊話攻心,敵近200人投降。此戰斃敵70餘人,俘敵營長以下360人。

3營繼續向縱深推進。在鐘鼓樓一帶将敵一個營包圍,經教導員厲秉組織喊話,沒費一槍一彈,俘敵近400人。

15日10時許,團首長令1營火速搶占張莊大橋。營長張健和教導員張雲波分别帶1連、2連從左右兩翼發起攻擊,不到半個小時就占領了大橋,并将敵一團長擊斃,斃敵80餘人,俘敵600餘人。緊接着 2營又遵令攻占了中央銀行大樓,殲敵近500人。

至此,351團共斃傷敵500餘人,俘放2454人,繳獲各種槍炮1800餘支(挺、門)。勝利地完成了上級賦于的戰鬥任務。這正是:

伯仲豈須分,英豪非自屬,直搗三元,津門突破京城取;

略韬實可鑒,壯志久磨成,繼征九域,國夢終圓大業興。

(此聯嵌有“仲韬”二字)

戰後,彭政委帶部隊在武清休整,期間又欣聞傅作義将軍率部在北平起義,他欣喜若狂,感慨不已,遂鋪宣撚管,寫了這阙《破陣子》:

遼沈豈暇休整?榆關暗渡疾行。催馬馳驅揚赤幟,布陣森嚴圍孤城,天津戰火騰。

晝夜攻堅苦鬥,刀槍并舉鏖兵。生縛敵酋斷海路,不動幹戈屈北平,大略毛澤東。

天津戰役勝利後,我39軍進行短期休整,于4月28日從駐地出發,經冀魯豫鄂,徒步跋涉45天,到達漢水北岸集結。部隊又經過一段時間整訓,過江參加衡寶戰役。随後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廣西、廣東挺進,直至把勝利的旗幟插上鎮南關。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抗美援朝 插斷橫城當先鋒

翻山越嶺,率部穿插,披堅執銳目前衛;

躍馬橫刀,布兵破陣,舍死忘生立大功。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彭仲韬政委和王德雨團長率351團參與打了許多大仗、硬仗、惡仗,如首戰雲山、突破臨津江、攻占漢城等戰役戰鬥。最值得濃墨重彩的是橫城迂回穿插戰。

1951年1月25日,以美國為首為“聯合國軍”遭到三次打擊後,退縮到37度線一帶。為挽救敗局,剛上任的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集中了17個師、3個旅等23萬兵力,趁我軍休整之機,從東西兩個重點方向發起全面進攻。中朝兩軍按照“西頂東反”的戰略方針,即以一部分兵力在西線防禦,集中主力在東線橫城一帶反擊。

此戰117師配屬42軍,擔負迂回穿插任務。

2月7日上午,韓曙副師長前往42軍受領任務。該軍軍長吳瑞林指着作戰地圖說:“你們師在戰役發起後,從右翼直插橫城以北的鶴谷裡地區,切斷韓8師和美2師9團的退路,一要阻擊橫城之敵向北增援,二要堵住橫城以北之敵向橫城撤退。”韓副師長代表全師官兵表示:“請首長放心,我師堅決聽從指揮,保證完成任務。”

2月8日晚,師長張竭誠、政委李少元率7000餘人的隊伍,渡過北漢江,穿過黃龍山區,于2月10日拂曉前到達集結地域。

2月10日上午,師黨委會聽取韓副師長的彙報後決定:趁夜暗出敵不意,實施大膽勇猛穿插,以兩個團攻占夏日、鶴谷裡公路兩側有利地形,控制要點,斷敵退路;以一個團保障師側翼安全和牽制橫城之敵。351團為前衛團,擔負擊退沿途阻擊之敵,攻占夏日公路兩側要點和下加雲以北高地,協同66軍形成戰役對内合圍正面。對349、350團擔負的任務都也一一作了明确。

11日17時,張師長下令:“前衛團,出發。”全師指戰員都反穿着棉衣(衣裹白色便于防空),頭戴草編防空帽。部隊出發時,彭政委對王團長說:“我團作為全師的先頭部隊,要有獨立作戰的心理準備。”團長說:“是啊,我們要當好全師的開路先鋒。”隊伍行進幾公裡後,彭政委發現跟在他們團後面的師指揮所距離他們太近。他馬上跑到後面對師長說:“師指應與我們拉開距離,以防不測。”隊伍又行進了幾公裡,路過一個村莊的叉路口,彭政委感覺路有點不對。正好師指也來人告訴該團走錯了路。恰在這時前衛連抓來兩個俘虜(韓軍),據他倆講,去鶴谷裡還有一條近道可走。王團長打開地圖細看,果然如此。深谙“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的彭政委,與團長決定讓那兩個人帶路,抄近路過去。

部隊沿着一條山路行至一座海拔700多米高的山下。因雪大夜暗找不到上山的路,指揮所通知各營連隊形的由縱隊變橫隊,齊頭并進。隻見指戰員們“手腳并用爬雪山,抱槍緊帶往下滾”。馱炮的馬上山困難,戰士們就前拉後推。翻過這座山,前面是一條公路。團指揮所帶着部隊跑步前進,于8日拂曉前,按規定時間提前到達鶴谷裡、夏日之間公路的兩側。他們向東望去,發現美軍約一個營的兵力正在向鶴碧山方向行進。在尚未得到66軍訓示的情況下,兩位團首長當機立斷,指令2營沖殺過去,占領鶴碧山上的332.6高地。彭政委坐陣營指揮所,與2營長張樹芳、教導員鄒錦章指揮部隊沖進敵群,劈開敵陣,勇猛搏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此高地,并斃俘美軍210人(含俘一名少校軍官)。其餘的敵人被壓制在公路附近一塊窪地裡。

就在2營搶占高地的同時,王團長指揮3營攻打路西的韓軍,斃俘敵100餘人,并繳獲敵人一塊對空聯絡闆。

這時張師長打來電話,彭仲韬向他報告了戰況。師長說:“你們戰勝重重困難,按時穿插到位,奪占了壁鶴山高地,截住了敵人,為全師立了一大功,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個陣地。”

12日8時許,橫城上空敵機盤旋,坦克出城,掩護被困于夏日的美2師第9團的兩個營和新村韓8師的兩個營沿公路向橫城方向突圍。同時橫城内的敵兩個營正在出城接應南逃之敵。

在這關乎全師插穿插勝負的危急時刻,張師長指令351團:“要堅決扼住公路,決不能讓兩股敵人靠攏。”

不甘于失敗的美軍在炮火的支援下,以兩個營的兵力向我2營陣發起反撲,該營憑借占據的有利地形,接連打退了敵人5次進攻。4連陣地是全營的主陣地,戰鬥打得異常慘烈。幾次反擊後,處在敵人撤退必經之路的2排隻剩下副排長王德仁和戰士唐文際、趙義山,且已彈盡糧絕。于是三勇士沖入敵群,展開了肉搏戰,最後他們全都壯烈犧牲。指導員馮書賢立即把全連僅剩下通信員、文書、炊事員等18個兵人組織起來,向突入之敵反擊,在增援趕來的6連的支援下,守住了主陣地。

撤至新村的韓8師以8輛坦克為先導,掩護10餘輛載有步兵的汽車向南突圍。該團1營居高臨下,給敵人以頑強地阻擊。10時左右,堅守在鶴碧山上高地的2營戰鬥吃緊,團首長令位于公路西側的1營出擊增援。該營窮追猛打,連續占領了563.7高地東南的3個山頭,堵住了敵人的退路。

韓8師立即調來兩個營,瘋狂向我1營陣地攻擊。1營一面堅守已奪的陣占地,一面從敵側翼實施反沖擊,接連打退敵人7次進攻,全營傷亡很大,營長趙希剛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團長政委見狀,令警衛連投入戰鬥。戰至中午349團也穿插過到位。兩個團兵分兩路,一路是卡住并殲滅南逃之敵,一路是截住并消滅橫城增援之敵。戰至14時,兩個團共殲敵1000餘人。

16時30分,鶴谷裡上空升起3顆紅色信号彈,頃刻間,炮聲隆隆,旌旗獵獵,軍号聲聲,117師3個步兵團和66軍的一個營對殘敵形成合圍之勢,戰鬥一直進行到午夜才勝利結束。

此戰,117師斃傷敵850多人,俘敵2500多人;擊毀和繳獲坦克、汽車200餘輛,各種火炮100餘門。創造了志願軍一個師一次戰鬥殲敵最多,繳獲最多的戰績,受到中朝聯合指揮機關的通令嘉獎。349團、351團和350團1營榮立集體三等功。

勝利是空前的,代價也是沉重的,僅351團就傷亡600餘人,其中副排職以上幹部72人。

橫城大捷,午夜凱歌,給這支勁旅的指戰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與成就感。彭仲韬亦如此。然而,他的心在隐隐作痛。戰鬥一結束,他就到幾處安置傷員和烈士的地方看望為此戰勝利而獻出青春、熱血和生命的戰友們。當看到跟他從抗日烽火中走來的1營長趙希剛犧牲後右手還緊握着拳頭;5連指導員曹根福手裡還攥着敵人一绺頭發的時候,這個身經百戰很少流淚的漢子,卻潸然淚下,泣不成聲。無情未必真豪傑,有淚如何不丈夫。

見他們臉上身上有血迹,他囑咐随從人員:“弄點水來,給他們擦洗幹淨。”說完,他又來到傷員中間,看到2營教導員鄒錦章,他伏下身子,呼喚:“錦章,錦章!”這個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很會做宣傳鼓動工作的老政工,頭部和腹部受重傷。聽到呼聲,睜開眼看了看。這個與他情同手足的老戰友最終還是未能戰勝死神。彭政委得知後沉默了好久……淚水猶如那洩洪的閘門,理智再也無法控制了。

戰後,他飽含激情、真情與深情寫下這首佳作:

鶴谷鏖戰急,壯哉吾群英。

高山搏惡虎,險灘縛虬龍。

碧血泣天地,豪氣貫長空。

忠魂乘風去,青史留其名。

吾輩幸存者,誓完未盡功。

囑望後來人,勿忘先烈情。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彭仲韬升任117師政治部主任。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遵中央軍委之命 率兩萬大軍赴援越戰場

架橋築路援鄰國;

惡水險山變坦途。

1965年3月,越南胡志明主席來到長沙看望毛主席。兩個老朋友正唠到興頭上,胡主席說:“我有件事還得請你幫忙。”毛主席說:“咱們是同志加兄弟嘛,有話直說。”胡主席從衣兜裡拿出一張小地圖,上面畫着12條紅線。他指着地圖說:“為保障抗美前線戰略物資的運輸,想求中國幫助修幾條公路。”毛主席當即滿口答應,并責成周總理和羅瑞卿來落實。

7月下旬,彭仲韬(39軍副政委)正在基層蹲點。8月2日接到軍長張峰打來電話,讓他明天回來有要事研究。第二天他回到軍裡,陳紹昆政委告訴他:軍委決定組建幾個援越工程支隊,沈陽軍區組建第5支隊,賴政委、陳司令點将你來任政委。彭說:“已多年沒上戰場了,現在也是人老刀鏽,難與當年相比。與其坐而待老,不如趁壯年未盡之時再出征一次。”

幾天後,支隊首長和機關集結于營口待命。部隊除工兵7團外,另兩個團由各軍、旅警抽調幹部和骨幹組建。

8月19日,支隊長徐成功和政委彭仲韬率部分别從營口、沈陽、長春等地登車出發。一路風馳電掣,翻山越嶺,于9月初抵達雲南文山自治州。部隊在這裡補兵整編、領取裝備。5支隊下轄5個建制團,即沈陽軍區307、308團、工兵7團,南京軍區144團,昆明軍區311團。團下轄5個營、5個直屬連及司政後機關。建立團編制4100人。

在雲南期間,羅總長聽取了各支隊組建情況的彙報。昆明軍區秦基偉司令員宴請了各支隊主要上司。飯後,安排大家遊覽昆明風光。當來到滇池時,具有詩人氣質的彭仲韬站在西山頂峰,眺望那煙波浩淼,水天一色,風微波輕,銀光粼粼的滇池,詩興油然而生,吟詠道:

俯瞰滇池三百裡,白帆綠樹映夕照。

極目渺茫天地凝,碩大玉盤誰人抛?

莫道此處波不興,且聽南海響驚濤。

那時的華夏大地是“潮平兩岸闊,平正一帆懸。”然而越南正是“南海響驚濤”的艱難時期。

曆史時而有驚人相似之處。1951年10月19日,彭仲韬率近3000人馬跨江出國作戰。 地球繞太陽轉了15圈,轉至1965年10月19日,彭仲韬率2.1萬大軍入越築路架橋。

這一天,5支隊兵分兩路從文山出發,跨過紅河直達老街、河江安營紮寨。

部隊到這裡,首先面臨的是氣候炎熱、暴雨山洪、低空滾雷、螞蝗遍地、毒蛇亂竄等生存環境的考驗。據史料記載,當年法國侵越,發病率達43%,為戰鬥傷亡的4倍;美軍的發病率也在30%以上。有的官兵講:“咱在這裡天上有飛機,地下有螞蝗,空中有蚊子,草裡有毒蛇,就是不被炸死也得被咬死。”部隊一度思想波動較大,彭政委和政治部研究決定,把“生與死、苦與樂、長與短”的問題作為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來抓。采取有的放矢學“毛著”、黨員帶頭作表率、樹立典型學樣闆和深入進行“五個偉大代表隊”(代表偉大領袖、祖國、黨、人民、軍隊)的思想教育,以此來激發官兵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同時對防空、防洪水、防雷電以及防蛇、防蚊、防螞蝗都采取了具體措施。

五支隊開始擔負兩項任務:一是保障6号路暢通,由工兵7團負責。二是新修7号路,這條路長102公裡,由其他4個團分段承擔,在一年内完成任務。動工前,支隊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提出了防轟炸、搶旱季、鑽技術、攻難關,雨季前完成粗通。還研究了防空與對空作戰和加強部隊紀律等問題。

動工後,為突破技術難關,徐支隊長帶着幾名副職下到基層,以營為機關,采取講解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分期分批輪訓基層幹部和骨幹。技術問題解決後,又遇到鋪底層碎石供應不上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碎石機少,又常出故障。支隊發動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有個戰士從河床撿回一堆卵石,經檢測抗力系數達标,可代替碎石使用。這不僅解決了停工待料的問題,還節約了采石經費。

舊的沖突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裝禦車全靠戰士一鍬一鎬來做,既累人又費時。307團運輸連把汽車捎加改造,就能自動卸車,在采石場搭個裝車平台,就解決了自動裝車的問題。這樣不僅省時省力,效率也提高了好幾倍。這項革新技術在全隊做了推廣。

架橋比築路要複雜困難得多。在建造5号橋時,剛配上模闆正準備澆築,突然被一場暴雨沖垮。這種情況已司空見慣。

但更難的是吊裝橋梁。在一沒有重型吊車,二沒有龍門架的情況下,把幾十噸重的大梁吊裝在橋墩上,其難度可想而知,曾幾次試吊均未成功。為攻克這個難題,彭政委托人從國内請來兩位專家。采取專家與上司、技術人員和基層官兵聯合攻關的辦法,創造了“人字架絞車”裝置。把大梁的兩端拴上鋼絲繩,通過兩個人字架的滑輪拉動大梁。吊裝突擊隊分班輪流上陣,終于大梁吊裝到位。

1966年初春,美國白宮裡約翰遜的那雙賊眼窺視到中國軍隊已入越,遂下令成群結隊的轟炸機沿路狂轟濫炸。10月3日308團2營的路段被炸斷。第二天5連趕到現場搶修,敵機突然低空竊入,炸彈、火箭呼嘯而下,炸得泥土四濺,砂石橫飛。連長範章文、指導員孫茂華不顧一切沖到現場,出現在眼前是一個個血肉模糊的戰友遺體和負傷的同志。鍬鎬也被炸得不見蹤影,他倆帶領戰士跳進彈坑,用手來扒。經過40分鐘的奮戰,終于把戰友扒了出來。這次轟炸奪去9名官兵的生命。

11月20日,敵機又在1營路段投下20多枚炸彈,其中有4枚定時炸彈落在8号橋附近。如不盡快排除,大橋就會毀于一旦。在這危急關頭,各連都争着去排險。1連說炸彈落在我們連路段,隻能由我們來排。4連說他們有排彈的經驗,非他們莫屬。最後營長把任務給了1連,4連派人指導。1連長賈學明帶着排險組人員跳到幾米深的彈坑裡,研判炸彈的型号和深度。随後組織挖掘,經過3個小時的苦戰,排除了3枚。在排第4枚時,突然一聲巨響,賈學明等8名同志消逝在沖天的氣浪中,他們再也沒有回到隊伍中來。

勇敢的連長,英雄的戰士,他們把生留給他人,把死留給自己,這種品質和行為是多麼高尚與悲壯啊!

工兵7團保障的 6号路,是30年代法國殖民者修築的,全長177公裡,橫跨大小河流59條,共有橋梁41座,是越北的主要交通幹線之一。7團剛來時,6号路的大多數橋梁被炸毀。越方運輸戰略物資,隻能利用泸江的200米水面在夜晚以船擺渡的辦法來解決,嚴重地影響了前線物資的供應保障。該團副團長陳宗賢率領1營和舟橋連先期到達,經幾個小時突擊,架起了一座移動浮橋。每天白天将橋拉到江兩岸隐蔽,晚上将橋合攏,保障車輛通行。1營冒着敵人的空襲,在這裡堅守了118天。

7團進入6号路以來,敵機對重點橋梁、主要道口投下重磅炸彈783枚,并用巨鼠火箭攻擊我方地面目标和防空高機分隊,橋梁多座被炸塌,路基幾十餘處被炸斷。全團官兵以“敢同惡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的英雄氣概,你白天炸我夜間修,你晴天炸我雨天修,始終保持了這條交通要道的暢通。

這支隊勁旅越南苦戰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34個月),圓滿地完成了7号、11号路的修築和6号路的暢通。共計對空作戰470餘次,共擊落敵機32架,擊傷76架。全隊傷亡530餘人,其中犧牲241人,平均每公裡傷亡1.7人。正可謂:

兩萬大軍,彈雨槍林,生死關頭憑奮搏;

三條公路,征衣鐵血,往來車輛任奔馳。

1968年8月,5支隊以完成築路及保通任務和對空作戰“雙勝利”的戰績,以凱旋的英姿,從異國他鄉向祖國開進,她猶如考取了優異成績的孩子,高興地去見父母一樣。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老首長的殷殷寄托

人老了都願回憶往事,我亦如此。我在寫此文時,回想起與老首長接觸的幾件往事。

1970年5月初的一天,344團75炮連給養員馮克周攔驚馬救群衆的事在駐地引起較大反響。政治處副主任劉占良讓宣傳股副股長鄭齊讓帶着我(見習幹事)去了解一下。我倆去了兩天,回來寫了《奮不顧身攔驚馬救群衆的好戰士》的材料。報到軍裡,彭政委閱後作了批示。團裡派我到軍裡去取批件。那次也趕巧我見到了這位軍首長。他在材料一旁批閱了挺長一段文字。我記得其中有這樣一句:“馮克周是個平時肯吃苦,危險時刻敢挺身的好戰士,要總結宣傳。幹部戰士有了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部隊才有戰鬥力,才能出英雄,打勝仗。”後來軍區來了個部長,聽了馮克周的事迹,稱贊他是個“堅持繼續革命的好戰士。”此材料經幾番拔高,在軍區“積代會”上作了介紹。同一個材料,認識差異如此之大。哪一個較為實事求是呢?這不言而喻。

1977年7月,彭政委就學習“硬骨頭六連”問題,到343團調研。115師湯文惠政委去陪同,我作為秘書也跟着去了。調研中,彭政委通過找團營連幹部談,下到營連排看等方法與途徑,查實情、摸實底、尋實策。我記得,他在同湯政委和343團團長政委交換意見時講,學習“硬骨頭六連”應在“硬”字上用氣力。硬要展現在政治思想過硬,紀律作風過硬,軍事技術過硬。建設一個過硬的連隊,要有一支起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隊伍,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要訓練培養一批軍事技術尖子。軍首長的這種“一杆子插到底”的作風和求真務實,不尚空談的精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8年7月,我在115師坦克團當政委期間(駐地在普蘭店),從旅大警備政委崗位上(正兵團)離休的老首長,有一天專程來看望部隊。進院後,我陪他在營區轉了一圈。來到樓上會議室,我向他簡要地彙報了部隊的一些情況,他也問了幾個問題。爾後他說:“39軍是撫育我成長的母軍,血肉之情啊!人雖離開,心一直向往老部隊。”接着他又說,現在部隊都搞點生産經營,你們搞點什麼?我說搞點勞務和場地出租。掙點錢都用于改造營房,安裝暖氣了。他說這樣好,用到正地方了。他接着說,讓部隊忍耐,過緊日子,搞點生産自救,這是對的。但都去經商做買賣,不是個好辦法,也不是長久之計,弄不好容易把部隊風氣搞壞。

老首長不沾酒,中午吃了頓便飯。中年我讓他睡了一會。下午他要走時,我拿出本和筆,讓他給給我寫幾個字作為留念。他想了想,寫道: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兩句話,現在可謂婦孺皆知,但那時知道的人甚少。我想這可能是老首長一生的座右銘吧!也是對我這個小字輩的寄托與厚望。

那次惜别後,我再也沒有見到這位德高望重的老首長。

2009年3月7日,老人家帶着不盡的鄉愁,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悄悄地安詳地走了,享年89歲。

他走到洛陽古都,去欣賞那絢麗的牡丹去了;他走到“面對洛水千竹綠,背靠旗山萬葉紅”的故鄉,去看望久别的父老鄉親去了;他走到那個那個青山腳下,同老母團聚去了……

驚悉這一噩耗,我沉默了好久,爾後為敬重的老首長寫了副挽聯,以示哀悼:

戎馬數十載,文武雙全,功标戰史;

丹忱貫一生,德才兼備,譽滿軍營。

我的老處長賈瑞珍同志在審閱修改這篇文稿的過程中,細讀了彭仲韬老首長的《烽火春秋》,感慨頗多,特賦詩一首,現抄錄如下,作為本文的壓篇之作。

開卷置身烽火中,追随首長溯前蹤。

豫西投筆淩雲志, 蘇北屠倭試劍鋒。

戰錦戰津飛縱馬,援朝援越勇屠龍。

尤珍馬背詩章貴,戰地心花兵味濃。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烽火人生路 将軍鐵血魂——彭仲韬老首長戎馬生涯的幾個片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