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碾壓清華北大!新能源汽車界站在鄙視鍊頂端的,竟是這所大學

wumiancaijing.com

碾壓清華北大!新能源汽車界站在鄙視鍊頂端的,竟是這所大學

////

廣汽的曾慶洪、小鵬的何小鵬、寶能的姚振華、威馬的沈晖、甯德時代的曾毓群、TCL的李東生、開沃的黃宏生……這些創始人級别的大佬,都是華工校友。更别提在新能源汽車各家公司裡擔任中高層的中堅力量,華工畢業生更是不計其數。

本文由無冕财經(wumiancaijing)原創釋出

作者:國資饒員外

編輯:雷緩之

設計:岚昇

實習生:羅婉兒

中國人講究混圈子和搞關系,除了血緣關系外,我們還喜歡搞老鄉會和同學會。

曾經有人對晶片半導體的行業大佬做了系統性地梳理,發現清華大學畢業生占據了這個行業的半壁江山。

▲清華大學扛起中國晶片半壁江山。

今天我們就來用同樣的辦法,來研究一下另外一個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汽車,探究一下,到底誰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高校。

答案你也許想不到,不是清華,不是北大,也不是複旦上交……而是地處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

從産業鍊角度分析,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主要分為四大類:整車制造類、新能源電池類、自動駕駛類和關鍵器件類。

目前,四個類别裡都出現一批牛逼公司,比如造車的“蔚小理”、搞電池的甯德時代、玩無人車的百度,做車載顯示屏的京東方。具體情況請看我做的這張表格——

中國總共有50位新能源汽車大佬,其中就有14位來自華南理工大學。

廣汽的曾慶洪、小鵬的何小鵬、寶能的姚振華、威馬的沈晖、甯德時代的曾毓群、TCL的李東生、開沃的黃宏生……這些創始人級别的大佬,都是華工校友。

更别提在新能源汽車各家公司裡擔任中高層的中堅力量,華工畢業生更是不計其數。

要知道,榜上的清華校友也才4人,北大3人,浙大3人,上交1人,中科大1人,複旦和南大吃鴨蛋。順帶提一下,後面五個學校都位于華東地區,是以合稱“華東五校”。

如果算總和的話,華工系的這14家公司總市值超過了2.1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之前被媒體吹爆的“清華晶片圈”總市值也才6000億元,不到“華工新能源汽車圈”的三分之一。

難以置信。

華南理工大學,一個常年排在20名以外的學校,居然有一天能在單項名額上秒殺“好基友”中大,碾壓香港八校(港大、港科大、港中大、城大、港理工、浸會、嶺南、港教大),甚至打敗了“清北+華五”。

為什麼是華南理工大學?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跟北大清華比,華工有地緣優勢

我們都知道,中國高等教育界有一條鄙視鍊,站在頂端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裡面的每個學生都是萬裡挑一的天才。但清北兩校畢竟規模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好處都占了,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以“華五”為代表的第二梯隊。而華南理工大學最多隻能位列第三梯隊。

但是,學得好不如生得好。中科大所在的合肥是後發地區,清北所在的北京沒有新能源汽車産業鍊,複交所在的上海、南大所在的南京、浙大所在的杭州的新能源汽車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

而華工所在的廣東省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完美閉環。

廣東是中國人口數量最多且人口結構最年輕的省份。廣東有擁有用之不竭的勞動力資源,這樣才能造出一台達标的新能源汽車。廣東又有最旺盛的消費需求,一年可以消化幾十萬台新能源汽車。

廣東是經濟和金融第一大省,這裡的融資管道最通暢,融資成本最低。新能源汽車剛好是資金密集型企業,随便搞個研發項目就要幾十億,在廣東最容易做大。

廣東是40年改革開放的示範視窗和前沿陣地,這裡的招商政策最好,營商環境最為寬松。北京是央企大學營,上海是國企和外企的天下,都不利于民營企業的成長。新能源汽車行業屬于高風險的朝陽行業,隻能是民企沖一線、目前鋒,是以說廣東是最佳土壤。

大多數人都知道,曾毓群是福建人,甯德時代的總部在福建甯德。但很少有人知道,曾毓群的碩士學位是在華南理工大學拿到的,甯德時代的發源地是在廣東。

1985年,曾毓群大學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了福建一家國企,捧上了鐵飯碗。但他沒幹幾個月就辭職了,南下廣東進了一家外企。優秀的人到哪裡都會發光,僅用9年時間,曾毓群就爬到了工程總監的位置。請注意,這是一家外企。

在創業氛圍濃烈的廣東,人人都想下海。曾毓群也一樣,他搞了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ATL),注冊地在香港(後來他拿到了香港居民身份證),生産基地在東莞。這家公司發展飛快,進入了蘋果、三星公司的供應商名單,成了電池行業的标杆。

後來,在甯德市上司的反複勸說下,曾毓群把生産基地搬回了老家,這才有了甯德時代的輝煌。

跟中大比,華工有專業優勢

我們都知道,廣東省内綜合實力最強的學校不是華工,而是中大。那麼,為什麼在新能源汽車50人名單裡,華工的上榜人數遠遠多于中大?

中山大學雖然綜合排名高,但側重發展的是人文社科、理學和醫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的積澱不夠厚。而華南理工大學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是華南地區最好的工科學校。

早在20世紀70年代,華南理工大學就開設了汽車專業,且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展汽車電動技術的研發和教學,出版了自編教材《電動汽車學》。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是華南理工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擁有汽車零部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電動汽車整車技術工程實驗室和廣東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等28個頂級科研平台。

為了培養複合型人才,華南理工大學整合計算機、自動化、新能源、車輛工程等相關優勢課程資源,組建“新能源智能汽車”跨學科研究平台,推動教師開展關鍵共性前沿引領颠覆性技術的研究。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曾說:“我大學畢業就去了美國,華工四年的教育讓我受益良多,讓我能高蹈雲端放開思維,也能卷起袖子一點一滴幹活。”

相比之下,中山大學在這方面的資源投入和人才儲備就差了一大截,既沒有車輛工程專業,也沒有汽車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是以,華工在這個領域能夠超越中大。

跟香港八校比,華工有創業優勢

在粵港澳大灣區内部,高等教育最強的不是廣州,而是香港。在香港八所公立大學裡,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是世界公認的工科牛校,師資力量和生源品質明顯強于華南理工大學。那為什麼這兩所世界名校沒有培養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人物呢?

這是因為香港的經濟已經“空心化”了,土地和人力成本奇高無比,制造業基礎極其薄弱。香港大學生都湧向了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外語等學科,很少有人去學工科。偶爾冒出一兩個工科精英,也是去跨國公司當高管,不願意冒風險創業。

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則完全不同,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不是政府高官,也不是律師醫生等專業精英,而是科技領域的創業大佬。

1999年,華南理工大學就打出了率先在全國提出“三創型”人才培養目标,即創新、創造、創業,探索産學研協同培養人才。2015年,華南理工大學榮登“中國大陸創新創業百強榜”。

而且,華工還形成了“先富帶動後富、師兄幫助師弟”的文化傳統。用何小鵬的話來說:“如果你是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想要造車的話,隻要在校友群裡面吱一聲,學長們就已經幫你把供應鍊給搞定了。”

碾壓清華北大!新能源汽車界站在鄙視鍊頂端的,竟是這所大學

▲何小鵬在2020年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

那些創業有成的華工畢業生,還會用各種方式回饋母校,為華工發展添磚加瓦。

2010年,創維家電創始人黃宏生(如今兼任開沃汽車董事長)便與同為華工校友的夫人林衛平,一起為母校捐贈3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用于設立“宏平長青基金”,資助華南理工大學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

2012年,億緯锂能創始人、董事長劉金成在華工設立了“億緯锂能獎學金”用于長期資助優秀學生,同時還與華工開展了校企合作。

2013年,寶能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姚振華向華工捐獻2000萬元。

2020年,何小鵬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第二屆“1024智能日”,這是小鵬汽車的年度品牌活動。

2021年,巨灣技研協同華南理工大學汽車行業校友會在廣州舉辦巨灣技研與華南理工大學戰略合作架構協定簽約,旨在推動新能源産業技術疊代更新,助力灣區産業創新發展。

……

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還将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華工校友的行業影響力也必定會再上一個台階。

清華北大,這回你們可不得不服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