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之謎:萬曆援朝戰争勝負如何?

神宗皇帝自即位以來,二十年與周邊鄰國和睦相處,并無太大戰事。

及到萬曆二十年(1592年),兵部忽傳來急報,日本攝政大臣豐臣秀吉悍然發動侵略北韓戰争。

北韓李朝國王自成祖時接受王封,每年都派人前來納貢,與明朝進行互市貿易,關系十分融洽。

此時,豐臣秀吉釋出侵朝指令,共派出日軍十八萬兵馬,舟船五百多艘,分為九軍,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渡過對馬海峽,于北韓釜山登陸,繼續分兵北犯。

明朝之謎:萬曆援朝戰争勝負如何?

北韓國主李昖長期不理政事,軍備廢弛久矣,士兵剛與日軍交火,便望風潰敗。日軍是以迅速占領王京,繼而攻占平壤,俘虜北韓王子,僅用三個月的時間便占領北韓全境,李昖倉皇逃至義州,派使者向明朝告急,懇請發兵援救。

明廷不知北韓虛實,匆忙派出副總兵祖承訓、遼東遊擊史儒率三千士兵奔赴北韓作戰,結果全軍覆滅,史儒戰死,祖承訓隻身逃回。

神宗久不上朝,聞報也不得不召叢集臣議定戰略,調派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總兵官,率四萬大兵,于次年一月六日渡過鴨綠江,抵達平壤城下。

明軍圍攻平壤,日軍于城頭以大炮、弓箭頑強抵抗,一時間炮矢如雨,壓得明兵不敢擡頭,前面稍有退卻,李如松立刻手刃一人,縱馬率部向前直沖,不料坐下馬忽中炮彈倒地,李如松爬起換馬繼續沖鋒,其弟李如柏同部将吳惟中均被子彈擊中,鮮血直流,依然奮戰不已。

曆經一番惡仗,明軍前部敢死隊冒充北韓軍隊首先突入平壤小西門和大西門,日軍終于抵擋不住,隻得退保風月樓,怎奈明軍士氣高漲,個個奮勇拼殺,逼迫日軍半夜渡過大同江向南逃竄。

李如松同北韓軍并肩作戰取得平壤大捷,一時精神亢奮,便乘勝追擊,于一月十九日收複開城,接着又收複了平安、黃海等四道,日軍最後退守王京。

接連破敵取勝,李如松不禁膽大輕敵,二十七日那天親率輕騎兵殺奔碧蹄館,此處距王京僅三十裡地,不料突遭日軍大量兵馬埋伏,明軍奮力突圍,幸虧部将楊元率兵趕到,在損失了數百名士兵後,李如松總算率部退回開城。

明朝之謎:萬曆援朝戰争勝負如何?

經此一戰,明軍銳氣稍減,不過日軍連失平壤、開城,士氣也是低落,無心戀戰。

這時,李如松派出的探馬回報,日軍數十萬糧草都積存于龍山一帶,請将軍定奪!

李如松聞報大喜,連夜派部将查大受選數百勇士深入敵後,縱火焚燒日軍糧草。

日軍接連敗退,此時糧草又被燒毀,眼見無法取勝,老奸巨猾的豐臣秀吉便向明廷請求罷兵議和。經略宋應昌派使者前去談判,要求日方“獻出王京,返歸北韓王子,如約回到本土”,方許議和。

日軍于是在四月十八日撤出王京,陸續退到釜山一帶。明軍主力也逐漸傳回國内,隻留部分川軍進行防守。

誰知,這竟是豐臣秀吉的緩兵之計!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日軍再次調集十四萬兵馬,卷土侵入北韓。

消息傳至明廷,神宗皇帝任命兵部尚書刑玠為總督,備倭大将軍麻貴、禦史楊鎬為經略率軍東征,明軍起初進展迅速,總兵解生于稷山挫敗日軍,參将彭友德也在青山獲勝,北韓大将李元翼出忠清道襲擊日軍,打得日軍退守島山,并在城外紮下三座連營防守。

明軍層層包圍島山城,偏将陳寅身先士卒,冒槍彈奮勇劈開兩層營栅,誰知經略楊鎬嫉妒部下立功,竟下令鳴金收兵,失去一次大好戰機。接着,明軍包圍城池十晝夜,日軍隻是閉門不出,一時竟無法攻克。

萬曆二十六年正月,日軍小西行長親率援兵殺到,楊鎬猝不及防,因懼戰率軍而逃,常言道:兵敗如山!諸軍見狀都随其逃跑,被日軍尾随追擊,導緻明軍折損了二萬多人,餘部退回王京。神宗得報震怒,罷去楊鎬官職,改換天津巡撫萬世德繼任。

明朝之謎:萬曆援朝戰争勝負如何?

此後雙方你來我往,多次交兵互有勝負,等到萬曆二十六年七月,福建傳來奏報,豐臣秀吉病死,加藤清正暗地從海上悄然退兵,日軍歸鄉心切,全無鬥志。

明軍聞訊趁機大舉進攻,悍将劉綎手執砍刀圍攻順天大城、總兵陳璘率水師一萬三千人,戰艦百艘夾擊返鄉日船,均獲大勝。

七十歲的副總兵鄧子龍與北韓名将李舜臣互相配合,冒着炮火沖鋒在前,狠狠打擊了日軍主力,燒毀多艘敵船,最終雙雙壯烈戰死疆場。

日軍殘部倉皇而逃,五百多條戰船僅逃回五十條,到了當年十二月,日軍全部被趕出北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