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汽集團的2021:日系正常發揮,自主略有進步

導讀:在過去的2021年,盡管受供應鍊缺口影響,廣汽集團的日系合資企業維持住了平穩的表現。此外,其自主品牌陣營在不同市場取得一定突破。

(文/潘昱辰 編輯/婁兵)在2021年廣州車展期間,廣汽集團曾釋出面向未來的戰略規劃,計劃于2050年前實作産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其中廣汽埃安工廠在2023年實作零碳排放,廣汽傳祺品牌實作全面混動化。到2025年,廣汽将實作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量占一半,2030年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占一半。

盡管廣汽集團的新規劃堪稱宏大,但要實作五至十年乃至二、三十年後的目标,無疑必須建立在當下的業績基礎之上。

日前,廣汽集團公布了2021年全年的汽車産銷資料。在過去的一年内,廣汽集團累計生産汽車213.81萬輛,同比增長5.08%;銷售汽車214.44萬輛,同比增長4.92%。

就主要業務來看,廣汽集團所銷售的絕大部分為乘用車,全年累計銷售214.17萬輛,同比增長4.97%。商用車僅售2712輛,同比下降超過20%。

此外,廣汽還于近期公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年度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66億-76億元,同比增長約11%-2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約為56億-67億元,同比增長約16%-39%。

對此廣汽表示,2021年度公司全力克服晶片短缺、原料價格上漲、疫情反複等各方面沖擊和挑戰,實作了全年産銷量的穩步增長;同時,通過産品結構調整、強化成本管控等措施,實作了經營效率的穩步提升。

兩田殊途同歸

和東風汽車集團一樣,以本田、豐田為首的日系合資企業是廣汽集團的銷售主力,兩家企業的累計銷量占據廣汽集團總銷量的四分之三。然而在過去的2021年,由于疫情導緻的供應鍊缺陷,緻使包括日系在内的合資企業産銷承壓。

事實上,與廣汽合資的“兩田”于去年卻呈現出不同的銷量走勢。

具體來看,廣汽本田去年全年累計銷售汽車78.03萬輛,同比下滑3.17%。

在廣汽本田産品陣容中,表現最為堅挺的雅閣全年銷售超過20萬輛,但相較去年同期下滑4.4%。而最拖後腿的當屬A級轎車淩派。去年全年累計銷售僅4.4萬輛,未能守住10萬輛關口,同比下滑高達61%,而替代淩派進駐這一細分市場的“廣本思域”型格,上市首月銷量暫時隻有4000輛出頭,顯然無法在短期内彌補差距。

廣汽集團的2021:日系正常發揮,自主略有進步

相較之下,廣汽本田在小型車市場的發揮比較穩定,缤智、飛度等車型銷量均在10萬輛左右。

而在主流SUV市場中,緊湊型SUV皓影并未受到晶片短缺的太多影響,全年累計銷量超過16萬輛,同比增長6.4%。但廣汽本田在中大型市場的表現卻出現一定程度滑坡,冠道的年銷量僅4萬輛出頭,同比下滑24%。

至于豪華品牌讴歌因新品疊代緩慢,目前銷量已嚴重下滑,全年不足6000輛。

與廣汽本田相比,廣汽豐田全年發揮穩定,并未受到晶片短缺的明顯影響。全年廣汽豐田銷售汽車82.8萬輛,同比增長8.23%。

其中在轎車市場,雷淩和凱美瑞在各自細分市場優勢顯著,年銷量均超過20萬輛,凱美瑞更是較上年同期增長近20%。

而在SUV領域,随着對标RAV4榮放的威蘭達上市,廣汽豐田也避免了過去靠漢蘭達一款車型單打獨鬥的局面。通過去年數款新增車型上市,威蘭達的優勢不僅進一步得到鞏固,也将廣汽豐田與一汽豐田的銷量縮小至5000輛以内。

此外在廣州車展後,廣汽豐田又先後上市了鋒蘭達和威飒兩款SUV車型,使公司在2022年的産品陣容變得更加壯實。

廣汽集團的2021:日系正常發揮,自主略有進步

盡管在傳統燃油車市場尚能維持基本盤,不過在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等新興領域,日系已普遍将自身置于追趕者的地位。原本作為兩田技術優勢的混動車型在國内不受新能源政策利好,且價格相對高昂,較之不斷成長的自主品牌車型已優勢不再。

而在純電動車型市場,迫于雙積分壓力,“兩田”在國内的布局直至去年下半年才姗姗來遲。其中廣汽本田于去年廣州車展釋出了純電動車型e:NP1。而豐田直至年末才集體釋出10餘款電動汽車。盡管面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兩田”均對外表現出積極進取的态度,然而其實際行動與産品的落地仍距離甚遠,時間已然不站在“兩田”這邊。

廣汽集團的2021:日系正常發揮,自主略有進步

除“兩田”外,廣汽集團旗下其餘合資品牌普遍體量微小,存在感稀薄。同為日系的廣汽三菱自歐藍德之後已連續數年未出新車,既有産品陣容老化,去年全年銷量僅有6.6萬輛,同比下滑12%。

而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旗下僅剩Jeep一個品牌,去年也沒有新産品進一步推出,銷量也僅2萬輛出頭,相比上年腰斬超過一半。

新能源陣容再創紀錄

盡管廣汽集團當下對于“兩田”的依存度依然較高,然而在日系普遍劣勢的純電動市場,廣汽自主品牌卻另辟蹊徑,成為集團分公司中成長速度最快的闆塊。

2021年是廣汽新能源品牌埃安獨立的首個整年,憑借着埃安S Plus換代車型的上市,廣汽埃安下半年銷量增長勢頭迅猛,全年累計銷量超過12萬輛,同比增長101.8%。

在銷量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廣汽集團仍不斷加大對廣汽埃安的支援與投入。随着産能使用率超過100%,目前産能僅10萬輛/年的廣汽埃安第一工廠已開始了擴建。今年年初,廣汽埃安宣布建立工廠,計劃到2023年具備40萬輛的年産能。 此外,廣汽埃安還表示将于今年底建成自主電芯生産線。

廣汽集團的2021:日系正常發揮,自主略有進步

在營銷售後方面,目前廣汽埃安在全國管道終端店數量累計近300家。而在去年8月,廣汽集團還披露将推進廣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作獨立上市,并開展員工持股以推動新能源闆塊的發展。

不過,埃安存在一定的定位模糊問題值得廠家思考。

目前埃安在售的四款車型中,有兩款的平均成交價格在20萬元以内,一款在20萬元左右,累計銷量占據埃安品牌總體的99%以上,其中僅埃安S一款車型就占到了近60%。而唯一一款售價接近30萬元的車型埃安LX,去年累計銷量僅1000輛出頭,同比下滑超過六成。

此外,以1000km以上續航和3顆雷射雷達為主要賣點的埃安LX Plus車型已于今年年初上市,搭載這些配置的車型售價在40萬元左右。

從埃安的産品布局和價格覆寫面而言,這顯然已經超出了一個“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定位的承載能力。這可能會過度消耗埃安品牌的産品和市場聚焦能力。能否承受如此程度的擴張,對埃安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廣汽集團的2021:日系正常發揮,自主略有進步

另一方面,廣汽乘用車傳統燃油車業務在經曆前年的調整後,在2021年重新回到了正增長軌道。全年共計銷售新車32.4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0%。其中以影豹為首的全新轎車車型上市,為燃油車業務的提升起到主要推動作用,全年累計銷量近4.4萬輛。

但相比之下,作為廣汽傳祺傳統優勢項目的SUV卻仍處于低迷環境。曾一度在細分市場排名前二的傳祺GS4,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已不再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睐。盡管去年年中傳祺曾上市換代車型GS4 PLUS,但面對市場紅海,其銷量并未呈現明顯回暖,全年累計銷量不足10萬輛,同比下滑達25%。

除GS4和影豹外,廣汽傳祺既有GA轎車系列和GS SUV系列産品結構相當老化,GA6、GS3、GS7、GS8等車型銷量仍在急劇下滑。

對于目前的廣汽傳祺而言,好消息是基于新平台的産品疊代正在上路。其中于去年下半年亮相的全新第二代GS8已于今年打響第一槍。

而根據廣汽集團的新規劃,未來傳祺自主品牌将全面混動化,并逐漸替代既有燃油車型。不過考慮到強勢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的布局普遍在廣汽之前,目前尚無明确産品落地的傳祺品牌,要想借此後來居上,其中難度不言而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