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有三個男人是避不開的話題。
一個是她的先生梁思成,一個是視她為知己的徐志摩,還有一個就是視她為女神的金嶽霖。

(林徽因舊照)
林徽因最早認識的是徐志摩。
用一句俗套的話說,他們倆的交往應該是“始于顔值,敬于才華”。
林徽因當時随父親林長民遊曆歐洲,暫居在英國倫敦。
也就是在那裡,林徽因認識了在康橋留學的才子徐志摩。
當時,林徽因16歲,徐志摩24歲。
情窦初開的林徽因讀過徐志摩的詩,再見其人風度翩翩,談吐儒雅,難免對他欣賞不已。
而徐志摩則訝異林徽因小小年紀才情出衆,氣質和容貌更是讓他傾慕不已。
于是,徐志摩便成了林徽因家的常客。
林徽因回國後,還曾在和沈從文的通信裡提到那段往事。
她說,在英國的時候,父親常要出去開會,她一個人住在大房子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外面停不住的大雨。她時常覺得冷清,于是用嘴咬着手指頭哭,在内心裡渴望着能有人走進來,同她談話,給她講故事。
是以,徐志摩的出現,給了她的對浪漫的所有幻想。
(徐志摩舊照)
在和徐志摩的交往中,林徽因經常用英文背誦徐志摩的詩,這讓徐志摩常常聽得熱淚盈眶。
兩個年輕人也經常結伴出遊,就算不出門的時候,兩個人也書信不斷。
在交往的過程中,徐志摩對林徽因産生了狂熱的愛情。他不光在那段時間創作了大量的詩歌,還将他的愛意坦然相告。
然而有一宗使人不能滿意,那就是徐志摩并不是自由之身。
徐志摩在出國前,聽從父親的安排,與大戶人家的女兒張幼儀結為夫婦,并生育一子。
雖然做了孝子,但受新思想影響的徐志摩一直把張幼儀看作“鄉下土包子”,是以他急着出國,要擺脫那種傳統而舊式的家庭。
正是有張幼儀來做比較,林徽因便尤其顯得可貴。
徐志摩一度想到談婚論嫁的事情,甚至為此不惜與追随他而來的張幼儀決絕地離婚。
不過,徐志摩的舉動卻吓倒了對生活尚無太多經驗的林徽因。
林徽因對徐志摩當然是有好感,但還不至于想到談婚論嫁。
再加上林徽因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她在年幼時,因為林長民寵愛小妾,她的母親頗受冷落。而她也是以遭了母親不少的怨罵,好在她聰慧好讀,才得到了林長民的疼愛。
是以,林徽因看到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決絕,心裡也頗有些寒涼。
再加上林徽因在骨子裡并不是熱情奔放的女子,正如她在美國讀書時曾說過,在中國,女子結婚是嫁給一個家庭,而非一個人。
以林徽因的出身和才華,的确早早有人和林長民攀上了親家,那就是當時頗有影響力的梁啟超。
(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啟超和林長民在民國初年做過同僚,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以說他是看着林徽因長大的,是以無論從家世還是相貌才華看來,林徽因都是無可挑剔的,是以他早早為兒子梁思成訂下了這門親事。
和浪漫多情的徐志摩相比,俊朗的梁思成不僅為人忠厚,且在志趣上和她更是情投意合。
最重要的是,梁思成的家世顯赫。嫁給這樣的家族,過現世安穩的生活,才是她理想的婚姻。
事實證明,林徽因的選擇沒有錯,梁思成不僅事業上和她互相扶持,在生活上對她亦是多有包容和關愛。
倒是徐志摩,雖然心裡還惦記着林徽因,但轉身卻和陸小曼愛得死去活來。
陸小曼和徐志摩在處理事情上像雙生子一樣,她抛棄了年輕的丈夫,和已經抛棄了妻兒的徐志摩,甯可與天下人為敵,也要走到一起。
(左為金嶽霖和林徽因)
隻是這像烈火一樣的愛情,一旦進入婚姻,便有了諸多的不堪和折磨。此時的林徽因不僅有溫潤如玉的丈夫,同時還有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金嶽霖。
金嶽霖的愛慕和徐志摩的不同,他大方坦然,卻極尊重林徽因。
面對這個優秀的男人,林徽因說不心動才怪。
于是煩惱不已的林徽因向梁思成據實相告。
沒想到梁思成雖然難過,卻告訴林徽因,她是自由的,如果她要選擇金嶽霖,他會祝福他們。
梁思成的舉動不僅感動了林徽因,也讓金嶽霖這條漢子自歎弗如。從那以後他便主動退出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生活,從此隻是做個好鄰居。
最終,林徽因不僅收獲了在生活上對她體貼入微,在事業上和她互相幫襯的丈夫梁思成,同時她既是徐志摩心口的朱砂痣,也是金嶽霖心裡的白月光。
(參考史料:《追憶林徽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