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文 / 初釀

民國三十一年秋日的一天,弘一法師喚妙蓮法師過來,在宣紙上寫下蒼勁的四個字“悲欣交集”,三天後安詳地離世。

01

弘一法師,俗家名字李叔同,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他出生于天津河北區,父親曾任吏部主事,後棄官從商,成為津門巨富。

據說,李叔同降生的那日,有喜鵲口銜松枝送入産房,大家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而且,他父母、大娘、長嫂等人都笃信佛教。是以,從小佛就與他有緣。

他六歲時就開始讀書,還攻各朝書法,十五歲時就已在當地小有名氣。他曾寫過一副對聯:“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可見,小小年紀的他就已有了出世之心。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清末平劇名伶楊翠喜

當然,青春年少時,他亦有過浪漫的愛情夢。他的初戀是一個戲院名伶,名叫楊翠喜。為了給她捧場,他每天晚上都準時到達天津福仙樓戲園,散戲後就提着燈籠陪她回家。路上還不停地為她講解每一出戲的背景、人物性格。

他為她寫詩: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額發翠雲鋪,眉彎淡欲無。夕陽微雨後,葉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晚風無力垂楊嫩,目光忘卻遊絲綠。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癡魂消一撚,願化穿花蝶;簾外隔花蔭,朝朝香夢沾。

詩中有着情窦初開的朦胧和羞怯,那是一份青澀的愛,真摯的愛。

可是豪門貴族,怎能容許一個戲子進門。在母親的強令下,他斷絕了與楊翠喜的聯系,娶了溫婉賢淑的俞氏。看似美滿的婚姻,他的心卻是空的。

02

後來,他又結識了一位風塵女子李蘋香,這是一個有才情、有靈性的女子,雖然不幸淪落風塵,卻并不自哀自怨,像一株倔強的白蓮,昂首躍居水面之上。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李蘋香

他們初見是在李蘋香居住的“天韻閣”,她的善解人意和如水柔情讓他詩興大發,他寫了三首七絕相贈:

滄海狂瀾聒地流,新聲怕聽四弦秋。如何十裡章台路,隻有花枝不解愁。

最高樓上月初斜,慘綠愁紅掩映遮。我欲當筵拼一哭,那堪重聽《後庭花》。

殘山剩水說南朝,黃浦東風夜卷潮。《河滿》一聲驚掩面,可憐腸斷玉人箫。

李叔同的才華讓李蘋香驚歎,也作詩回贈。他們成了知音,成了互相間心靈的寄托。那時候的李叔同正在南洋公學讀書,每天下課後他的第一要務就是飛奔至天韻閣。他們談古論今,飲酒賦詩,日子充滿了肥皂泡般的夢幻浪漫。當然他們都很清楚,他們之間不會有天長地久,隻求曾經擁有,這注定又是一場不會有結果的愛戀。

幾年後,李叔同母親病逝,母親的死讓他深受刺激,覺得自己仿佛成了一株無根的浮萍,寂寞茫然。他突然醒悟,不能再這麼沉迷下去了,他想東渡日本求學。于是他平靜地和李蘋香分手,雖有留戀,但亦執着。

分手時,他又下了《和補園居士韻,又贈蘋香》七絕四首:

慢将别恨怨離居,一幅新愁和淚書。夢醒揚州狂杜牧,風塵辜負女相如。

馬纓一樹個侬家,窗外珠簾映碧紗。解道傷心有司馬,不将幽怨訴琵琶。

伊誰情種說神仙,恨海茫茫本孽緣。笑我風懷半消卻,年來參透斷腸禅。

閑愁檢點付新詩,歲月驚心鬓已絲。取次花叢懶回顧,休将薄幸怨微之。

詩中有離愁,亦有禅意。他知道自己辜負了她,可他的心已經卻已經跨出了俗世半邊,他要跟着心走。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清末上海名妓合影

李蘋香,紅塵中飄零日久,也早已看透了一切,并沒有因他離去期期艾艾,而是回詩幾首:

潮落江村客棹稀,紅桃吹滿釣魚矶。不知青帝心何忍,任爾飄零到處廢!

春歸花落渺難尋,萬樹陰濃對月吟。堪歎浮生如一夢,典衣沽酒卧深林!

淩波微步綠楊堤,淺碧沙明路欲迷。吟遍美人芳草句,歸來采取伴香閨。

她自歎身世飄零,也明白浮生若夢,或許,這才是世上真正的知音。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李叔同(左)在話劇《茶花女》中的扮相

03

在日本,李叔同遇到了頗具風韻的女子福基,覺得她的身上有着常人沒有的藝術美,他要她做自己的人體模特。

鳳泊鸾飄有所思,出門怅惘欲何之。曉星三五明到眼,殘月一痕纖似眉。秋草黃枯菡萏國,紫薇紅濕水仙祠。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

在他眼裡,她有着遺世獨立的靜美,他迫切想把她畫下來。然而,他卻把她的心也畫了去,福基深深地愛上了他,可他卻不能給她想要的。他還是走了,他寫信給她說:“做這樣的決定,非我薄情寡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曆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來你,也放下了世間積累的聲名與财富。......我們那個家裡的一切,全數由你支配,并作為紀念。”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李叔同在虎跑寺斷食後

04

李叔同終究不是塵世俗人,三十七歲那年,他曾在杭州定慧寺斷食17日,并著有《斷食日志》,入寺前他作詞曰:

一花一葉,孤芳緻潔。昏波不染,成就慧業。

斷食過後,他拒絕葷腥,開始素食。

三十八歲時,他終于完全皈依了佛門,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晨鐘暮鼓,持戒清修,開始了另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

面對當時的國家危難,民族生死存亡,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救世救民。一襲破袈裟、一卷舊席子,他便雲遊四海,奔走于各個寺廟,學習、講經,期望衆生遠離夢想,無畏恐怖。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弘一大師絕筆“悲欣交集”

民國三十一年十月,弘一法師圓寂于福建泉州開元寺。病危前,他手書了一篇遺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适?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人生苦樂悲歡,不死不休,隻有參透一切的人,才能達到一種澄澈清明。對于弘一法師而言,悲歡離合,陰陽生死,都如佛前一縷青煙。

他的一生,辜負了那麼多的女人,但卻成就了一代高僧。

正如倉央嘉措所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從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不負如來必負卿,縱是他也不能幸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