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幫助青少年成長,得減少過度的規訓和懲罰

作者: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
幫助青少年成長,得減少過度的規訓和懲罰

導讀

今天的文章呈現了《人生二十年:為什麼低收入者壽命更短,以及如何挑戰不平等》一書的節選,除了展示一個“目前集合影響力規模最大的案例之一”,它還引出了一個富有啟發性的觀點:當我們面對“越軌”的行為時,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許不是懲罰越軌者,而是共情和資源支援。在深刻了解問題發生的情境之後,我們能看到其結構性的不平等,而不是簡單歸因于個體的疏失。這給教育領域之外的社會創新者也能帶來啟發。

幫助青少年成長,得減少過度的規訓和懲罰

|薦書|

《人生二十年:為什麼低收入者壽命更短,以及如何挑戰不平等》

Twenty Years of Life: Why the Poor Die Earlier and How to Challenge Inequity

出版社:島嶼出版社(Island Press),2018年

作者:蘇珊娜·博漢(Suzanne Bohan)

我花了六年時間,報道了一項由基金會主導的在加州的各個城市開展的獨特計劃。該計劃的目标是改善低收入社群的狀況,具體展現在讓居民和當地上司者掌握參與權力。

這種方法背後的邏輯十分簡單卻又極有說服力:當政策制定者配置設定公共資源,或制定可能給社群帶來改變的規約時,如果貧困社群幾乎沒有席位,他們就會一直貧困下去。是以我們也不必奇怪,這些社群的居民隻能被不符合标準的公園、衆多的酒類商店、污染嚴重的工業和運作困難的學校包圍。此外,為了整合那些為社群服務的當地非營利組織的力量,這項計劃也着重培養這些組織的共同目标來實作成果最大化。

這項賦權運動被稱為 “建設健康社群”(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ies),由美國最大健康基金會之一的加州基金會(the California Endowment)于2010年啟動。基金會承諾在10年内投入10億美元,集中力量在14個貧困社群開展工作。

這項工作成果顯著,它是目前 “集合影響力”規模最大的案例之一。也就是說,社群團體帶着共同的願景一起工作,并同意使用共同的測量手段,實作最深遠的影響力。它還建立了一支由青少年及成年居民共同組成的隊伍,他們在社群組織中接受教育訓練并積極參與相關事務。

加州基金會的上司層本打算在2020年結束這項運動,但由于它的效果非常好,他們現在打算在原定結束日期後繼續開展此項運動。針對學校紀律政策的改革是該運動中一項巨大的成功。這些紀律政策将成千上萬的孩子趕出學校,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前途發展,并是以影響他們的長期健康。而由于不在學校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最終被卷入刑事司法事件,且這一點被證明很難避免,是以也可以說不當的學校紀律政策把他們推進了“從學校到監獄”的窘境。

本章介紹了這場卓越的運動,該運動由非營利組織、憤怒的學生及學生家長組成的強大聯盟上司,迄今已促成11項新州法,并使加州每年停學的學生人數減少近40萬。”

——蘇珊娜·博漢

改變學校規則

“打擊犯罪:為兒童投入”(Fight Crime: Invest in Kids)是一個全國性組織,由約1.5萬名警察局長、警長、檢察官和地區檢察官組成,他們以“密切關注被證明可以減少犯罪的政策”著稱。

乍一看,作為2011年在加州紮根的新學校紀律改革運動的領銜力量之一,這個組織可能是一個不尋常的合作夥伴。過度的停課和開除并未被證明可以減少犯罪;實際上,資料顯示這些政策與孩子們辍學以及最終進入少年司法系統的機率密切相關。是以,當加州基金會将這些資料展示給“打擊犯罪”加州委員會主任布萊恩·李(Brian Lee)時,他認真傾聽。

李還記得最開始與加州基金會從業人員的那些對話。“這個想法并非産生于基金會内部,”李說。“它是從基層出現的,基金會的人也和其他人一樣驚訝。” 這對“打擊犯罪”組織來說也很新穎。該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專注于通過兒童早期教育和防止逃學等手段來降低高中辍學率,進而減少犯罪,但它還沒有把被濫用的學校紀律政策與犯罪聯系起來。李第一次了解到,即使是一次停課也會降低學生高中畢業的幾率,而高中肄業會降低一個人一生的收入潛力,并增加慢性健康問題的風險。這就是專注健康問題的加州基金會介入這個問題的原因。

2011年春天,“打擊犯罪”組織成為加州基金會在全州改革學校紀律政策運動的重要盟友。這是基金會“建設健康社群”(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ies,簡稱BHC)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為期10年,目的是在加州14個貧困社群建立政治力量,進而引入更多促進健康的資源,促成更多有利健康的政策。

這項加州行動于2011年5月在加州基金會的洛杉矶總部第一次正式開展工作,與會成員有來自各社群組織代表、八個BHC站點的代表、“打擊犯罪”組織的李和加州基金會的從業人員。

随着會議的進行,與會者意識到一場全州的運動即将拉開帷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們成立了新的“學校紀律政策修正聯盟”(Fix School Discipline Policy Coalition)。

該聯盟的成員包括“打擊犯罪”組織、教育研究促進協會(Community for Advancing Discovery Research in Education/CADRE)、勞工社群戰略中心(Labor Community Strategy Center/LCSC)、公共法律顧問(Public Counsel Law Center),以及其他幾個在全州和全國範圍内有影響力的大型非營利組織,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青年法律中心(Youth Law Center)及關注兒童問題的非營利組織Children Now。一些較小的社群非營利組織也加入了進來,它們在這個問題上有多年的直接經驗,可以迅速動員基層力量。

然後,加州基金會的從業人員想到了一個舉辦“線上集會”的點子,讓全州的年輕人通過網絡直播分享他們與學校紀律政策相關的經曆。集會在2011年10月5日舉行,全州的年輕人都在收聽,還有許多人去到了加州基金會在州内的各個辦公室。

這次線上集會改變了這場運動,它讓全州的年輕人意識到了他們并不孤單。一些媒體也報道了這次集會,這是首次全州範圍内關于學校過度管教的消極影響的報道。“這使得這項工作能從一個地方性運動轉變為影響力更大的運動,”聯盟組織LCSC的曼努爾·克裡奧羅(Manuel Criollo)這樣評價。

這次線上集會中,南加州一位西班牙裔青年女性在視訊網站YouTube上的陳述尤其令人難忘。“我叫克勞迪娅 • 戈麥斯(Claudia Gomez)”,這位黑發女子在一個講台上用堅定的語氣說,“進入高中時,我就開始目睹和體驗所謂‘從學校到監獄’的窘境。那時,我因為遲到幾分鐘而受到曠課處罰;後來我和一個女孩打了一架,就是以被自動停學,而不是被要求去上憤怒情緒管理的課程。幾個月後,我又回到學校,和同一個女孩打了起來,并因尋釁滋事和使用威脅性語言而被開除。”

戈麥斯說該區沒有學校願意收她,是以她坐公共汽車從南洛杉矶長途跋涉到一個陌生街區的學校上學。是以她經常遲到,并遭受“街頭政治”(hood politics)的騷擾——其他學生因為她不是本區人而敵視她。她說:“因為屢次遲到、與其他學生發生沖突,我再次被學校開除。”

“到了高二的時候,我沒有學校可上,我已經放棄了,”戈麥斯繼續說。“我真的非常喜歡學習,我隻是不想去學校。我八年級的時候是班上的優秀畢業生代表,但我的很多夢想都被奪走了。我的學校從來不知道我的姐姐被她的男朋友謀殺了,我的另一個姐姐被他開槍打死了,一切就發生在當時隻有12歲我面前。我隻能一個人面對這一切痛苦。而且我一直在與憤怒情緒管理和上下學交通問題作鬥争,沒有人問過我他們能幫我些什麼。”最終,她進入了洛杉矶聯合學區(L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唯一的自主學習項目。“我在2008年畢業了,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她在掌聲和歡呼聲中說。

新的學校紀律政策修正聯盟于2011年12月召開會議,并以驚人的速度在當月起草了十項全州學校紀律政策改革的法律提案。到2012年2月,許多立法者同意發起并提出這些法案,這些法案涉及的問題包括特許公立學校的紀律政策、改善州内相關資料收集,以及對學生故意違紀的相關處分進行限制。

現在,倡導者們需要做的是改變公衆的想法和心态。李與“打擊犯罪”組織一起,首先與著名的警長、警察局長、地區檢察官等人合作,将降低停學率作為一項預防辍學和犯罪的政策。一位警察局長告訴立法者:“不在學校的孩子反而有可能在街上被錯誤的人進行錯誤的‘教育’。”他們引用的研究表明,“如果增加10個百分點的畢業率,加州每年就會減少400起謀殺案和2萬多起嚴重的攻擊事件”(會減少全國每年3,400起謀殺案和17萬起嚴重的攻擊事件)。立法者們沒有料到,那些期望“嚴厲打擊犯罪”的人會呼籲進行學校紀律政策的改革,這對他們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個幸運的巧合是,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民權項目(Civil Rights Project)的研究人員也在仔細研究美國教育部幾周前釋出的全國學校違紀率,他們正在着重分析加州的統計資料。

通常情況下,該小組的報告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但為了給這次活動增加可靠的資料,UCLA的研究人員在加州基金會的支援下在六周後的2012年4月就完成了報告。“我們沒日沒夜地工作,簡直不可思議”。民權項目的研究人員之一、律師蒂亞•馬丁内斯(Tia Martinez)回憶說。

UCLA這份名為《加州停學狀況》(Suspended Education in California)的報告沒有讓人們失望。它揭示了加州學校紀律政策的實踐情況,這在以前從未被報道過。

報告包括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統計數字:2011年,加州有超過40萬名學生被停學,而同年得到高中文憑的人數為38.25萬。“我心裡有一個聲音讓我坐立難安,它一直對我說:‘我們每年停學的孩子比畢業的孩子還多’。這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BHC全州團隊的負責人丹尼爾•辛格爾(Daniel Zingale)說,他的辦公室位于薩克拉門托州議會大廈對面一座曆史悠久的磚瓦建築中。

UCLA的報告還詳細說明了“加州每5名非裔美國學生中就有1人,每9名美國印第安人學生中有1人,每13名拉丁裔學生中有1人至少被停學一次,然而,每17名白人學生中才有1人,每35名亞裔美國學生中才有1人被停學過” 。該州10個區每年都有25%的學生被停學。另一個令人不安的數字是,前兩年在加州發出的停學通知中,有近一半是基于學生“故意違紀”,而這是在不涉及任何犯罪的情況下的主觀定性。

加州基金會随後出資舉辦了一個大型宣傳活動,在報紙廣告、電視和廣播節目以及廣告牌和海報上廣泛宣傳這一新的統計資料——每年有382500人畢業,而有40多萬人被停學。

基金會還委托進行了一次全州範圍内對學校紀律看法的民意調查,發現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八成的人支援學校紀律改革。這些民調資料最終被用于廣告宣傳,包括智語:“80%的加州人想解決學校紀律問題。你是其中一員嗎?” 聯盟中的另一個團體Children Now則聯系了州内數以千計的兒童權益倡導者,敦促他們打電話或寫信給他們的地區代表,支援法案。

這一系列活動引發了新一輪媒體報道,在2012年春天的關鍵時刻,立法聽證會開始對法案進行審議。

“建設健康社群”項目中的數百名青少年還寫信給立法機構,并發起了網上請願,在短時間内向加州州長發送了15000個簽名,以支援紀律改革法案。作為BHC暑期教育訓練計劃的一部分,幾百名青少年來到薩克拉門托,拜訪了許多立法者,要求他們支援法案。

州立法機構就這一主題舉行了多次聽證會。年輕人提供了令人動容的證詞,講述了那些讓他們感到困惑、受傷、感到被學校拒絕以及對未來感到恐懼的懲罰措施。其中一個委員會的主席,來自洛杉矶的民主黨人史蒂文•布拉德福德(Steven Bradford)告訴我:“很多時候,當我環顧四周,我發現委員會裡所有人都因這些年輕人講述的故事而眼眶濕潤。”

在運動火熱進行了幾個月後,聯盟成員為2012年夏天的立法投票做好了準備。當他們的努力最終得到回報時,他們欣喜若狂。十項學校紀律改革法案中,州立法者準許了七項。薩克拉門托的資深人士不記得有哪一批法案能如此迅速地被兩院起草并通過,然後來到州長的辦公桌上。

2012年9月底,州長布朗準許了其中五項法案,包括兩項獲得兩黨一緻支援的法案。這次曆史性的立法是加州第一套學校紀律改革法。新的法律要求各區隻有在嘗試了其他糾正學生行為的方法後才考慮停學和開除;說明了針對攜帶武器玩具、非處方藥或自己的處方的學生的開除不是強制性的;鼓勵學校在處理逃學問題時不讓執法部門介入;明确學生在被少年司法系統處置後有傳回學校的權利;并要求在寄養兒童面臨開除時有社會工作者或律師在場,進而保證有可以代表他們說話的代言人。

讓聯盟成員感到失望的是,州長否決了其中一項法案,該法案限制學校對“故意違紀或破壞學校活動”的學生進行停課的權力。這本是一項可以給紀律政策帶來最大改變的措施,但布朗說他不願意限制當地學校上司者的權力。

李和“打擊犯罪”組織表示,在2012年的非凡成功後,學校紀律改革聯盟不斷敦促在全州範圍内禁止基于“故意違紀”的處罰紀律;2014年,布朗簽署了一項溫和版本的“限制故意違紀”法案時,這标志着他們取得了進展。考慮到州長之前的否決,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即使是修改後的版本也改變了曆史,它使得加州成為美國第一個限制教師和校長對違規行為進行自由裁量的州。它禁止對幼稚園到三年級的違紀行為進行停課(它終止了對幼稚園至12年級所有學生的開除),其支援者估計,每年超過一萬名學生是以得以留在學校。

總的來說,自2011年BHC聯盟開展活動以來,已經有11項改革學校紀律的新法律生效。從那時起,整個州的K-12停學和開除率開始驟降。根據加州教育部的資料,從2011-2012學年到2016-2017學年,停學率下降了46%,與五年前相比,2016-2017年被停學的人數減少了327,857人。同樣,被開除人數也從約9800人降至5700人,減少了42%。

BHC學校紀律聯盟還在繼續推動禁止或進一步限制基于“故意違紀”的停學,盡管在本書付印時,将禁令擴大到所有K-12年級的最新議案仍在立法機構中待稽核。

本文來源: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官網,首發于2018年9月18日

原标題:The Collective Impact of Suspending Suspensions

作者:蘇珊娜•博漢 (Suzanne Bohan) 在灣區新聞討論區(Bay Area News Group)擔任了12年的記者,該集團包括《聖何塞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康特拉科斯塔時報》(Contra Costa Times)和《奧克蘭論壇報》(Oakland Tribune)。她在2010年因對群體健康差異的報道而獲得了著名的白宮記者協會獎(White House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 award)。博漢參與合著了《活得更久的50種簡單方法:來自科學前沿的日常技巧》(Sourcebooks, 2005)

譯校:陳雯欣、姜昊

編輯:劉水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