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明朝自朱棣奪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遷都北京以來,北方的蒙古是最大的邊患。蒙古首領俺答汗多次帶兵攻城略地,襲擾京城,猶如無人之境,嘉靖時期一度攻到北京城下,朝野上下驚慌失措。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俺答汗的可怕之處有兩個方面,一是他手中有彪悍的蒙古鐵騎,更重要的手下還有一幫從明朝叛逃過去的漢奸邱富、趙全等人。趙全他們以蒙古人為依托,在邊境聚集定居,墾田種糧,向蒙古人納貢,成為俺答汗的耳目。明朝這邊有什麼動向,他們立即向蒙古人報告,尤其令人憎恨的是,他們還作為向導,支援蒙古人入侵明朝,蠶食明朝領土,妄圖讓俺答汗分封他們為王。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邱富死後,趙全引導俺答進攻大同,利用明朝和蒙古的沖突,俨然把自己當作國中之王,明朝上下雖十分痛恨趙全,卻拿他沒有任何辦法。趙全何許人也,怎麼會有如此大的膽子與神通?說到趙全,不得不提到白蓮教。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個宗教組織,反抗官府,有很多老百姓加入。朱元璋稱帝後,認識到白蓮教對政權穩定有威脅,一直予以嚴厲打擊。嘉靖年間,山西北部白蓮教主趙全等人率教民越過邊境,叛逃蒙古,依附俺答汗。剛過去時,俺答并不相信他。恰好俺答腿上有傷,為了表忠心,趙全冒死傳回山西買藥,治好了俺答的腿傷,俺答大為感動,将趙全視為心腹,把河套地區豐州一帶劃為他的領地,趙全與叛逃的教民在此建房定居,将農耕文明傳授給蒙古人。嘉靖末年,在趙全等人的教唆下,叛逃當地的漢人已經有五萬多人,開發良田萬頃,養殖馬數萬匹,牛數萬頭。在他們的蠱惑下,長城内往往有整村人拖家帶口地前往。站穩腳跟之後,趙全等人野心逐漸膨脹,挑唆俺答進攻明朝,對明朝構成巨大的威脅。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前文說過,北方邊境線最緊要的是宣府、大同、薊州、遼東,若有一處失守,則北方安全屏障不保。在高拱沒有進入内閣前,張居正重用了譚綸、戚繼光等鎮守薊遼。而宣宣府,一直沒有合适的人選。

高拱入閣後,掌管吏部,擅長用人。隆慶四年,高拱重用自己的同年,嘉靖二十年進士王崇古為宣府總督。

王崇古科舉出身,長于帶兵,文武雙全,又是高拱的同年。張居正積極支援高拱的決策,認為這是再恰當不過了,高拱知人善用。因為王崇古出身科舉,又擅長用兵,稱得上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良将。王崇古上任時,張居正專門與他詳談北方邊境戰事,指出了宣府與北方其他大同、薊州、遼東三個地方不同,有五個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宣府敵情強悍。二是宣府北面就是蒙古人的王廷所在,五萬多人叛逃過去,投靠蒙古人,引導他們進攻中原,危害更大。三是宣府的軍隊素質差,沒有戰鬥力。四是士兵狡猾,軍紀差,不聽将令。五是他們沒有戰鬥意志,害怕與蒙古人作戰,弄虛作假。敵人入侵,他們不敢正面出擊,避實就虛,逃避責任。偶爾小勝,又會虛報戰功,期待朝廷賞賜,如此惡性循環。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分析了問題之後,張居正對王崇古寄予了厚望,鼓勵王崇古周密籌劃,謹慎決策,世上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王崇古上任不久,他将因為在此的功績而名垂青史。不過,這個功績,有一半靠的是機遇,下期再會。

明隆慶朝,高拱張居正重用王崇古,着手解決北部邊境大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