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海明威曾說:

"隻要你不計較得失的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在複雜的社會關系中扮演着複雜的角色。社會是一座富麗堂皇的房子,人們則是建成房子的一磚一瓦。相輔相成,互相扶持,成長的道路上人們亦從未停止完善自身的腳步。

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總被教導:做事情千萬不要心存婦人之仁。不要婦人之仁所謂何?衆人疑惑之時,

明代首輔張居正的"問路斬樵"給了人們啟示

,跟随張居正的腳步,看懂他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幾招,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穿越前塵,追本溯源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曾經對婦人之仁做出了清晰的闡述。楚漢争霸時期,

少年成名的項羽在人們心中有着良好的印象

。他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溫潤如玉,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一次項羽見到有人遭受傷病的侵擾心生憐憫,便暗自垂淚。基層百姓對項羽的評價頗高,然而項羽的手下卻對他頗有微詞。項羽麾下将士替他打江山的時候很少得到封賞,每逢加官進爵的時候,項羽總是舍不得将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拱手讓人。

曆史學家評價,項羽的這種做法就是婦人之仁,他确實充滿憐憫與仁慈之心,然而卻永遠停留在生活瑣事,在涉及國家大事的時候,項羽的目光是十分短淺的。也正因如此,在楚漢之争的後期,

項羽完全喪失了民心,最終走投無路,烏江自刎而死。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每個人都經曆着不同的人生,而每個選擇都是命中注定。同樣是曆史上的風雲人物,明代首輔張居正便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提起張居正,人們總是對他啧啧稱奇。

在張居正上任之前,明朝内憂外患,原本氣數已盡。然而張居正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甚至讓明朝的國力走上了一個新台階。

張居正擁有儒雅的氣質,是典型的學識淵博的人,然而他胸中有丘壑,出手果斷,也從不猶豫。與項羽相比,張居正毫無婦人之仁,恰恰相反,

張居正在問路斬樵的過程中縱橫捭阖,實作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胸中丘壑,問路斬樵

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前方道路荊棘密布,

唯有用心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成為内閣首輔之後,張居正面臨着一個巨大的難題:解決明朝國庫空虛的問題。

彼時的明朝因為戰争、貪腐等原因十分貧窮,就連官員們的俸祿都無法如期支付。皇帝和太後将充實國庫的任務交給張居正的意圖十分明顯,

如果張居正沒有完成,内閣首輔這個職位也與他無緣。

同為在朝官員,張居正自然知道其他官員的官場秘密。

明朝官員殷正茂在剿匪的過程中曾經多拿了20萬兩軍費,

殷正茂是張居正的親信,自然對他言聽計從。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然而在張居正向殷正茂索要20萬兩銀子的時候,卻被告知這筆錢已經被當作軍費花完了。正當張居正一籌莫展之際,殷正茂的另一番話讓他重燃希望:

殷正茂的手中還有20萬兩銀子。

殷正茂在追查另一個明朝官員李延的過程中發現其貪腐的證據,

為了保全自己,李延便用20萬兩銀子賄賂殷正茂。

起初殷正茂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可以将李延給予自己的20萬兩銀子上交朝廷,如此國庫不再空虛,張居正便對皇上和太後有了交代;如此同時,殷正茂會得到公正清廉,堅守本心的名聲,這樣的美名可以幫助他在朝廷中立足。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殷正茂自以為自己的小算盤打得精彩,然而卻被張居正一眼識破。假如殷正茂将這20萬兩銀子上交國家,皇上和太後一定會對他另眼相看,如此一來,殷正茂必然士氣大漲,甚至可能脫離張居正的控制。

從自己的左膀右臂到成為自己的對手,張居正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件發生的。

張居正指令殷正茂,這20萬兩銀子必須上交國家,但是不能以張延A錢的罪名,而應該以多撥出的軍款的名義。張居正的話語不容置疑,殷正茂隻能遵從。就這樣,張居正無形之中鞏固了自己的勢力,減少了一個競争對手。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氣勢高漲,殺伐果斷

世界是複雜的,但是每個人都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明朝地方經濟發展并不景氣,

是以人們無法繳納足夠的賦稅,隻能用特産胡椒和蘇木代替。

張居正将胡椒和蘇木當作錢财發給各級官員,于是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胡椒和蘇木。物價總是在供求關系的變化中上下波動,因為胡椒和蘇木的數量激增,它們的價格持續走低。這讓明朝的官員們十分不滿,

胡椒與蘇木的價格嚴重縮水,他們承受着巨大的經濟損失。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對于大多數的貪腐官員來說,這樣短暫的經濟缺口并無壓力

,然而對于那些職位小的官員來說,經濟困境足以緻命。禮部官員童立本就是其中之一,他膽小怕事,不敢行貪腐之實,此次蘇木和胡椒事件讓他陷入了危機。

童立本的上司王希烈是張居正的對手陣營的擁護者,為了打擊張居正,王希烈便利用童立本。彼時的明朝官員正在京查事件中瑟瑟發抖,王希烈便恐吓童立本,不久之後他将被調查。

童立本原本就膽小怕事,聽到王希烈的話更加恐懼,

便上吊自殺。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王希烈抓住機會彈劾張居正推行苛政,草菅人命。為了赢得輿論的力量,王希烈為童立本舉辦了一場葬禮,他親自念祭文,慷慨陳詞之際,一點火星冒出,

在風的吹拂之下,火星竟然漸成燎原之勢。

參加葬禮的人着實大吃一驚,衆人紛紛倉皇逃竄,而王希烈在混亂中被人們推倒,因為被踩踏而一命嗚呼。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至于原本平靜的葬禮為何突然冒出火星,這幾乎是衆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内閣首輔張居正向來如此,對擁護自己的官員極力籠絡,至于那些政敵,張居正也絕不手軟。

人生是一場自我修煉,人們可以擁有憐憫之心,但不能任其發展成為婦人之仁。

張居正問路斬樵的過程給了人們深刻的啟示,出手果斷,面對邪惡勢力絕不退讓,這才是人們的立身之本。

繼續閱讀